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推动网络弹性的五种方式

可编程逻辑

1348人已加入

描述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数字环境中,网络弹性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自动化、机器学习(ML)、5G和人工智能(AI)等现代技术的兴起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和进步,但也让网络攻击更加肆虐。事实上,近75%的组织在过去一年中经历过网络攻击,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球每次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高达440万美元。

每年10月,莱迪思都十分重视“网络安全意识月”活动,帮助在全行业范围内培养网络弹性文化。网络弹性被定义为通过保护、检测和恢复,在发生不利网络事件的情况下持续交付预期结果的能力,可实现业务的连续性、整体组织弹性和信息安全。它将网络风险和业务风险联系起来,保护对企业健康至关重要的资产。随着组织面临不断变化的网络威胁,实现网络弹性迫在眉睫。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攻击系统、利用漏洞和窃取敏感信息的方法层出不穷。因此,实施有效的安全策略、提供面向未来的保护非常重要。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是一种强大的解决方案,可帮助组织应对网络威胁并打造更安全的未来。在这篇博文中,我们将探讨FPGA通过保护系统和数据免受复杂攻击,从而实现网络弹性的五种关键方式。

FPGA推动网络弹性的五种方式

1.   灵活性

FPGA本身灵活性很高,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编程和重新编程,不断符合新的安全标准,无需从主体设备中拆除更换。这种灵活性也意味着FPGA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这在其他类型的半导体中并不常见。

随着安全威胁不断加强,FPGA的适应性能帮助开发人员部署更新,而无需新的流片或设备切换,即便设计锁定也能修补任何新的安全漏洞。

2. 硬件可信根(HRoT)

安全FPGA可以成为非常高效的HRoT器件,它是计算机系统中可确保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防篡改组件。这种不可更改的性质与其灵活性相结合,使FPGA成为理想安全引擎,满足各种行业对安全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莱迪思MachXO3D和莱迪思Mach-NX等FPGA均可作为HRoT,为系统安全奠定了可信且防篡改的基础。这些器件包含专用的硬核安全引擎,具有安全、不可更改的唯一ID。这确保了系统的核心功能和关键组件植根于芯片的可信根,并且可以验证为真实且未受更改,降低了未经授权访问或恶意篡改的风险。而且,与其他莱迪思FPGA一样,它们在小尺寸和低功耗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各行各业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

3. 平台固件保护恢复(PFR)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指南,PFR被指定为保持网络弹性的关键要求。FPGA通过PFR帮助客户实时保护、检测网络攻击并从中恢复。该方案可以监控数据流量以识别潜在的异常情况,存在恶意软件时会发出警报。如果检测到固件攻击,FPGA可以加载授权固件的黄金镜像,覆盖未经授权的版本,帮助系统恢复。

FPGA 还可以采用PFR机制来确保固件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例如,莱迪思Sentry解决方案集合通过提供实时、动态的保护、检测和恢复功能,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内固件攻击漏洞。在最新版本中,莱迪思增加了更多功能,以帮助系统设计人员主动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并将支持扩展到莱迪思FPGA产品组合中的更多器件。

4. 供应链保护

随着现代供应链遍布全球,假冒、木马植入和IP盗窃等多种威胁可能会在各个阶段发生,从而导致混乱和财务损失。强大的供应链安全系统对于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莱迪思SupplyGuard保护服务是一项革命性的端到端供应链安全服务,可确保莱迪思FPGA和客户代码从工厂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完整性。通过使用工厂锁定的IC,系统架构师确保他们的程序可以防复制和防篡改。

5. PQC实现

最后,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兴起,迁移到后量子加密(PQC)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和NIST最近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呼吁加速向PQC迁移。

FPGA可以通过敏捷加密功能简化PQC迁移,从而抵御基于量子计算的网络攻击。FPGA本身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编程性和并行处理能力,能够帮助开发人员跟上不断发展的安全标准、优化嵌入式硬件并修补漏洞。莱迪思RoT器件系列具有独特的加密敏捷性,可在PQC算法正式上线后实现无缝的现场更新。

打造安全的未来

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下网络威胁也快速蔓延,构建和维护网络弹性对开发人员来说势在必行。FPGA通过提供动态且适应性强的硬件平台和一系列强大的安全措施,在增强网络弹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FPGA采用多种方法来减少攻击面并降低风险,使其成为现代网络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FPGA旨在使组织能够主动保护、检测攻击并从攻击中恢复,是增强现代系统弹性的基石。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