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MIMO之波束赋形、预编码与码本串讲⑦-R15 Type1单阵面的层间波束正交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R15 两级码本的分解

本系列应用自XG侦探社出版的技术著作《5G系统观:从R15到R18的演进之路》,版权归XG侦探社所有。欢迎转载和购买原版书籍。

天线

在前一个推文里,给大家详细介绍了R15常规精度Type Ⅰ单天线阵面(SP)码本的两级码本分解。相信大片的公式和图片已经让大家眼花缭乱。在今天的推文中,我们降低点难度,看看Type1码本的“层间波束正交”。

上一篇推文我们给出了两个实例分析,它们共同点是UE反馈的RI(秩)=1,因此,网络可以直接通过W1给为UE选择一个波束发送数据(如案例1),或者通过W1给为UE选择波束组,然后通过W2确定一个波束。那么,当RI>1时如何处理呢?

说起来也很简单,要处理多层传输的问题,我们只需要找到多个相互正交的波束即可。要实现它,很显然我们有两个可行的思路:

正交波束:利用DFT码本中,相互正交的DFT向量生成的相互正交的波束实现。这个原理我们在前面的介绍也提到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N*O个波束中,每两个相差O的波束都是正交的(也就是在不同波束组中,相对位置相同的波束都正交)。如图1所示,由相同图案填充表示的波束都是正交波束。因为不同“坐标位置”的波束其波束的指向性是不同的,因此,利用这种方式实现多层传输,两个波束间“坐标”不能相差太大;

相位调整:利用双极化天线的相位调整实现;

天线分组:对天线端口进行分组,其中,每个极化方向的端口分为两组,每组独立进行波束选择和相位调整。天线端口分组间采用组间相位调整,极化方向间采用极化间相位调整。

天线

图1:利用DFT矩阵特征获得的正交波束

如图1所示,正交波束很多,但并非所有正交波束都有较好的接收性能(毕竟波束的方向不同),所以3GPP协议确定了一个有限的调整集并用参数i1,3来确定(见TS 38.214-Table5.2.2.2.1-3和4)。如图2所示,给出了RANK=2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参数i1,3来确定参数k1和k2,然后再通过i1,1,i1,2和由i1,3确定的k1和k2确定选择的各层波束,最终根据表达式和由i2确定的双极化天线间的相位调整因子,最终确定预编码矩阵。

天线

图2:i1,3与k1和k2的对应关系

如图2还给出了通过参数i1,3确定k1和k2的过程。根据协议的描述,对于2层传输以及CSI-RS天线端口数小于16时的3层、4层传输,协议通过i1,3来动态地确定k1和k2。而对于大于等于5层的传输,当使用正交波束来实现多层传输时,正交波束的使用协议定义的固定值,而且对于不同的天线配置,波束的选择固定参数也有所不同。

讲到这里,相信大部分的读者已经对R15 Type I码本已经有了一个较清晰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多层传输的实现方式,笔者整理表1。

表1:实现多层传说的方法总结

天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