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Python来理解委托模式

描述

有时候,我们想通过一个类来调用另一个类里的方法来处理请求,即这两个类对象参与处理同一个请求对象,只不过一个是 委托者 ,一个是 处理者

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名为Dog的类对象,我们希望通过它调用 voice 类产生“狗吠 ” 声,这时候就可以采用 委托模式 。下面就用Python来理解这个设计模式。

Python里,在委托者类对象中,需要这么设计:

1. 重写__getattr__方法,使得委托者获得处理者的属性。

2. 判断该属性是否为可调用函数,如果不是则直接返回,如果是,则用 wrapper 封装为可调用对象。

如下所示:

函数

这样做的好处是,处理者(被委托者)不需要做太多的更改,一般是一个公用类。我们的处理者如下:

函数

这样就可以通过委托者来调用另一个类的方法来对请求进行处理:

if __name__ == '__main__':
    John = Dog(voice())
    John.words('汪汪')

实际上,如果你不重写__getattr__,一样可以用以下的方式调用到voice类:

if __name__ == '__main__':
    John = Dog(voice())
    John.voice.words('汪汪')

这两种有什么区别?使用委托模式,可以简化代码,优化可读性,你不需要再调用voice对象, 委托者自己会利用 getattr 找到相应的对象里的方法。

不过,在Python里,委托模式这样的写法其实是 un-pythonic 的,因为它将调用的方法隐藏在了执行者中, 可读性比较差。如果不是特殊需要,我们一般不会这么做,这里只是给大家展示如何用Python来理解这个设计模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