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激光通信?激光通信主要分为哪几类?

描述

激光,是利用单色光进行受激辐射后产生的光,特点是方向性强、亮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强。

激光和微波一样都属于电磁波,但频率比微波要高几个数量级。

激光通信,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激光来传递数据,基本原理是将信号调制到激光的频率、振幅或者相位上面,然后进行传输。

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激光主要分为三类:光纤通信,激光大气通信,自由空间激光通信。  

在激光通信的早期,激光大气通信技术吸引了发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  

但由于大气信道衰减补偿、大气信道折射率不均匀变化、器件和材料不过关、难以精确对接等技术难题,激光大气通信没有进入大规模商用。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光纤通信,另外两种通信方式也在近些年再度受到各技术强国的重视,取得了很大进展。  

光纤通信

20世纪60年代,高锟和G.A.Hockham经过仔细论证,提出了基于光纤的远距离通信方案。几年后光纤的衰减达到了高锟的要求,光纤传输成为现实。  

1975年,美国在芝加哥开通了第一条光纤通信实验线路,光纤通信时代正式开启。  

信号调制

光纤的导光原理   利用光的全反射,将激光导入光纤进行传输,就是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跟电缆传输比较,光纤通信有很多优势,比如超大的通信容量(单根光纤已经达到100Tbps),原料为石英(节省金属),绝缘抗干扰防窃听(在光纤内部传输)。  

信号调制

光纤入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光纤通信产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支撑信息时代的数据传输技术。  

运营商的长途干线传输,已经从电缆、微波、卫星改成了光纤传输,全球互联网干线也采用了光纤通信,我国光纤入户家庭的占比更是达到了90%以上。  

激光大气通信

激光大气通信和自由空间激光通信,都是在没有传输线路(光纤)的条件下进行的点对点通信。  

大气通信指的是利用空气作为传输介质,属于无线通信。

  信号调制

大气环境对光信号的影响   大气通信的优点是设备类别简单且通信容量大,单光束速率可达10Gb/s以上。缺点则是非常容易受到雨雪沙尘等天气影响。  

云雨雾雪会造成信号衰减,烟尘微生物水滴造成散射,氮氧等气体分子则会吸收光信号,大气湍流带来的光斑闪烁和漂移……  

此外由于激光的指向性强,高稳定的瞄准捕获与跟踪(APT)系统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大气通信大规模商用的难点之一。  

水下蓝绿激光通信   我国在激光大气通信的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不过近些年进展较快。例如2009年的时候,西安理工大学便研发出通信距离长达3km~5km的大气激光视频传输系统,实现了全天候不间断的视频数据传输。  

随着材料技术、工艺技术、APT系统、大气补偿算法等关键技术的不断完善,大气激光通信应该会迎来一轮大发展,适用领域包括楼宇通信、跨河通信、岛屿入网、水下通信等等。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

与激光大气通信的最大不同在于,自由空间激光通信主要用在太空领域,因此信道环境充斥着各种复杂的电磁波,在系统组成、关键部件和传输容量上倒是跟大气通信相差不大。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既可用于卫星-卫星通信(星星传输),也可用于卫星-地面通信(星地传输)。  

由于通讯距离长达几千甚至上万公里,因此激光发散小、能量集中的特性可以大大降低发射机的功率和重量,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口径也相应大大缩小。  

在星星传输和星地传输的场景下,体积小巧、功耗低、传输容量大,就成为激光通信相比于微波通信的巨大优势。  

最近几年,国内外对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快。  

我国早在2017年,就成功进行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地面的双向激光通信试验,实测距离地球近4万公里的卫星和地面之间(星地传输)的通信速率达到5Gbps。  

国际上,SpaceX在2020年进行了一次试验,两颗Starlink互联网卫星利用搭载的激光通讯载荷,传输了数百GB的数据(星星传输),为布局SpaceX公司的天基网络提供了重要参考。  

激光大气通信和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成熟之后,将会和地面上的光纤通信网络交叉融合,构建出立体的天-空-地-海光通信网络,互联网将真正做到随时随地接入。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