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QLC其二:扛起NAND家族重任,老四QLC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2005年Apple iPod第一次使用了NAND介质来取代HDD作为存储设备,彼时的NAND还是SLC介质,开启了NAND作为电子产品主要存储介质序幕的开端。

2006年,第一款某牌SLC SSD正式零售;不到两年,由于MLC本身稳定性足够好,2008年就有了某牌MLC与SLC SSD并行发售;2012年,首款TLC SSD面世(彼时还是2D NAND),2015年TLC颗粒在争议中成长,日渐成熟,成为SSD厂商眼中最佳解决方案的存储颗粒,SSD NAND介质从MLC到TLC,用了5到7年;2016年,首批QLC SSD面世(3D NAND);

2022年,PLC demo样品在FMS峰会上首现,某大厂开始谈论HLC NAND,包括使用了液氮冷却操作条件,但这些都还只是在实验室阶段。

今天,TLC依然为SSD/嵌入式存储中的主力NAND颗粒,但QLC开始登上舞台,发起挑战,和2016年那时的自己相比,QLC实力大增。NAND家族,从老大SLC开始,到老二MLC和老三TLC,再到今天的老四QLC NAND,发挥自身优势,克服自身不足,一代代传承下来,扛起家族事业的重任。

NAND发展史及扩容方法

自1987年NAND被发明以来,无论是2D还是3D时代,推动NAND技术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提升性能、提高寿命、提升可靠性、增加存储密度及降低每GB成本。而实现增加存储密度及降低每GB成本,靠的是NAND的扩容,主要的手段如下图:

qlc

来源:网络

Logical Scaling:逻辑扩展是用NAND比特位扩展来提升存储密度的方法,如SLC->PLC。

Vertical Scaling:意思是在Z方向上增加3D NAND层数。Vertical Scaling是3D NAND当前增加存储密度最重要的方法,但层数越高,设计和生产的挑战也越大。

Lateral Scaling:3D NAND在2D平面空间XY如何微缩以达到增加存储密度的方法。

Architecture Scaling:CMOS和Array如何进行架构设计,如CUA、CBA等架构。

本文我们主要看看逻辑扩展方法,NAND Cell单元从可以存储1个比特到2个、3个、4个比特,相当于容量从1X提升到2X、3X、4X,是一种不需要改变NAND Die的物理设计而达到容量倍增的好方法。当前,4X存储容量的QLD NAND已商用量产多年,基本成熟和稳定。

NAND容量大幅增长,不仅可以给用户带来购买每GB成本的快速下降,而且也为大容量应用例如SSD提供了一个绝佳方法。因此,SSD容量从2007年32GB的小可爱,到如今消费级SSD可以提供高达8T容量,企业级甚至可以提供高达256TB容量的巨兽。

当然,从SLC到QLC的转变,NAND牺牲了性能、寿命及某些条件下可靠性等NAND指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NAND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提升,配合系统层面控制器和固件纠错能力、算法的提升,基本上已经让QLC NAND变得可用和好用。

NAND家的几兄弟

从量产和出生时间来看,NAND家有四兄弟,老大SLC老二MLC老三TLC和老四QLC,各个兄弟在不同时间出生,脾性不同(如下图),在不同时期轮番上阵,为家族事业奋斗拼搏,发挥各自能力,扛起了家族重任。

qlc

来源:网络

SLC NAND(高性能、高寿命、容量低、价格最贵)

作为家中长子,老大SLC NAND的每个单元存储一位比特,0或1,写入和读取数据都很快,性能最佳,提供高达10万个P/E周期,寿命最高,但密度最低,老大SLC闪存每GB价格最贵。作为家中长子,老大SLC曾经是家族中唯一之选。如今性能和寿命最强的SLC在对写和耐久度要求很高的行业得以应用。目前老大已交棒,原生SLC NAND在原厂中产能分配极低,但各家原厂开放TLC和QLC颗粒接口,让用户可以将其配置成pSLC模式使用,享受SLC颗粒类似的性能和寿命。

MLC NAND(较高性能、较高寿命、容量低、较高价格)

老二MLC NAND每个单元存储二位比特,数据密度是SLC的2倍,提供高达10000 P/E周期,寿命是SLC的1/10。凭借较高性能和较高寿命,老二MLC在服务器、工规级应用较多。

TLC NAND(性能、寿命、容量和价格,最优平衡的颗粒)

老三TLC NAND每个单元存储3个比特,P/E周期降至MLC的1/3。老三TLC较老二MLC在数据密度上提升了50%,因此价格变得比MLC要便宜。凭借“足够用”的寿命和性能,目前在消费级SSD、eMMC、UFS等产品中,采用TLC是最优平衡的存储方案,性能、寿命、价格、容量等多个方面达到了较好的平衡。

QLC NAND(性能、寿命、容量和价格,极致性价比的颗粒)

老四QLC NAND每个单元存储4个比特,性能和耐久性比TLC要低。在QLC推出初期寿命为弱项,但随着技术的提升目前寿命已经接近主流TLC的水平。老四QLC较老三TLC在数据密度上提升了33%,因此价格更便宜。老四QLC自2015年出生,曾被消费者诟病问题有性能低、寿命低和可靠性较差,比较有争议。到目前NAND闪存行业已迭代三到四代QLC NAND颗粒,寿命、性能和可靠性三个维度都做了全面的提升,老四在长大,问题孩子变得优秀,在各项考试中取得接近TLC的成绩,比如SSD跑分,凭借极致性价比优势开始登上舞台。

老四挑大梁

比起前三位大哥,老四QLC单元空间内的存储容量最高,价格最低。性能和寿命的不足却可以通过相应系统方案(比如SLC cache write)来弥补,未来有取代TLC成为消费类产品的首选存储颗粒。

技术上,以致态Ti600 SSD为例,我们看下老四QLC的潜力:

性能,消费级QLC SSD会启用SLC cache来Burst用户的读写性能,基本可以做到PCIe 3.0和PCIe 4.0前端最高性能,基本同TLC SSD读写性能。

寿命,消费级QLC NAND按1T容量SSD生命周期内总写入数据量TBW在400TB左右,完全满足PC OEM和零售渠道类市场对SSD TBW的要求。

在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完全“够用”的情况下,当年老三TLC取代老大SLC和老二MLC走过的路,未来几年老四QLC会重演,老四QLC凭借自身实力和不断进步的系统解决方案的配合,将扛起NAND家族的重任。

本文转载自:长江存储系统解决方案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