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传来大消息,中国团队研发出模拟人类指纹细腻感知系统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传感新品

【如何让机器人有“触觉”?中国团队研发出模拟人类指纹细腻感知系统】

中新网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如何让机器人有“触觉”?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技术论文称,中国研究团队研发成功一个类似人类手指的高分辨人工传感系统,能分辨细腻质地,如斜纹布、灯芯绒和羊毛。该研究成果或能提高机器人和人类义肢的精细触觉和细腻感知能力,有望应用于虚拟现实。

这项机器人技术领域重要突破,由论文通讯作者、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教授和同事等合作完成。他们介绍说,人类能用手指轻抚物体表面,通过静压力和高频振动来辨别物体;之前用来开发感知物理刺激的人工触觉传感器的方法只能基于触觉或多重传感器来识别现实世界物体,已有的系统难以实现对精细结构的分辨与识别,或需要两套系统来实现,而开发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实时人工传感系统一直存在挑战。

针对该挑战,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模拟人类指纹特征的柔性滑觉传感器,能让系统在传感器滑过物体表面时识别表面质地的微小特征。通过结合机器学习,合作团队将该传感器整合到一个人类手部义肢上。他们发现,该传感器能捕捉到细小的触觉信号,并能识别20种不同材质,包括亚麻、尼龙、聚酯纤维和泡泡纱等,准确率可达100%。

研究团队认为,他们此次研究成果通过后续展开进一步研究,或有助于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促进佩戴人工义肢患者的感知恢复,并应用于基于触觉的虚拟现实和消费电子产品。未来非常大的一个应用场景,可能是人形机器人的精细触觉,让机器人获得细腻的触觉功能。

传感动态

【和林微纳:线针、MEMS晶圆测试探针均进入部分客户验证环节】

据传感器专家网获悉,近日,和林微纳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线针、MEMS晶圆测试探针均进入部分客户验证环节。

和林微纳进一步称,半导体探针业务受行业及经济环境等综合影响,营业收入较往年有较大的变化,现阶段公司营收以MEMS精微零组件为主,随着海外客户业务的复苏,公司半导体探针业务将有所好转。

关于“公司半导体探针是否有跟华为相关产业有业务往来”等相关问询,和林微纳回应称,出于商业保密协议等原因,无法披露终端客户具体名称。

此外,和林微纳就公司再融资项目披露,项目在按计划推进中。Chiplet主要应用于CP测试,公司再融资项目MEMS晶圆测试探针用于CP测试。

和林微纳深耕MEMS精微零组件及半导体芯片测试探针等领域,主要产品覆盖MEMS声学、MEMS压力传感器、MEMS光学及半导体测试耗材等下游应用场景,公司的各类精微零组件产品广泛应用于芯片封测、TWS耳机、智能手机、助听器等高科技终端产品。

【李彦宏:百度目前 20% 代码由 AI 完成,不断重复开发基础大模型是浪费社会资源】

11 月 15 日消息,据深圳卫视报道,在今日的深圳 2023 西丽湖论坛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谈发表演讲,谈到了国内 AI 行业现状。

李彦宏表示,截至 10 月份,国内已经发布 238 个大模型,大模型太多,而模型之上开发的 AI 原生应用太少。“我们需要 100 万量级的 AI 原生应用,但是不需要 100 个大模型。”

机器人

李彦宏举了一个例子:“微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基础大模型,它是跟 OpenAI 合作的,但是它有最成功的 AI 原生应用,大家知道就是 Office 365 的 Copilot,30 美金一个月。”

李彦宏还称“不断地重复开发基础大模型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大模型类似操作系统,那么最终开发者只会依赖为数不多的大模型开发 AI 原生应用。

在谈到文心大模型时,李彦宏表示百度坚决地对旗下各个产品线进行了 AI 原生的重构,“今天百度有上万个工程师,百度现在每新增 100 行代码,就有 20 行是 AI 生成的,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快速增长中”。

李彦宏还透露:“百度从做 AI 的第一天起,就非常重视生态的建设,目前已经拥有了超过 800 万 AI 开发者。”

IT之家此前报道,百度在 3 月 16 日发布新一代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文心一言,目前文心一言的基础模型已迭代到文心大模型 4.0。文心 4.0 的理解、生成、逻辑、记忆四大能力显著提升,其中理解和生成能力的提升幅度相近,而逻辑和记忆能力的提升则更大,逻辑的提升幅度达到理解的近 3 倍,记忆的提升幅度也达到了理解的 2 倍多。

百度 CTO 王海峰在 2023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披露,文心一言用户规模现已达到 7000 万,场景 4300 个。

【小米造车传来大消息,产业链供应商都有谁?上市公司密集回应合作动向】

小米造车又传来重磅消息,据媒体报道,有知情人士透漏,小米汽车在下个月(12月)就要开始批量生产,明年开年(2月)上市开卖。

从时间线来看,小米汽车的热度始于10月25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个人社交账户发布消息称,小米汽车目前进展非常顺利,2024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随着新车上市临近,谁会成为小米汽车的合作伙伴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近期不少上市公司通过互动平台等渠道回应了与小米汽车合作的相关动向。

万向钱潮回应称,公司等速驱动轴产品已经供货给小米汽车。相关收入占公司营收比例较小,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小。

海泰科表示,目前公司汽车注塑模具已应用于包括奔驰、宝马、大众、奥迪、通用、比亚迪、吉利、理想、小鹏、前途、蔚来、Rivian、高合、比亚迪、问界、小米、奇瑞等新能源车型。基于商业保密原则,公司为小米提供的产品及业务信息不便透露。

也有上市公司称与小米汽车没有合作。力帆科技15日表示,小米汽车与公司无合作意向;公司正积极研究无人驾驶相关技术,未参与小米汽车代工生产。鑫湖股份、申华控股、龙洲股份均表示公司尚未与小米有业务合作。

虽然造车面纱并未揭开,但市场对小米造车已经寄予了较高期待,二级市场上相关“绯闻”概念股已有所表现。海马汽车、北汽蓝谷这两家上市公司成为小米汽车代工的“绯闻对象”,近期股价异动明显,其中海马汽车在走出三连板后,今日股价进入震荡整理期,不过这两家公司相继否认了代工传闻。

小米近期动作频频的让市场对小米汽车产业链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小米汽车供应链相关概念股值得关注。

【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热潮涌动 在郑州,“解码”万物互联】

为期三天的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刚刚在郑州落幕,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的大咖齐聚郑州,共赴传感之约,共同见证了这座国家中心城市在传感赛道上的奔跑姿态。

盛会结束,产业发展的“故事”却刚刚开始。传感器产业热潮涌动,郑州当怎样稳立潮头?又将如何与世界“对话”万物互联?

高质量发展“郑”当其时

6年前的11月12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郑州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发起的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举办,正式开启了永久落户河南的世界级高科技行业盛会的序篇。

11月5日上午,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启幕,大会以“感知世界 智创未来”为主题,系列活动丰富多彩,除开幕式与主旨报告会,还同步举办包括国际传感器企业家峰会等在内的10个分场活动、产销对接会、中欧传感器产业合作交流会以及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并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

50余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现身会场,业内人士在郑州就能听到MEMS、光电、物联网、气体、医疗等智能传感器重点领域前沿议题的“大咖课堂”。

他们在郑州聊起了“万物互联”。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提出,在智能时代的所有技术态势里面,需要有精确的传感器才能得到物理的信息,才能够实现数字化,并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处理。“在整个场景的强需求牵引下,相信未来中国在传感器领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沈卫明表示,传感器作为数据信息获取的源头,不仅推动了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也推动了智能化发展。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肯尼斯·格拉特(Ken-nethT.V.Grattan)则认为,整个物理世界的数据如何获取全要依赖于传感器,所以传感器在未来的整个数字化进程中会越来越重要。

从尤政、蒋庄德、周立伟等11位院士专家的“头脑风暴”,到聚焦MEMS、智慧物流、医疗康复等10场分论坛的对话交流,再到15000平方米科技成果展上232家企业同台展示……无不显示着: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已经远超测量、控制系统等范畴,延伸到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远程医疗等新兴领域,正在成为智慧经济的新引擎。

这一点也得到了数据的充分印证:大会上由赛迪发布的《2023全球传感器产业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792.4亿美元,智能传感器占据近1/4的份额,与此同时,智能传感器增速数倍于整个传感器行业的平均增速。根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传感器产业当中,智能传感器份额会达到1/3。

“现在是整个智能传感器行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表示,无论是方兴未艾的电子皮肤,还是马斯克研发的机器人,如果能够实现传感器的柔性化发展,这可能就是一个几何级的增长速度。

产业细分领域优势明显

行至第五届的传感器大会,是世界分享行业前沿科技的重要窗口,也是产业培育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见证世界传感器大会与郑州传感器产业一同成长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今年再次如约赴郑,他说,郑州具有良好的传感器产业发展基础。

以“会”聚力、以“会”活城,用会展经济的“溢出效应”带动产业培育、环境优化、城市发展,作为世界级的产业发展大会、目前国内唯一的传感器产业大会,缘何选中郑州?在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庄德看来,郑州智能传感产业生态已形成,并且细分领域优势明显。

坐落于郑州高新区的汉威科技已将一枚“小”传感器做成上亿元“大”生意,已发展成为气体传感器行业龙头,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形成“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覆盖智慧安全、智慧市政、智慧环保、健康家居等板块。

和汉威科技一样,郑州市不少传感器产业相关企业在不同领域各美其美:光力科技的瓦斯抽采管网监控系统市场占有率90%左右;新天科技的智能水表及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日立信智能电网终端产品在电力行业仪表配套市场份额达到50%左右,覆盖70%以上电力终端客户;驰诚电气燃气和有毒气体传感、测控仪表仪器产品及其物联网络监控系统国内领先;天迈科技在位置感知终端和系统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拥有汉威科技等一大批在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正在形成产业集聚。

不仅如此,郑州“智造”的传感器还大踏步走出国门。仅汉威科技,就已经成长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同时生产四大门类气体传感器的民族企业,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全面打破国外传感器技术垄断,传感器、仪器仪表产品销售到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省市协同发力“黄金赛道”

风口正起,省市协同发力“黄金赛道”。今年以来,河南重点培育的产业链中,集成电路与智能传感器产业链赫然在列。同时专门制定出台产业链培育行动方案,绘制“四图谱六清单”,系统梳理了60多项重点任务举措,目标直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到2025年,这一产业要冲千亿元。

就全省来看,气体传感、热释电红外传感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第一,声学、压力、激光等传感器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墨子实验室和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研发服务平台等高能级的服务平台先后建成,MEMS平台将在明年投入使用。

2022年,郑州市智能传感器核心及关联企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关联及应用企业近3000家,郑州市大力推动技术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等全产业链条衔接,统筹推进“芯、屏、网、端、器、用”联动发展,加快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全市传感器产业规模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成效显著。

郑州高新区将其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拥有汉威科技、光力科技等6家上市公司,构建了覆盖“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中有780余家与传感器产业相关,占全区高科技企业总量的43.2%,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公布的《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报告》中,郑州高新区位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已然感知到当中机遇,入“豫”布局,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上,郑州高新区、洛阳市瀍河回族区、南阳市唐河县、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鹤壁市山城区、鹤壁市淇滨区、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单位签约项目36个,总金额约360亿元。在同期举办的产销对接会上,驰诚电气、正硕电子、中测量仪、垂天智能等企业单位通过先期开展的产销对接,达成多个合作项目。其中,“智慧化工园区应用平台”“专用实验仪器”“检测设备及智能管理系统”“数码电子雷管芯片模组”等项目在大会现场签约。

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吴幼华看来,河南省现在处于产业中高位,要向更高位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扶持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等,发展的关键是要“有连续性”,而位于郑州高新区的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依托这个抓手,把国内外一些先进的传感技术,包括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汇聚于此。

未来已来,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郑”逢其时。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