电气接地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描述

一、接地的基本概念

1、地

一般指大地。电气上的地是指零电位的地方。

2、接地

电气上所说的接地是指电气接地。保护接地常简称接地。

3、电气接地

电气设备或设施的任何部位(不论带电与不带电)人为或自然地与具有零电位的大地相接通的方式称为电气接地。

4、接地体

埋入土壤内并与大地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组,叫做接地体,也叫接地极。按设置结构可分为人工接地体和自然接地体两类。

5、接地线

连接接地体与电气设备应接地部分的金属导体叫做接地线。通常分为接地干线和接地支线。

6、接地装置

是指人为设置的接地体与接地线的总称。

7、接地电流

从带电体流入地下的电流称为接地电流。可分为正常接地电流与故障接地电流。

8、接地电阻

是指整个接地装置的电阻值,是接地体的流散电阻和接地线本身电阻之和。接地线电阻一般很小,常忽略不计,故可近似认为接地电阻就等于流散电阻。通常所说的接地电阻是对工频电流而言。

二、接地的作用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防止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和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1、防止人身遭受电击

电击所产生的电流通过人体将产生病理性生理反应,例如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心室颤动、直至死亡,所以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以保护人体的安全。

2、保障电气系统正常运行

电力系统接地一般为中性点接地。中性点的接地电阻很小,因此中性点与地间的电位接近于零。当相线碰壳或接地时,其它两相对地电压在中性点绝缘系统中将升高为相电压的√3倍;在中性点接地的系统中,则接近于相电压,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防止系统振荡,而且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只需要按相电压考虑其绝缘水平,降低了电气设备的制造成本和线路的建设费用。由于有中性点的接地线,也保证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3、防止雷击和静电的危害

雷击时产生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物料在生产和运输中,因摩擦而起的静电都可能造成电击或火灾危险,必须装设防雷装置和防静电接地。

三、接地的分类

按接地的作用一般分为保护性接地和功能性接地两种。

1、保护性接地

1)防电击接地

为防止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或产生漏电流时,使平时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带电而导致电击,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称为防电击接地。这种接地还可以限制线路涌流或高压窜入低压而引起高电压;当发生电气故障时,有利于过电流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2)防雷击接地

将雷电流导入大地,防止雷电流使人身受到电击或财产受到破坏。

3)防静电接地

将静电荷引入大地,防止由于静电积聚对人体和设备造成危害。这种接地还可以防止集成电路受到静电作用产生故障。

4)防电蚀接地

地下埋设金属体作为牺牲阳极或阴极,防止电缆、金属管道等受到电蚀。

2、功能性接地

1)工作接地

为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防止系统振荡,保证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在交、直流电力系统的适当地方进行接地。交流一般为中性点,直流一般为中点。

2)逻辑接地

为确保稳定的参考电位,将电子设备中适当的金属件作为逻辑地,一般采用金属底板作逻辑地。常将逻辑接地及其他模拟信号系统的接地统称为直流地。

3)屏蔽接地

将电气干扰源引入大地,抑制外来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产生的影响,也可减少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影响其它。

4)信号接地

为保证信号具有稳定的基准电位而设置的接地,例如检测漏电流的接地、阻抗测量和电晕放电损耗测量等电气参数测量的接地。

四、接地的组成

接地的组成可分为电气设备接地和供电系统接地两部分。

1、电气设备接地的组成

电气接地1)接地极,T

与大地紧密接触,用来与大地发生电气接触的一个或一组导体。

2)外露导电部分,M

电气设备能触及的导电部分。正常时不带电,故障时可能带电,通常为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

3)外露导电部分,C

不属于电气设备的导电部分,但可以引入电位,一般是地电位,如建筑物的金属结构。

4)主接地端子板,B

建筑物各种接地如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端子和等电位联接线端子的组合。

5)保护线,PE

将接地极、外露导电部分、主接地端子板、电源接地点或人工接地点任何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其中连接多个外露导电部分的导体称为保护干线,MPE。

6)接地线,G

将主接地端子板或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到接地极的保护线。连接多个接地端子板的接地线称为接地干线,MT。

7)等电位联结线,LP

将保护干线、接地干线、主接地端子板、建筑物内的金属管道以及可利用的属构件连接起来的导体称为等电位联结线。

2、供电系统接地的组成

1)相线,L

输送电能的导体,一般情况下不接地,但在个别条件下可能接地。

2)中性线,N

与系统中性点相连并起输送电能作用的导体。

3)保护中性线,PEN

兼有保护线和中性线作用的导体。

4)电源接地点

将电源可以接地的一点(通常是中性点)进行接地。

5)人工接地点

为了接地的需要,将不接地的配电系统中可接地的一点通过特定设备,如接地变压器进行接地。

五、接地和接零的原理

1、保护接地的原理

1)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金属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方式。

2)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

3)保护接地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漏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

4)保护接地通常用于对地绝缘的配电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电气接地(1)如上图所示,电气设备若没有采取保护接地,当一相绝缘损坏漏电使金属外壳带电时,操作人员误触及漏电设备,故障电流将通过人体和线路对地绝缘阻抗构成回路。绝缘阻抗是绝缘电阻和分布电容的并联组合,其接地电流的大小与线路绝缘的好坏、分布电容的大小及电网对地电压的高低成正比。线路的绝缘越坏,对地分布电容越大、电压越高、触电的危险性越大。

电气接地(2)如上图所示,漏电设备采取保护接地措施以后,故障电流将会通过接地体流散,流过人体的电流仅是全部接地电流中的一部分,通过人体电流

Ib=IeRo/(Ro+Rb),Rb与Ro并联

接地电阻 Ro越小,流过人体的电流Ib就越小。人体电阻(一般约为1000Ω)比接地电阻(一般小于4Ω)大的多,根据并联分流公式可知,绝大部分电流通过接地体形成回路,流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从而保证了人身安全。为了限制设备漏电时外壳对地电压不超过安全范围,要求保护接地阻值不大于4Ω。

5)保护接地也有用在中性点接地系统如TT系统的,但有局限性。

电气接地(1)上图中U为电网电压,Rde和Rpe分别为中性点接地电阻和保护接地电阻,当某相碰壳时,如忽略相线阻抗及电源内阻的影响,则接地电流

Ie=U/(Rde+Rpe),若U=220V,Rde=4Ω,Rpe=4Ω则Ie=27.5A。在接地短路电流Ie作用下,线路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保证了人身安全。

(2)若保护装置未动作,则故障设备外壳对地电压U=IeRpe=27.5×4=110V,若保护接地电阻大于中性点接地电阻,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将会超过110V,危险性更大。为了安全可靠,保护接地电阻越小越好。由于保护接地受到接地电阻的制约,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保护接地有很大的局限性。

2、保护接零的原理

1)保护接零就是将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用导线与系统的零线可靠连接起来的保护方式。

2)保护接零是将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金属外壳、构架等部分与配电网的保护导体包括PE线和PEN线紧密连接起来,在设备“碰壳”时短路电流启动保护装置切断电源,以保证人身安全。

3)保护接零的基本原理是借助接零线使设备漏电形成单相短路,由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过电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以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在保护接零电网中,保护零线和重复接地还可限制设备漏电时的对地电压。

4)保护接零只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

电气接地

如上图所示,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零线不带电压,由于设备外壳是与电源零线相连的,人体触摸设备外壳等于触摸零线,并无触电危险。当电气设备发生“碰壳”故障时,其金属外壳将相线与零线直接接通,单相接地故障遂成为单相短路。由于相线和零线有足够的截面,阻抗很小,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使保护设备熔断器或自动开关迅速动作,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从而确保安全。

六、接地和接零的要求

1、导电的连续性

1)接地、接零装置必须保证电气设备与接地体之间,或与变压器中性点之间导电的连续性,不得有脱节现象。采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钢结构、行车的钢轨、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布线的钢管等作地线时,其伸缩缝或接头处应加跨接线,以保证连续可靠。装置完工应进行连续性试验,最远两点之间的电阻应小于1Ω。

2)接零系统的零线上不得装设熔断器或开关。

2、接地装置连接可靠

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和压接。

1)采用扁钢做接地线时,其搭接长度应为宽度的2倍,且至少在三个棱边进行焊接;采用圆钢时搭接长度为直径的6倍。

2)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或卡箍压接,但必须把接触表面处理光洁,保证接触良好,另外还应采取防松措施,如用弹簧垫圈等。

3)接地干线、接零干线应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同接地体相连,以提高可靠性。

3、足够的机械强度

1)为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考虑防腐的要求,接地线、接零线和接地体的最小尺寸应符合规定。

2)应尽量采用钢质接地、接零线,有困难时可采用铜或铝导线,但地下不得采用裸铝导体做接地、接零线。

3)携带式电气设备应采用截面为0.75~1.5m㎡以上,专用黄绿双色铜芯软线作接地、接零线。

4、足够的导电能力和热稳定性

1)接地线应有足够的导电能力来满足接地短路电流的要求。接地干线的载流量应不小于相干线的1/2;接地支线的的载流量应不小于相干线的1/3。

2)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接地装置应校核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的热稳定性,即校核是否能承受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产生的大量热能的考验。

3)零线的截面应在符合最小截面的要求下,使在任何一点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均大于熔丝额定电流的4倍或自动开关断开电流的1.5倍,以保证接零系统中设备发生碰壳时,保护装置能立即切断电源,否则所有接零设备的外壳都带电,发生触电的危险性更大。为满足线路能自动切除故障的要求,一般零线的电导应不小于本线路中最大相线电导的1/2。

5、零线必须重复接地

1)在接零系统中,除电网中性点接地外,还必须将零线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的作用是:

(1)降低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

如果未实行重复接地,漏电设备对地电压为单相短路电流在零线部分产生的电压降;而有了重复接地,则漏电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仅为接地短路电流在重复接地电阻上产生的电压降。显然,此时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仅占零线电压降的一部分,所以危险性相对减小。

(2)减轻零线断裂时的触电危险

未实行重复接地的零线上,当在设备之间的某一处零线断裂后,某一电气设备发生碰壳短路时,所有接在该零线断裂点后边的无故障电气设备外壳均带有接近于相电压的电压,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如果实行重复接地,在设备之间的某一处零线断裂后,断裂处前后两边的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之和为相电压。因为设备外壳对地电压都小于相电压,所以触电危险性相对减小。

(3)缩短碰壳或接地短路故障的持续时间

由于重复接地和工作接地构成了零线的并联分支,所以一旦发生短路,能增加短路电流,而且线路越长,短路电流越大,这就加速了线路保护装置的动作,缩短了故障的持续时间。

(4)改善架空线路的防雷性能

架空线路零线上的重复接地,对雷电流有分流作用,这就有利于限制雷电过电压,从而可改善防雷性能。

2)下列情况下零线应重复接地

(1)架空线路末端;

(2)长度超过200米的架空线分支处及分支末端;

(3)架空线进户处或出户处;

(4)无分支线路每隔1km的直线段。

6、防止机械损伤

1)接地、接零线应安装在明显处以便于检查。但应尽量安装在人不宜接触的地方,以免意外损伤。

2)零线的安装要求与相线相同。接地、接零线与相线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别:工作零线为淡蓝色,保护零线为黄绿双色。

3)接地、接零线与通车道路交叉时,应加钢管保护并留有伸缩余地;穿过墙壁、楼板时应加钢管保护。

7、防腐蚀

为了防止腐蚀,接地体最好用镀铜或镀锌材料制成。明敷的接地、接零线可以涂防腐漆;喑敷在地中的接地体可以涂防腐沥青。

8、保证地下安装距离

保护用接地体与建筑物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独立避雷针接地体的距离应不小于3m;接地体顶端离地面的距离应不小于0.6m,保证在冻土层之下。

9、接地和接零线不得串接

1)为了提高可靠性,每台电气设备应有单独的接地或接零线,不准串接使用。

2)接单相三孔插座时,不允许将电源中性线孔与接地线孔串接。当零线断路或接头氧化、松脱时,负载回路中无电流,负载上无压降,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上就带有220V的对地电压,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七、高压系统接地制式

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接地方式的组合称为接地制式。接地制式的选用与供电电压有关。高压系统接地采用最广泛的是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三种方式。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高,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电流不大,不必切除接地相,但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因此,对绝缘要求较高。

1)正常运行情况

系统正常运行时,中性点对地电压的大小和相位与各相对地电容是否对称以及网络对称程度有关,实际上电网各相对地电容不会完全相等,但不对称度很小,故可认为中性点对地电压近似为零。

2)单相接地故障

(1)金属性接地

经故障相流入故障点的电流为正常运行时每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中性点对地电压升高为相电压;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线电压与正常时相同。

(2)非金属性接地

中性点对地电压和故障相对地电压大于零而小于相电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大于相电压而小于线电压;故障相接地电容电流比金属性接地小。

(3)单相接地引起的电弧过电压

当接地电流大于5A而小于20A时,电网的电感和电容形成震荡回路,将会产生一种不稳定的间歇性电弧,从而引起电弧过电压。非故障相电压的幅值可达相电压峰值的2.5~3倍,容易引起非故障相对地击穿而发展成相间短路。因此发生单相接地时,应由绝缘监察装置立即发出预告信号,此时警铃响,“系统接地”光字牌亮。

3)应用范围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线电压仍然对称。若接地电流小,电流过零时电弧将自行熄灭,接地故障随之消失;若接地电流大,则产生间歇电弧或稳定电弧造成过电压或烧坏电气设备。故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仅适用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的小电网。我国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应用范围为:

(1)3~10kV电网单相接地电流不大于30A;

(2)35~60kV电网单相接地电流不大于10A。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为了减小接地电流超过允许值时在接地点形成间歇性电弧或稳定电弧的危害,通常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1)消弧线圈的结构

消弧线圈是一个铁芯可调的电感线圈,其铁芯上套有绕组,绕组有若干个抽头,以便根据电网的不同情况调整消弧线圈的补偿电流。另外还有一个额定电压为110V,额定电流为10A的信号线圈。当电网中有接地故障时,信号线圈发出警告信号,并接通位于消弧线圈隔离开关旁边的信号灯,指示有接地故障存在或中性点对地电压过高,此时禁止操作隔离开关,否则会导致带负荷拉隔离开关的误操作。在消弧线圈的接地端还装有一个电流互感器,用来检测通过消弧线圈电流的大小。

2)消弧线圈的作用原理

消弧线圈安装在变压器的中性点上,正常运行时,电网三相接近对称,中性点对地电压近似为零,通过消弧线圈的电流很小;发生单相接地后,中性点电位漂移,故障点流过电容电流,消弧线圈中将产生一个与电容电流相位相反的电感电流进行补偿,使故障点电流降至10A以下,有利于防止弧光过零后重燃,达到灭弧的目的,降低高幅值过电压出现的几率,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当消弧线圈正确调谐时,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机率,还可以有效地抑制过电压的辐值,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故障点热破坏作用及接地网的电压等。

3)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

(1)全补偿

lL=Ic,表明接地点的电容电流全部被补偿,接地点电流为零,这种情况称为全补偿。但全补偿的条件也是串联谐振的条件,电网容易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可能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故一般电网不采用全补偿方式。

(2)IL<Ic,电感电流不能完全补偿接地电容电流,因而在接地点仍有残余的电容电流,如数值较小,电流过零时电弧可自行熄灭。但当系统频率降低或运行方式改变需切除部分线路时,也可能形成串联谐振的条件,产生串联谐振过电压。因此一般也不采用欠补偿方式。

(3)过补偿

IL>Ic,补偿后的残余电流呈感性,不会出现串联谐振的情况。但残余电感电流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会在接地处产生间歇性电弧或稳定电弧;太小又将接近全补偿而引起串联谐振过电压。

4)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应用范围

消弧线圈能有效地减小单相接地电流,迅速熄灭电弧,防止间歇性电弧引起的过电压,故广泛用于3~60kⅤ的电网。国家规定在中性点不接地的3~10kV系统中,当电容电流超过30A或在中性点不接地的35~60kV系统中,电容电流超过10A时,需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3、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1)应用

大多数的110kV电网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以降低绝缘水平,减少设备和线路的投资。220kV及以上电压的电网,除存在对地电容外,还有较大的电晕损耗和泄漏损耗。因而接地电流中既有无功分量,又有有功分量,消弧线圈不能消除接地电流中的有功分量。因此,规定220kV及以上电压的电网中性点采用直接接地方式。

2)优点

(1)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的电位仍保持为零,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仍为相电压,故对设备的绝缘没有危害,因而可降低设备的绝缘水平和造价。我国110kV及以上的电力网基本上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

(2)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路中将流过较大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从而使线路继电保护装置迅速断开故障部分,有效地防止单相接地时可能产生的间歇电弧过电压,因而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可以克服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所存在的某些不足。

3)缺点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除了接地相要流过较大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危害设备的运行外,严重时还会破坏系统稳定,中断供电。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可在线路上装设三相或单相自动重合闸装置,以此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电流将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从而对附近的通信线路和信号装置产生电磁干扰。为了避免这种干扰,应使输电线路远离通信线路,或在弱电线路上采用特殊的屏蔽装置,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使线路的造价增大。为了限制单相短路电流值,通常只将电力网中一部分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阻抗接地。

八、低压系统接地制式

低压系统接地制式按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不同的接地组合来分类。

1、表示方法

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低压系统接地制式一般由两个法文字母组成,必要时可加后续字母。

1)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接地点对地的关系:T表示直接接地,I表示不接地或通过阻抗与大地相连。

2)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其中T表示独立于电源接地点的直接接地,N表示直接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该点引出的导体相连接。

3)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之间的关系:其中C表示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合并为PEN线,S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分开,C-S表示在电源侧为PEN线,从某点分开为N及PE线。

2、低压接地制式分类

低压接地制式将配电系统分为TN-S、TN-C、TN-C-S、TT、IT五种。

1)TN系统

在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到保护线上,与配电系统的接地点相连。保护线应在每个变电所或变电站附近接地。配电系统引入建筑物时,保护线在其入口处接地。为了故障时保护线的电位尽量接近地电位,应尽可能将保护线与附近的接地极相连,如有必要,可增加接地点,并使其均匀分布。

当中性线截面小于相线截面时,如果回路的相线保护装置不能保护中性线短路,或者正常工作时流过中性线的电流并不明显小于该导线的载流量时,在中性线上必须装设相应于该导线截面的电流检测装置,该装置受到激励时应使相线断电,但不必断开中性线。

根据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否合并的情况,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三种。

(1)TN-C系统

电气接地在TN-C系统中,保护线与中性线合并为PEN线,具有简单经济的优点。当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故障电流大,可采用一般过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保证安全。但对于单相负荷或三相不平衡负荷以及有谐波电流负荷的线路,PEN线有电流,它所产生的压降呈现在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线路金属套管上,对敏感性的电子设备不利。另外,PEN线上的微弱电流在爆炸危险环境也可能引起爆炸。同时由于PEN线在同一建筑物内往往互有电气连接,因此,当PEN线断线或相线直接与大地短路时,都将呈现相当高的对地故障电压,可能扩大事故范围。

(2)TN-S系统

电气接地在TN-S系统中,保护线和中性线分开,具有TN-C系统的优点,但价格较贵。由于正常时PE线不通过负荷电流,与PE线相连接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正常时不带电位,所以适用于数据处理和精密电子仪器设备的供电,也可用于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中。在民用建筑内部,家用电器大都有单独接地的插头,采用TN-S供电,既方便又安全。但TN-S系统仍不能解决相线对大地短路引起电压升高和对地故障电压的蔓延问题。

(3)TN-C-S系统

电气接地如上图所示,PEN线自A点起分为保护线和中性线,分开以后N线应对地绝缘。为了防止分开后的PE线与N线混淆,规定PE线和PEN线涂黄绿相间的色标,N线涂浅蓝色的色标。PEN线自分开后,PE线与N线不能再合并,否则将失去TN-S系统的特点。

在工矿企业中,线路前端大多为固定设备,对电位敏感的电气设备往往在线路末端,因此到了末端改为TN-S系统十分有利。在民用建筑中,电源线路采用TN-C系统,进入建筑屋内改为TN-S系统。PEN分开后即有专用的保护线,可以确保TN-S所具有的特点。

2)TT系统

电气接地(1)在TT系统中电源直接接地,一般是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用单独的接地极接地,与电源在接地上无电气联系,所以适用于对电位敏感的数据处理设备和精密电子设备的供电。PE线也可各自独立,避免发生故障时对地故障电压的蔓延问题。但对中性线断裂后引起相电压的升高等问题,需要采取适当措施。

(2)TT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由于受到电源侧接地电阻和电气设备侧接地电阻的限制,短路电流不大,故可减少接地短路时产生的危险性。但除了小容量用电设备外,大多数情况下,不足以使一般的过流保护设备切断电源,容易造成电击事故。因此,TT系统特别适用于容量较小的电气负荷。如果电气负荷容量较大,必须采用剩余电流保护电器切断电源,由于剩余电流保护电器价格较贵,且在容量上、品种上还必须满足特殊负荷的要求,给TT系统的应用带来一定的限制。

3)IT系统

电气接地(1)IT系统如上图所示,其中(a)是配电系统中性点与地绝缘;(b)是配电系统中性点经阻抗接地,电源接地极和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极分开;(c)是电源中性点经阻抗接地,外露导电部分接到电源的接地极上。

(2)IT系统的电源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可直接接地或通过保护线接到电源的接地极上。IT系统当出现第一次故障时,故障电流受到限制,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上不会产生危险性的接触电压,因此可以不切断电源,电器设备尚能继续运行。此时报警设备报警,通过检查线路来消除故障,可减少或消除电气设备的停电时间,所以特别适用于要求能连续工作的电气设备。同时,由于第一次故障时的故障电流很小,因此也适用于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但如果在消除第一次故障前又发生第二次故障,例如不同相的双重短路,故障点遭受线电压,故障电流很大,非常危险,因此必须具有可靠而且易于检测出故障点的报警设备。

(3)IT系统强烈要求不要配出中性线,因为配出中性线后,当发生第一次故障时,lT系统将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情况转变为TN或TT系统,而保护设备原按IT系统配置,不能按TN或TT系统的要求动作,所以非常不安全。因为照明电压的需要,IT系统往往引出中性线。在这种情况下,中性线上需要装设过电流检测装置,该装置受到激励时,应将包括中性线在内的所有带电导线从电源断开。如果该中性线短路已受到电源侧保护电器的有效保护或该回路中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保护,且其额定剩余电流动作不超过该中性线载流量的0.15倍,该装置动作时又能将所有带电导线包括中性线断开,则可不装设检测设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