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画板子步骤是怎样的

描述

很多人在进行电子硬件设计的时候,对于原理图可能很好理解,也很好画,基本上把元件放好,连上线,标好网络标识就可以了,但是对于PCB的设计,就一下子难倒了很多人,怎么布局好呢,怎么布线合理呢,为什么没有空间放了。

那对于PCB画板子,要如何去进行呢?

首先,需要建立好自己的标准的PCB元件库,并且原理图库和元件库中的元器件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尤其需要注意引脚的对应,不然后面设计出来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这里一定要仔细检查,防止出现元件错误的情况。

对于一些特殊元器件,比如说新引入的某个芯片IC,可以问一下厂家有没有原理图和PCB元件库,如果厂家没有就需要自己根据Datasheet进行绘制,这时就需要仔细量测,确保元件的实际大小和焊盘的大小一样,保证对比正确(需要注意厂家的原理图的视图方向,正试图还是俯视图)。

至于一些有极性的元器件,就要特别注意引脚的排布,比如说极性电容、二极管的正负极,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发射极各自的引脚位置,并且也要相对应的加上丝印标识,方面后期的焊接,IC集成电路就自不必说了。

原理图就不说了,在画完原理图之后直接进行PCB图的导出,导出之后把每一个模块中的PCB封装图放到一块,比对原理图进行检查,看一下有没有出现断路或者短路的情况发生。

对于将某个电路模块统一放置到某个区域,设计软件操作上也是有技巧的,首先选中原理图中的某个模块,然后点击工具中的器件布局,选择“在矩形区域排列”,这样可以把选择的模块直接排列到指定的矩形区域。

然后就是器件的布局了,布局也是PCB设计时的重点,什么地方放什么器件,什么器件相互之间会互相干扰,散热问题,性能效率问题,这些都是布局时需要思考的东西,而一个合格且完美的布局,就需要全方面的考虑这些问题的。

在布局期间,如果有发现一些后期走线可能不方便的地方,可以通过更换控制引脚(可支持的情况下)来进行解决改善,这个时候只需要更改对于的原理图,不要直接更改PCB上面的网络标号(很容易出错),通过更改原理图,然后导入更新,重新生成相应的PCB图即可,通过前期布局就对后期的布线进行一些思考,可以大大保证工作质量,也避免产生PCB设计到后期,发现需要大改时的无奈和心累。

布局完成就是布线走线,走线过程中是会根据实际走线方便性来调整某些元器件的位置的,如果发现有交叉走线现象,也是一样,更改一下原理图的控制引脚(可支持的情况下),再重新生成一遍PCB即可。其他就是注意各个走线的宽度,对于电源电路,电路宽度要求是更高的,需要额外加宽,还有就是信号线,注意考虑是否会产生干扰。

布局布线都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规则检查了,需要记住规则检查没有发现大问题时,再进行相应的铺铜。

实际铺铜时,可以合理使用禁止布线层来隔离某些区域,这样形状设计就会更加方便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