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ColorOS,重建用户和折叠屏的“亲密关系”

描述

最近在网上冲浪,发现当代网友最羡慕的人,是王诗龄(李湘的女儿)。

有些网友表示,自己羡慕的并不是王诗龄拥有的财富和奢华的生活,而是她有一个强大又深爱她的母亲,“很难想象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长大,我会是个多么活泼快乐的小女孩”。

原生家庭会对人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技术世界中,“原生的力量”也同样强大。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与以燃油车为基础的油改电方案相比,完全基于电车大三件进行布局规划的纯电车,因“原生”而有了更长的续航、更大的乘坐空间。

针对Android/IOS开发的移动原生应用,比家用电脑时代的Web app(网页应用程序),充分发挥手机等终端设备的能力,功能更多、加载速度更快。

而充分利用了云计算特性的云原生应用,就比传统应用,有着弹性伸缩、自动恢复等全新的能力。

总结一下,所谓“原生”,就是在新型基础设施上生长出来的新业态,从一开始就基于新的底座来进行设计,更加自如地运用新技术、新硬件、新能力。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折叠屏。

我本人是 “折叠屏”的爱好者,既想要比直板手机更大的屏幕,又想要比平板电脑更小巧便携、能一手握持的机身,折叠屏就是“既要又要”的首选解决方案。

不过,把折叠屏作为主力机使用,我仍然有一些顾虑。其中之一就是,折叠屏的硬件形态变了,但系统OS却不是“折叠原生”的。大部分折叠屏手机的系统,并不是基于新硬件的特性来设计的,而是简单地延续直板手机的设计思路,将画面进行拉伸、分割,仅此而已。

“原生硬件”+“非原生软件”的粗暴适配,让折叠屏无法提供软硬一体的“折叠原生”使用感,自然也就很难跟用户建立起“亲密关系”。

操作系统,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用户与折叠屏的交互体验想要提升,“折叠原生”的操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遗憾的是,“折叠原生”的操作系统,要合理地将折叠屏硬件和软件融合在一起,需要投入极多的资源和精力,长期以来,都是OS领域的无人区。

幸好,变化正在发生。10月19日,OPPO高端旗舰手机搭载全新ColorOS 13.2,就带来了折叠机的定制级系统体验。

折叠屏

 

“折叠原生”系统从0 到1的突破时刻,是时候来认真讨论一下,当折叠屏拥有了软硬一体的“原生力量”,是否能够与用户建立亲密关系,重获增长的力量。

成长的“原生之痛”

我曾经在某次折叠屏发布会上,看到一个很搞笑的应用展示:左右屏幕各自打开一个新闻资讯app。要知道,用户的阅读浏览注意力是有限的,分屏只是简单地将直板页面乘以2,却并没有带来阅读效率的提升,甚至还导致了干扰。这显然是一个将传统OS应用粗暴拉伸的操作。

提到这件事,并不是为了吐槽厂商们的前期探索,而是想说明:折叠屏已经来到了转型期。

一般来说,一个新的硬件形态出现,都会经历原始应用、转型应用、原生应用三个阶段。一开始,市场还比较小众,应用交互都比较原始,是技术行业的客观现象。所以,将传统智能手机的交互体验“简单粗暴”地拉伸复制到折叠屏上,是一个可以理解的操作。

想要向前一步,折叠屏的软件体验,必须转型。

首先,硬件的潜力。只能把传统应用、既有功能嵌入进来作为补充,无法100%发挥折叠屏的硬件优势。目前的移动应用主要是针对直板手机、平板、PC等移动设备而生的,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开发模式和交互逻辑。而折叠屏的用户界面、交互体验、使用需求,都与直板屏幕大不相同,将传统移动应用直接移植到折叠机系统,体验感会很差,限制了折叠屏从小众走向大众市场。

折叠屏

 

其次,OS是底座。软件交互的体验是当务之急,那么,怎样才能有好的交互体验呢?软件进化,系统为基。应用软件直接依托于系统,才能保证最强的交互性、最好的性能体验,充分发挥折叠机的优势,没有“折叠原生”的系统,当然就不可能有最优的“折叠原生应用”。

此外,生态是壁垒。卷硬件,供应链是关键,应用开发生态才是折叠屏厂商拉开差距的重点。原生应用的一大特点就是独立,即不同平台、不同系统的应用要独立开发,但只有“折叠原生”的机型和体验足够有说服力,让折叠屏用户群扩大,才能吸引开发者来开发更多“折叠原生”应用,进一步形成“折叠原生”的生态壁垒。所以,卷生态,主要靠系统。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的统计分析来看,2023年Q1上市的手机中,5.5英寸以上的手机占比超过了80%,与此同时在2016年Q1,这个数据占比仅不到30%。也就是大多数的用户在购买手机的时候,会着重选择具有更大屏幕的机器。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折叠屏的需求是切实存在的,但缺少“原生系统”的托举,无法从头开始就围绕新平台而设计的“原生应用”,折叠屏也就无法吸引用户,与用户建立起亲密关系,又进一步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迈步走进“无人区”

一个人可以在原生家庭的爱中,充分挖掘人生的潜力,获得翻越峻岭的力量。同样,折叠屏要充分发挥新终端的特性,少不了原生系统强有力的支持。

那么,什么样的系统,才是真正为折叠而生的“折叠原生”系统呢?本质是要满足人的需求。

我们可以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看行业首个专为折叠而生的手机操作系统ColorOS,是如何一步步抵达的:

1.基本需求。人们选择智能硬件设备,首要考量就是好用、易用,折叠屏不仅屏幕的总面积变大,更重要的是,能够同时使用两到三款应用。多任务并行的使用需求下,如何在操作系统层面,解决分屏不合理、信息遮挡、一机多用的效率下降等问题,是用户选择折叠屏的基本条件。

2.安全需求。安全是人类生活的必要需求,也是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一大痛点。OPPO将折叠屏做到了系统级的最高安全。ColorOS中内置的手机管家,集齐了病毒扫描、支付保护、恶意行为 拦截等多种安全功能,并首次将手机行业安全等级最高的专用安全芯片内置在OPPO Find N3 内,在芯片级可信执行环境的保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颗专用的物理安全芯片,不必担心生物信息的泄露。

折叠屏

 

国密认证的安全芯片,加强了端云数据的加密安全性。如果手机不慎丢失,专用安全芯片可以锁定手机丢失状态,防止恶意人员强行篡改,进而破解手机中的文件。在丢失模式之下,还可以进行远程资料抹除,能够保障手机的资料不泄露。

总结一下,ColorOS具备系统+芯片、云+端的全方位安全能力,使得Find N3的破解难度呈几何式倍增,是目前行业中最适合商务人士使用的折叠屏手机。

3.爱与归属的需要。感受到被关心、被温暖,这就要求系统提供的交互体验,有足够的细腻度。举个例子,分屏是几乎所有折叠屏都有的能力,但用户真正在使用多分屏时每个应用之间也会分轻重缓急,并不需要每个应用同时在一块屏幕上并行显示。

折叠屏

 

ColorOS的全景虚拟屏功能,创造性带来行业首屈一指的应用候场体验,避免在一个屏幕上塞入过量的信息,导致用户使用失焦,产生信息过载的焦虑和疲惫心理。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排布,创造出专属于自己的多分屏个性化体验。

每一点为折叠屏细微的改变,都在表明ColorOS对用户的关心和体贴,以及想要做好大屏适配的决心。

4.尊重需求。折叠屏作为更高生产力工具,可以提高用户的效率和表现,获得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

在ColorOS 13.2上,通过对原生分屏架构的革新,OPPO创造出了分屏更自由,商务办公更高效的全景虚拟屏解决方案,实现更好用的多分屏体验,让折叠屏成为真正可以改变用户使用效率的设备。

折叠屏

 

圣埃克苏佩里说过,爱不在于彼此凝视,而在于注视同一个方向。折叠屏也是如此,硬件与软件,必须整合在一起,共同为用户体验而服务。

OPPO ColorOS之所以能跳出“粗暴适配”的惯性思维,就在于以人为中心,先一步洞察到折叠屏的体验提升,重点在软件。因此,围绕着真实的用户需求,从0到1打磨出“折叠原生”系统,才让折叠屏体验率先抵达最高层次——自我实现,充分发挥硬件潜力,“折叠原生”的软硬件协同,共同释放高效生产力。

折叠屏与用户的亲密关系,刚刚开始

ICT领域有句话:转型的终点是原生。“原生”,是一项技术、硬件、应用逐渐成熟、走向繁荣的表现,说明新事物已经沉淀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操作系统的“折叠原生”,正是折叠屏走向大众市场的标志,也是起点。

技术创新要由周期规律所决定的,从移动时代的操作系统,到将折叠屏系统应用全面定制和重塑,这条路OPPO走了十年。

第一阶段,扎牢根基。

没有扎实的移动操作系统能力,不可能跨越到更复杂的折叠屏上。从“折叠原生”的ColorOS身上,我们能看到OPPO十年来的坚定不移。ColorOS在系统上,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磨基础体验,先人一步来到了以人为中心的精细化需求管理时代。

第二阶段,快速迭代。

从2021年12月第一款折叠手机——Find N开始,ColorOS就致力于做折叠行业的引领者,第一代让折叠屏变得靠谱,外屏应用在内屏也能用,不再是花拳绣腿。OPPO第二代折叠手机 Find N2,得益于ColorOS适配利用大屏空间,多任务能力,让折叠屏后来居上。第三代Find N3上,ColorOS选择向原生应用适配的无人区进发,几乎将手机的原生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大屏重塑,进一步释放出大屏高效的特性。

折叠屏

 

下一个阶段,则从此刻开始。

折叠屏作为新的硬件形态,整个市场基本处于爆发前夜,软硬协同一体的体验优化,是消费者决策和市场增长必不可少的一环。其中,硬件能力随着供应链的成熟,已经不再是舒服。软件体验,尤其是“折叠原生”操作系统的突破,其紧迫性、必要性尤为明显。

率先闯入“无人区”的ColorOS,准确填补了这一空白,可以提供给OPPO折叠屏软硬一体的原生力量,应该说是当下最优的折叠屏解决方案。

科技爱好者与折叠屏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不妨就从OPPO ColorOS开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