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传感新品
【加州大学:研发3D打印的生物传感器,可以记录耳机中的脑电活动和汗液数据】
有研究人员开发了可以记录耳机中的脑电活动的3D打印传感器。
这些生物传感器最终可能有助于诊断神经退行性疾病。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将日常耳机变成可以记录大脑内部电活动的高科技设备。这些3D屏幕印刷的柔性传感器不仅能够检测来自大脑的电生理活动,还可以收集汗液。
更具体地说,是汗乳酸,这是身体在锻炼和正常代谢活动期间产生的有机酸。由于耳朵含有汗腺,而且在解剖学上与大脑相邻,所以耳机是收集这种数据的理想工具。
您可能会想知道为什么科学家对在人类汗液交汇处收集有关大脑活动的生物特征信息感兴趣。脑电图(EEG)和汗乳酸数据一起可以用于诊断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已经记录了30多种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根据事件期间受影响的大脑区域的不同进行分类。
但即使在诊断之外,这些变量在想要更好地了解锻炼期间的个人表现时也会有所帮助。此外,这些生物测量数据点可以用于监测压力和注意力水平。
尽管生物特征数据的耳内传感并不是一项新的创新,但这种传感器技术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测量大脑活动和乳酸两者。然而,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相信,通过更多的精细化和开发,我们最终将看到更多的可穿戴设备使用像正在制造的这种神经影像传感器来收集日常设备上的健康数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工程教授格特·考文贝格斯在一份声明中说:“能够测量大脑认知活动和身体代谢状态的动态的一体化设备”,可以为日常健康监测开辟巨大的机会。
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研究人员不得不应对一些障碍。他们需要使传感器尽可能小和薄,以便能够收集微小的汗液样本。他们还必须集成“可以弯曲的组件”,以适应耳朵的不规则形状,根据合著研究的博士研究生Ernesto De La Paz所说,耳廓是位于耳道前方的解剖学上独特的空间,可以因个体而异。这导致研究人员创建了一种“类似印章的可伸缩传感器”,可以轻松地附在耳机表面。
但为了确保传感器能够与耳朵直接接触并准确地捕捉读数,研究人员选择了3D打印的、弹簧负载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能够保持接触,但可以随着耳机的移动而调整”。这些生物传感器还必须覆盖有一层水凝胶薄膜,以确保它们能够充分收集佩戴者的汗液。
尽管这些3D打印的传感器具有出色的功能并且在未来有望成为潜在的诊断助手,但这些传感器实际上需要大量的汗液才能用于数据分析。但研究人员表示,今后传感器将更加精确,因此可能不需要进行剧烈的锻炼以进行有意义的汗液分析。
传感动态
【曝华为正自研CMOS图像传感器,部分工艺上有所创新】
近日,有微博博主爆料称,已确认华为在自研CMOS图像传感器,涉及从晶圆到芯片全流程,而且在部分工艺上有所创新(比如外延层作减薄停止层相关工艺),可以与主流的背照式工艺(BSI)兼容。
华为自研CMOS图像传感器属实无奈。华为被制裁伊始,镜头供应商索尼被迫中止了对华为图像传感器的出货,尽管索尼事后申请继续向华为供货的许可,但与华为的伙伴关系已经渐行渐远。这意味着,索尼每年向华为出售CMOS的收入将减少数十亿美元。
事实上,不止是华为,越来越多的国产厂商在自研CMOS。在去年1月份举办的CES 2022上,国产品牌豪威推出了一款2亿像素的CMOS传感器——OVB0B,它有着16384×12288像素分辨率的2亿像素、全球最小的0.61μm像素尺寸以及1/1.28"的大底;16合1以后可输出1250万像素,等效2.44μm。
因此,华为的镜头选择并不少,但考虑到某些因素,华为似乎还是走上了镜头自研的道路。
目前,华为Mate60系列已经发布,或许这颗自研CMOS图像传感器会用在明年发布的P70系列或者Mate70系列身上。麒麟9000S已经足够振奋人心,自研CMOS则是意外之喜。
【陕西民营企业携手德国专家共同开发传感器新技术】
9月6日下午,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星测控)二楼会议室传出阵阵交谈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讲座——来自德国的退休专家迈克尔正在为中星测控的十几位海外市场销售人员讲解传感器的技术理论以及海外市场对各种传感器的需求。迈克尔幽默诙谐的话语,不时为会场带来阵阵欢笑。
今年80岁的迈克尔,身板硬朗、思路清晰。迈克尔一直从事传感器研发工作,曾担任德国知名称重传感器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作为行业内资深的传感器专家,迈克尔退休后,对钻研传感器前沿技术依旧保持浓厚兴趣。他与中星测控联合开发的MCS(金属熔合系统技术)传感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次他来西安,就国际高端工业压力传感器技术研发与中星测控的技术人员开展深度交流。
说起迈克尔对中星测控技术研发的帮助,中星测控总经理谷荣祥心情激动。中星测控是一家民营企业,一直关注海外市场的开拓。10年前在一次海外专业展会上,两人一见如故,就传感器领域的技术研发等问题相谈甚欢。迈克尔此时已经退休,但他还想在高端传感器技术领域继续深耕。
于是,谷荣祥向迈克尔发出邀请:到西安来,参与中星测控的传感器研发。迈克尔欣然接受了邀请。
8年前的一天,谈到全球压力传感器的技术现状时,迈克尔提出一个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全新想法即MCS,并与谷荣祥探讨。谷荣祥认为,这一想法如果能够实现,将成为传感器领域的一个创新之举。经过双方8年的不懈努力,MCS这一新技术终于转化为新产品。这种新型传感器已具备超高精度、超稳定性和可靠性,多项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中星测控长期聚焦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主营业务,在产品设计中创造新结构和新工艺,努力攀登世界传感器领域高峰,着力提升中国高端压力传感器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中星测控的“ChinaStar”品牌传感器已经销售到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如今,依托MCS传感器,中星测控进军国际高端传感器市场的实力大幅增强。
当天培训结束后,中星测控销售工程师白伟宜说:“通过迈克尔对技术的解读,我们了解到国际市场上对传感器的需求动向,也对MCS传感器的主要特点和在国际上的主要应用场景有了清晰认识。这对我们开拓国际市场有很大帮助。”
迈克尔表示,与中星测控的合作很愉快,在这里,通过和大家交流,他又找到了年轻的感觉。今后,只要身体允许,他将每年来西安,在中星测控与大家一起探索传感器领域的最前沿技术。
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谷荣祥表示,中星测控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传感器领域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公司。因此,公司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创新研发、创新营销、创新服务,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未来,公司将继续与迈克尔保持紧密合作,也欢迎国际上更多的业内专家与公司交流合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英伟达领投一家机器人公司 或意在加速AI与工业制造融合】
当地时间10月6日,美国初创公司Machina Labs宣布完成3200万美元B轮融资,英伟达旗下风投部门NVenture和风投机构Innovation Endeavors联合领投。该公司更早期的投资方还包括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旗下的投资机构Lockheed Martin Ventures以及雅马哈旗下的投资机构Yamaha Motor Ventures,该轮融资使Machina Labs的融资总额达到4500万美元。
据介绍,新投资将用于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进一步加强研究计划。
Machina Labs的CEO Edward Mehr表示:“凭借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方面的深厚底蕴,我们期待英伟达在本公司进一步开发AI和机器人仿真能力时提供支持……本次融资凸显了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变革潜力。在这种支持下,我们准备开发下一代制造车间;无需更改硬件或工具,只需修改软件即可轻松改造产品制造过程。”
机器人业务是英伟达正在开拓的新版图。从过往动作来看,英伟达更注重产品技术自研,不仅开设了AI机器人研究实验室,还发布了多个面向第三方的机器人开发工具及平台。就对外投资而言,公开资料显示,英伟达仅在2022年3月独家投资了送货机器人初创公司Serve Robotics,投资金额为1000万美元。
Machina Labs在制造业方面具备的独特优势——AI+机器人技术,或许是其被英伟达选中的原因。
Machina Labs成立于2019年,由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创建,其团队来自SpaceX、Relativity Space等公司的技术、材料和制造行业专家。Machina Labs希望通过机器人工匠平台重构下一代制造业,其产品应用领域主要是制造业。
据Machina Labs介绍,其机器人工匠是一个敏捷制造平台,集成了7轴机器人、自主板材装载和夹具以及人工智能流程模型和闭环控制,该平台使用AI驱动的大量传感器来收集数据、训练机器人进行制造,可在“数天内”交付金属成品。
Machina Labs使用机器人制造钛金属板材零部件
过去几十年来,机器人一直是工厂装配线的一部分,并越来越多地集成到制造过程中,参与产品的生产、运输和包装等环节。与此同时,AI被用来进一步提高这些流程的准确性、效率和速度。
钣金制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工业和消费品等。根据Growth Market Reports的市场研究报告,AI和机器人技术融合的持续趋势预计将使这个价值3000亿美元的全球产业受益匪浅。到2031年,全球金属制造机器人市场预计将增长至超过120亿美元。未来,机器人有望完全控制材料处理、冲压、焊接、切割、折叠和精加工等金属成型过程,几乎无需人工干预。
【美媒:美芯片巨头游说放松对华限制】
美国《纽约时报》10月5日文章,原题:大型芯片制造商如何抵制拜登的中国议程在向着限制对华出售半导体而迈出第一大步一年后,拜登政府开始起草额外限制措施,以阻止中国获得对现代武器至关重要的技术。但近几个月来,随着美国芯片公司发出直言不讳的警告——削减对华销售将重创这些企业的业务并破坏美国政府在国内新建半导体工厂的计划,有关进展已被放缓。
自7月以来,全球最大的3家芯片制造商英伟达、英特尔和高通强调,打压中国将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对政府、半导体产业和政策研究组织等的20多名官员的采访显示,他们不但在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商务部长雷蒙多等的会晤中质疑白宫的国家安全智慧,还寻求智库的支持,并敦促华盛顿各方领导人重新考虑额外的芯片限制措施。
这些公司警告说,美国(的限制)可能加快中国发展独立自主的芯片产业,从而为中国制造的芯片——而非美国设计的芯片——主导的世界铺平道路。“你冒的风险是刺激竞争对手引领发展一种生态系统,”英伟达法律总顾问蒂姆·泰特说,“这可能会对美国在半导体、先进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导地位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熟悉相关进展的人士表示,这场游说活动不仅推迟了新限制措施的出台,还缩小了美政府可能做出的改变的范围。
来自这些公司的警告说明国家安全关切与商业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凸显拜登政府不可避免的困境:美中经济相互依存可追溯至数十年前,这意味着华盛顿对抗北京的任何行动都可能伤及美国国内。中国市场约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1/3,在英伟达、英特尔和高通年收入总额中占到500亿美元以上。这些公司警告说,失去这些收入可能迫使其减少技术开发、工作岗位以及对亚利桑那州、俄亥俄州及纽约州半导体工厂的支出。
3名首席执行官——英特尔的帕特·基辛格、英伟达的黄仁勋和高通的克里斯蒂亚诺·安蒙——7月前往华盛顿与美政府高官会面。帕特·基辛格表示,在与布林肯、雷蒙多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的会面中,他们概述了无法进入中国市场的代价,警告说这可能迫使这些公司削减在美国的支出。这些公司还敦促其所在行业组织——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发表一份声明,批评政府的限制是“广泛、模棱两可且有时是单方面的”。该声明警告进一步的限制将损害“行业的竞争力”。
这些公司也在扩大针对智库研究人员的活动。今夏,黄仁勋会见专注于研究安全事务的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及大西洋理事会等智库的负责人。这些首席执行官还会见了谷歌前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后者已成华盛顿的一位权势人物,在美国防部两个咨询委员会任职,支持限制中国获得美国设计的半导体。知情人士称,这3名首席执行官向施密特讲述了芯片限制的潜在危险。
审核编辑 黄宇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