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400G:诺基亚贝尔的追“光”之路

描述

  编者按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等的快速发展,数据流量呈现指数级增长,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光传输系统单波速率与传输距离、提高光纤通信系统带宽利用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流量需求,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商的共同追求。400G技术作为下一代骨干网的核心承载技术,具备更高传输速率、更大带宽、更好扩展性等优势,能够满足大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更多的数据传输通道,更好地支持高密度集成和低能耗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400G技术探索和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2023年有望迎来400G规模商用的元年。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在400G有条不紊推进的同时,更高速率——800G/1.6T也在研发和推进中,特别是人工智能点燃算力需求,带动光产品更新迭代,目前已有800G光模块交付,预计不久将大规模进入数通市场,而更高水平的1.6T产品也已提上日程。

  值此400G步入规模商用、800G/1.6T蓄势待发的关键节点,通信世界全媒体特推出“高‘光’时刻即将到来400G/800G开启网络新纪元”专题策划,通过汇集ICT圈的专家、学者“声音”,共同推进400G产业成熟、加快800G/1.6T技术研发,聚力点亮光通信的高光时刻。

  作为开启骨干网下一个周期的重大变革性代际技术,400G正接过“接力棒”,为光宽带和移动通信发展保驾护航,成为算力网络时代新的带宽“承重墙”。

  作为下一代骨干网的核心承载技术,400G技术具备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大的带宽以及更好的扩展性能等优势,能够充分满足大型数据中心和通信网络日益增长的需求。Omdia报告显示,2022年400G骨干网相关设备全球出货量增长了55%,预计未来五年400G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在我国,400G技术的探索和产业发展也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多家国内厂商投入到400G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以抢占400G市场的发展先机。400G从技术层面降低了单个100G业务的网络成本,能够提升网络效率并有效降低功耗。可以预见,400G技术将为我国光通信产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作为业界领先的光通信服务商,诺基亚贝尔的400G技术在国内互联网企业市场中已得到了大规模应用,性能也已得到了充分验证,相关400G产品方案也通过了工信部的入网测试并完成了运营商的现网测试。诺基亚贝尔用实际行动证明,400G技术方案的应用成熟可靠,可有效缓解运营商骨干网上流量激增带来的压力。

  诺基亚贝尔基础网络业务集团光网络事业部总经理张寒峥告诉记者,在实际应用中,400G波道频谱的展宽,对现网的光纤利用效率提出挑战。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诺基亚贝尔创新结合“C+L”波段的400G技术方案在现网进行了测试。据张寒峥介绍,该方案不仅能让400G技术下的光纤传输容量倍增,进一步缓解网络流量压力;还可以继续使用现网的光缆类型,沿用现有传输网的架构,保持现有机房、光放站、中继站点设置不变,大大降低新技术引入所带来的高投入。

  诺基亚贝尔一直致力于光传输网络的生态建设,是业界少有的同时拥有DSP和OFE的设备商。诺基亚贝尔目前不仅已向市场提供了高品质的光器件,而且基于自身的垂直整合能力,还推出了高质量的400GDCO光模块产品,提供CFP2和QSFP-DD两种封装模式,分别适用于中长距传输和短距传输。此外,诺基亚贝尔的400G技术还有高性能的板载形式,可提供超长距离应用。在800G技术上,目前诺基亚贝尔主要采用板载形式,面向高带宽的数据中心互联,支持长途传输。张寒峥透露,800G可插拔模块将在2024年推出。

  “随着网络带宽逐渐增大,网络的复杂度也相应提高。因此,对于网络的智能管控显得尤为重要。”张寒峥补充道。目前,诺基亚贝尔正致力于与国内外多家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合作,加速“磨练”出一整套有效、灵活的高度定制化解决方案。

  随着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持续爆发以及企业业务云化的大规模部署,特别是在数据中心互联的场景中,800G的规模应用需求席卷而来。今年六月,诺基亚贝尔发布的第六代光子业务引擎PSE-6s已经支持单波长800G,传输距离超过2000km,单波长1.2T的传输距离也超过了100km。PSE-6s采用了5nm工艺和大量新技术,不仅使单波长容量大幅提升,网络整体功耗也比上一代大幅下降60%以上,可有效帮助用户降低光网络的运营成本。张寒峥表示,诺基亚贝尔将持续利用自身的创新能力推动800G产业生态的成熟和完善,以尽早做好准备迎接800G时代的到来。

  展望未来,作为业界领先的端到端光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开放光网络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诺基亚贝尔的光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将秉承“大道至简”的理念,通过持续的核心技术创新以及秉持开放光网络的理念,与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共同奔赴通向高质量发展的智慧追“光”之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