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清涛:让电子外后视镜拥有更好的“安全感”

描述

随着汽车智能网联化发展,汽车后视镜也在发展。汽车电子外后视镜(CMS)相较传统物理镜具有视角灵活、视场角宽阔、视野盲区更少、可以抑制强光、降低风阻风噪并且不受雨雪雾天气或恶劣光线环境干扰等突出优势。今年7月正式实施的新国标 GB 15084-2022《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也助推了CMS行业需求迅速爆发。据 IHS Markit 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相关法规的落地,电子后视镜产量将从 2024 年起急速上升,预计 2026 年中国市场配套将达到 100 万套,在 2031 年全球市场配套将达到 500 万套,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那么,相关的企业要如何抓住这一蓬勃发展的市场中的机遇?对于 CMS 相对于传统物理后视镜固有的延时问题要如何解决?未来 CMS 的发展方向又有哪些?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在 CMS 领域深耕多年的安霸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针对 CMS 有哪些创 新的解决方案,听一听公司副总裁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刘清涛又带来了哪些独到的行业洞察。

电子外后视镜的时延怎么解?

深耕CMS多年,凭借出色的图像品质以及功耗低、AI 算力强、延迟低、开机速度快、配置灵活、SDK 成熟稳定等突出优势,安霸的 CV22/CV25/CV28 系列芯片解决方案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已经全面应用在各式各样汽车电子后视镜上,包括乘用车的两个左右外后视镜、独立流媒体后视镜、外后视镜+流媒体后视镜组合,以及商用车的主后视镜、广角后视镜、补盲镜、前视镜间的各类组合等,覆盖了高中低不同应用场景。

“   

“截至目前,多款搭载安霸 SoC 的 CMS 产品已经面市,一大批定点项目将在近期量产落地。”刘清涛透露道。

传统后视镜使用光学反射原理,基本上没有延时,而电子外后视镜的图像信号要经过图像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器(ISP)、车内显示屏几道环节,延时不可避免,如何把时延控制在最佳范围,降低终端用户对驾驶安全隐患的担忧就变得尤为重要。

G2G(Glass to Glass)延迟时间实际上受若干不同方面因素制约,包含图像传感器曝光时间和 RAW 数据捕获传输时间、ISP 处理 RAW 数据到视频输出 RGB/YUV 数据时间、车规显示设备LCD/OLED 响应时间。按照最新国标规定,电子外后视镜的系统延迟应该小于 200ms,目前较为优秀的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大多把延迟控制在 60ms 以内。

据刘清涛介绍,安霸为 CMS 产品特别定制了专用的 ISP 影像处理流水架构,可以实现超低延时和特殊场景定制化的图像调试。以 CV22 芯片为例,当一颗芯片同时处理双路两百万 60fps 图像时,端对端的系统时延可以做到 40ms 以内。如果不考虑显示器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安霸 SoC 的 ISP 时延可以控制在 16.7m s以内,处于业界领先地位。

“除了低时延,在各种天气情况下如实展现细节丰富的图像和清晰准确的色彩对安全驾驶同样至关重要。安霸在超低延时下保留着完善的 ISP 处理策略,无论是在低光照处理、HDR 性能还是镜头畸变校正、动态数字变焦上都有优异的表现,能做到同时兼顾低时延和高画质,这在当前市场上还是凤毛麟角的。”刘清涛表示道,“安霸 CMS 解决方案不但全部通过新国标 GB 15084-2022 中的 20 多项检测项,而且在色彩还原、系统延时、分辨率、亮度和对比度复现、光晕等项目的性能表现远超新国标的要求。”

迎接CMS全方位的挑战

除了低延迟,CMS 供应商还要面对开发成本、开发难度、图像质量、方案成熟度与拓展性、功能安全等全方位的挑战。在相同硬件设计和工艺制程条件下,安霸的 ASIC 芯片相比 FPGA 友商方案,在性能、功耗、成本、芯片尺寸等诸多方面拥有明显优势。

此外,安霸 CV22/CV25/CV28 系列芯片拥有先进 10 纳米车规制程工艺和一流的硬件架构设计,内嵌了特殊为 CMS 产品设计的图像信号处理架构,可适配几乎所有主流 CMOS 传感器,无需额外付费购买第三方 ISP IP,且内嵌了算力充沛的 CVFLOW AI 硬件引擎和 ARM CPU,大幅降低了 CMS 制造商的开发成本。值得一提的是,CV 系列芯片拥有超低功耗,不仅可以节约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难度,还有利于消除热量累积带来的种种隐患,让产品长时间稳定运行,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电源成本,简化散热设计,节约整个 BOM 成本。

基于全自研的 ISP 以及独有的算法和核心的专利技术,安霸优异的影像品质也有目共睹——高品质的图像处理能力让电子后视镜即使在恶劣的天气场景下,也能够清晰展现外界环境的真实场景。此外,安霸强大的 AI 算力可支持盲区检测、开车门检测、摄像头污物检测等多种 AI 算法。

经过多年耕耘,安霸在 CMS 市场上与众多 OEM 和 Tier1 建立了深度密切的合作:除了华阳通用电子、合肥疆程、天瀚科技、远峰科技及华域视觉之外,安霸的 CMS 合作伙伴还在持续增加中。“目前搭载安霸芯片方案的 CMS 项目已经在北汽魔方、上汽大通、宇通客车等项目上量产,另外还获得 8 家以上的主机厂项目定点。”刘清涛透露道。

当AI与CMS融合……

谈及 CMS 这一细分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刘清涛表示,当前终端驾驶者对智能化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像盲区监测(BSD)、开门预警(DOW)、车距显示、脏污检测、AI 除雾等 AI 功能将陆续成为 CMS 产品的刚性需求。

此外,基于整车 E/E 架构升级,作为独立控制器存在的 CMS 功能有很大可能被集成到区域控制器上。“当前已经有 OEM 厂商规划用一个 Camera Hub 统一管理 CMS、OMS、DMS 和环视摄像头等视频传感器设备。长远来看,CMS 还会和座舱/智驾域控制器进行深度融合。”刘清涛分享道。

“   

安霸 CV72/CV3-AD 系列芯片全面覆盖中央、区域、边缘域控应用,拥有强大的 AI 算 力、充沛的 ISP 性能和灵活的系统架构,未来 CMS 无论走上述哪种发展路径都可以在安霸 AI 车规芯片上得以实现。

AI-ISP 是指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增强芯片内置 ISP 模块的图像处理能力,突破了传统 ISP 的硬件限制大幅改善成像效果。在刘清涛看来,AI-ISP 技术在包含 CMS 功能在内的智能驾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安霸发布的最新 AI 图像信号处理器(AISP),不但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还可以选择性替代部分 ISP 模块,把 AI 算法嵌入到传统 ISP 处理流程中。

“安霸 AISP 可在极低照环境下以超低噪声实现暗光全彩,比最先进的传统 ISP 性能提升了 10 到 100 倍。先期落地的 AI-ISP 算法应用可能会局限在车辆静止或慢速场景下,随着 AI-ISP 算法的不断完善和 SoC 算力的提升,它相比传统 ISP 的优势会愈发明显,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刘清涛如是分享道。

写在最后

汽车智能化的变革趋势不可阻挡,市场对高等级自动驾驶的需求与日俱增,大算力域控芯片自然变成各大半导体厂商角力的主战场。除了 CMS,安霸对整个自动驾驶领域也早有布局,其 2022 年发布的 CV3-AD 系列芯片基于完全可扩展、高能效比的 CVflow 架构,可为汽车行业提供业内最高的AI处理性能和低功耗,全面覆盖从高端 ADAS 到 L2+ 行泊一体、高速 NOA、城区 NOA、L4 汽车自动驾驶等各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大陆集团和博世汽车在内的国内外知名 Tier1 纷纷宣布搭载安霸 CV3-AD 系列 SoC 开发自己的高算力域控平台和自动驾驶系统。

汽车电气化变革的大背景下,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是未来汽车企业角逐的主战场之一,芯片则是其中的焦点。安霸除了深厚的技术积淀,其技术专家团队也有着丰富车载项目量产经验,能够提供高效的本地化支持,相信随着市场的蓬勃发展,搭载安霸芯片的解决方案能够在汽车市场有更好的表现,让我们共同期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