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解耦架构的技术路线解析

描述

随着网络与硬件技术地快速发展,资源解耦架构因其资源利用率高、硬件拓展性好等诸多优势,成为了未来数据中心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从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目前的方案主要分为三个技术路线,包括“以 CPU 为中心”、“以内存为中心”和“资源去中心化”。

第七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发布《算网操作系统白皮书》、《光电融合服务定制广域网》、《以网络IO为中心的无服务器数据中心》白皮书,本文选自"以网络IO为中心的无服务器数据中心"。。

以内存为中心

在“以内存为中心”的技术路线下,内存管理功能从传统操作系统中分离出来,并运行在内存侧,以便实现内存的独立拓展和异构计算单元对内存的共享访问,进而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计算。例如,内存池化后可预处理内存分配和回收,进而提高内存的利用效率和性能;内存共享后可以减少计算核心之间的数据搬移次数,从而加速计算任务的完成;大内存消除了数据的换出换入开销等。在此技术路线上,目前的实现方案有 HP The Machine、天蝎项目和 NetDAM 等。

1、HP The Machine

惠普在2016 年的伦敦发布会上推出了“以内存为中心”的新型计算机原型机——The Machine。如图 2-10 所示,与传统计算机相比,The Machine[12]架构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技术,包括系统级芯片(SoC)、统一存储、内存池化共享和全光通信。

cpu

首先,The Machine 采用了经过能效和算法优化的 SoC,是 The Machine 的核心组成,旨在支撑高度可扩展、节能且安全的系统,主要由 FAM(Fabric-attached Memory)芯片、I/O 端口、网络相关组件等构成。其中,FAM 芯片的主要功能是连接传统计算核心与远端内存池,同时减少对数据移动的需求。

此外,该 SoC 还提供安全特性,如硬件强制隔离等。其次,The Machine 中的存储是统一的。具体来说,原来由 RAM 和硬盘/闪存承担的存储任务(RAM 负责临时存储,硬盘/闪存负责长期存储)全部由 NVM 完成。在传统的分层存储架构下,数据需要在两种存储(RAM 与硬盘/闪存)之间来回交换,这既影响性能又增加能耗。

2、天蝎项目

在国内的服务器市场,BAT 三家互联网公司在 2011 年联合成立了天蝎联盟。于 2014 年 8 月,天蝎联盟正式升级为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如图 2-11 所示,天蝎计划[13]发展至今,已演进至 3.0版本。

cpu

天蝎 1.0 确立了集中供电、集中风扇(散热)、集中管理的天蝎整机柜服务器基本形态。机柜模块作为整机柜服务器的“外壳”,中间4U 空间用于部署集中供电模块(Power Supply Unit,PSU)、集中管理模块以及网络模块(交换机)。

为了更好的协调组织活动,扩大天蝎整机柜服务器的适用范围,ODCC 发布了天蝎 2.0 规范,主要包括机柜的尺寸、机柜背板和顶部功能、风扇尺寸、服务器节点与机柜系统解耦等。此外,基于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基本情况,天蝎 2.0规范还对环境(温湿度)及机房提出了高度、供电和承重等方面的要求。

天蝎 3.0 旨在打破 1U/2U 服务器节点的限制,解除计算和存储资源在小空间里的耦合,在机柜级的大空间里再耦合。CPU、内存、闪存、硬盘等同类资源物理上聚集在一起,形成不同种类的资源池。从外部看,整机柜服务器是一个整体,但其内部的资源是可以分割的,不同类型、数量的资源自由组合为不同配置的“逻辑”服务器,必要时还可以更改配置或打散重组,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能耗。

3、NetDAM

NetDAM主要思想是将内存直接挂载到以太网控制器上,并提供大量的 ALU 和可编程逻辑,旨在提供高效的内存池化、存内计算(In-Memory Computing)以及在网计算(In-Network Computing)的新范式。

cpu

从NetDAM的功能构成来看,其通过内存共享以及对存内计算和在网计算的指令级支持,实现主机内和主机间协议的桥接。具体来说,NetDAM 采用以太网 IP/UDP 来传输 NetDAM 数据,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技术点来保证低时延和大带宽:

1)确定性时延:NetDAM 通过消除 PCIe DMA 和跳过缓存一致性嗅探来固定了数据包处理流水线,从而实现数据包在确定时延内得到回复;

2)可选的可靠性传输:该设计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具有虚拟化或容器覆盖支持的无损以太网将带来大量开销,二是很多分布式应用可以设计幂等接口,简单地重传并不影响结果;

3)可选的排序:交换操作运行乱序执行,因为每个数据包中都有内存地址字段来隔离操作内存空间,同时每个数据包中也有序列号字段以支持用户在编程逻辑中增加可选的重排序模块;

4)多径传输:为了使数据传输与网络拓扑无关,NetDAM 在UDP 数据包内加入段路由头,因此源节点可以选择专用路径,避免交换机缓冲区溢出,充分利用网络带宽。

cpu

NetDAM 实现的存算资源互联系统,CPU、DSA、存储等资源可以通过AXI、CHI或PCIe/CXL等总线直连到NetDAM,不同 NetDAM 之间通过以太网互联,NetDAM 上的内存资源形成共享池。

资源去中心化

在“以 CPU 为中心”的技术路线下,所有存算资源的管理和使用逻辑都运行在 CPU 上,并通过访问远端资源的方式使用解耦的其他存算资源。此技术路线不仅使 CPU 成为故障中心,还会因远端资源管理引入大量的带宽和时延开销,特别在大规模部署的资源解耦数据中心中这一问题尤为显著。

“以内存为中心”的技术路线是将传统OS 中的内存管理功能迁移至内存侧,使得内存资源可按需独立拓展,同时实现不同类型的计算核心对内存资源的共享使用。该技术路线虽然减少了内存管理的开销,但除内存外的其他资源(如外存等)还由CPU 来进行管理和调度,仍存在“以 CPU 为中心”技术路线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以上两种技术路线,本质上仍是都是以某种资源为中心的管理逻辑,此逻辑使得其他资源仍受制于某类资源,进而无法充分发挥解耦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在可拓展性和弹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资源去中心化”的理念被提出,数据中心中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都被视为独立的服务,不同资源的拓展和使用均不存在依赖关系。

在“资源去中心化”的技术路线下,传统 OS 被彻底解耦,使不同资源的管理功能位于相应的资源侧,彼此之间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进行通信和协作,真正实现所有资源的高可按需拓展和高弹性使用。

具体来说,“资源去中心化”包含拆分内核功能、将管理模块运行在相应资源的控制器上、用网络消息代替一致性。

目前来说,“资源去中心化”的具体实现仍处于探究完善阶段,如 LegoOS,但它的设计理念对资源解耦数据中心的资源管理与使用逻辑设计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可充分发挥资源解耦架构下资源的可拓展性和使用弹性。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