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鸿蒙OS!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发布

描述

近日,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定位,行业如何把握发展大势、推进技术创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作为通信领域的权威媒体,通信世界全媒体特推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系列报道,通过汇聚ICT和工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声音,深入探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征程。

电力,被誉为工业的“粮食”,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当下,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发展成为时代的“新命题”。

10月31日,南方电网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在北京联合发布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鸿物联操作系统(以下简称“电力鸿蒙OS”),首次实现一套系统覆盖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电力设备,实现设备即插即用、海量数据互联互通,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物联设备接入、运行维护提供了一套电力物联操作系统,填补该领域国内空白。

新一代面向电力行业终端的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应运而生

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电力行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一方面,电力作为工业的血液,其服务的海量数据与制造业、能源、矿产、机械等领域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动力;另一方面,电力行业自身也伴随着能源互联网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当中扮演重要角色。

同时,当前我国正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着力点,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海量的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布式储能快速发展,源网荷储四维互动成为电力系统实时动态平衡的关键,而各类分布式新能源、负荷终端如同智能手机一样,操作系统五花八门,供需互动存在较大障碍,需要有一个统一、安全的操作系统。

此时,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应运而生。它是新一代面向电力行业终端的工业物联网操作系统,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了统一架构,首次实现一套系统覆盖大大小小的电力设备,通过统一协议让在不同厂家设备可以智能互联互通。

“要让设备间连接更自由,实现万物互联,需要统一系统、统一标准。”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硬件研发部经理杜韶辉表示,“电力鸿蒙OS”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物联操作系统,针对电力行业定制了功能增强套件,为不同电力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了统一架构,首次实现一套系统覆盖不同种类、不同内存大小的电力设备。

“就像智能家居,只需要通过一句语音口令、一个手机就能控制全屋的智能家电,这就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联网。”杜韶辉介绍,电力系统中分布着海量的设备终端,如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电压电流传感器等,而“电力鸿蒙OS”则通过物联网通信协议,把海量电力设备终端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就好比原来游客需要转各种车折腾回到家,现在可以高铁直达。”

全栈自研,未来覆盖终端规模可超亿级

新能源并入电网,背后是海量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而电力设备终端监测、采集数据后,海量数据通过统一的通信协议在网络上进行交互,可有效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保持用电量和发电量的动态平衡。

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总经理马辉指出,数字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载体,目前“电力鸿蒙OS”已在数字电网应用中承担了重要的统一物联底座角色,可适用于所有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

“电力鸿蒙OS”的推广使用,还为基层运维人员减负。基于“电力鸿蒙OS”的统一物联标准,可实现电网设备自动识别,即插即用,平均适配入网时间可缩短到半天,现场安装调试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30分钟。

“传统模式下,电力井、输电杆塔设备系统升级时,需要下井/上塔,升级方式多为U盘或PC近场连接升级,过程繁琐、效率低,存在作业安全风险。”南方电网广东广州番禺供电局石基供电所副所长郝方舟表示,借助“电力鸿蒙OS”可维可测能力,作业人员通过管控平台,可直接远程对设备批量升级,平均设备升级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20分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全栈各种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全面开源,目前已有超过100多个伙伴加入电鸿物联产业链生态,涵盖国内主流芯片、模组、终端厂商。

南方电网公司输配电部总经理马辉还表示,电鸿物联操作系统实现了物联设备的快速适配,缩短实施周期,降低服务成本,将在安全、行业及社会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电鸿物联操作系统的推广,将全面带动电力行业物联终端领域产业链升级。预计到2024年,产业链将拓展到900多个子类设备,实现输变配领域135万物联终端全覆盖,到2025年底,覆盖终端规模可超亿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