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正式发布Zen4+Zen4c新锐龙7000U:真不是“大小核”!

描述

一直以来有传闻称,AMD锐龙7040U系列处理器的两款入门级型号锐龙5 7540U、锐龙3 7440U,用的都是Zen4、Zen4c混合架构,甚至曝光了各种规格参数、内核布局图。

结果呢,也对,也不对。

amd

此前发布的锐龙5 7540U、锐龙3 7440U,和更高端的锐龙7 7840U、锐龙5 7640U一样都是纯粹的Zen4架构。

现在,AMD正式发布了新款锐龙5 7545U、锐龙3 7440U,才是真正的Zen4、Zen4c混合架构!

是的,锐龙5 7545U将于锐龙5 7540U并存下去,锐龙3 7440U则直接淘汰旧版本,只有混合架构。

amd

这也是Zen4c架构第一次走入笔记本,第一次进入消费级领域。

在此之前,Zen4c架构曾首发用于数据中心的EPYC 9054、EPYC 8004系列,最多达128个核心256个线程、256MB三级缓存,热设计功耗360W。

到了笔记本里自然不会有这么多核心、缓存,功耗也会大大降低,但频率会更高。

amd

锐龙7000U上的Zen4c核心与EPYC 9054系列用的完全一致,也是台积电5nm制造工艺,单个核心加集成二级缓存的面积为248平方毫米。

同样5nm工艺的Zen4核心则是384平方毫米,也就是缩小了足足35%。

amd

缩小了这么多,你肯定会以为功能技术也会大大缩水吧?

那就错了,Zen4c主要是设计更加紧凑,和Zen4是完全相同的基础架构、ISA指令集、IPC性能,也支持SMT多线程,所有的指标都一模一样。

这一次,甚至连外部的三级缓存都没有刻意精简。

amd

在设计理念上,Zen4核心更多地针对单线程性能优化,频率上限更高,也就是单个核心的性能表现更好,而且可以更好地扩展多核性能,功耗范围放得更宽。

Zen4c则是针对多线程性能、核心面积、高能效而优化,设计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更高的能效、更高的核心密度、更密集更强的性能,并且毕竟在EPYC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因此,Zen4+Zen4c的组合叫做大小核是不公平的,因为后者虽然面积小,但该有的一应俱全,无论系统还是应用都可以把它们当作同样的核心去调用,根本不需要做刻意区分和单独优化。

amd

相比之下,Intel 12代酷睿开始也引入了混合架构,但理念完全不同,P核、E核的架构、指令集、性能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后者没有多线程,也没有AVX-512。

因此,E核的加入带来了更多的核心数量、更好的多线程性能,对于视频渲染等应用大有裨益,但需要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专门适配和优化,增加了复杂度,在游戏里有时候反而会起到副作用。

amd

amd

amd

回到产品上,Zen4c的加入,使得锐龙7000U系列有了两个不同版本。

一是较大的Pheonix1,内核面积178平方毫米,最多8个Zen4 CPU核心、12个RDNA3 GPU核心,每核心1MB二级缓存,总计16MB三级缓存,热设计功耗默认28W、可调范围15-30W。

较小的Pheonix2面积为137平方毫米,也就是减少了多达23%,最多2个Zen、4个Zen4c CPU核心、4个RDNA3 GPU核心,缓存、功耗指标完全不变。

只不过,锐龙AI引擎被移除了。

amd

amd

锐龙5 7545U就是完整的2个Zen4、四个Zen4c,各项规格参数几乎都和锐龙5 7540U一模一样,包括扩频率,CPU范围也还是3.2-4.9GHz。

不过惊喜的是,它的GPU反而从2.5GHz提高到了2.8GHz,而唯一的降级,就是去掉了没什么用的内存ECC。

锐龙3 7440U则是1个Zen、3个Zen4c(并非之前传闻的2+2),三级缓存还是8MB,CPU频率3.0-4.7GHz,GPU频率2.5GHz。

Zen4c的到来,使得AMD锐龙笔记本处理器可以进一步提升本就遥遥领先的能效,不但可以更灵活地处理不同的负载,还有利于延长电池续航。

产品设计方面,上下扩展都更加灵活性,向上可以增加更多核心,有潜力开发更高端的产品,向下则为入门级用户带来了更多选择。

下一代的Zen5、Zen5c组合,更加值得期待!

按照惯例,Intel、AMD将在明年初的CES 2023大会上更新一波笔记本平台产品,是不是在期待AMD拿出Zen5产品了?那可要让你失望了。

根据最新泄露的路线图,AMD要到明年中左右才会发布第一跨基于Zen5架构的笔记本处理器,大概率在台北电脑展期间,而到了2025年初,才会从高端到主流普及Zen5,低端继续使用Zen4/3/2。

首发的“Strix Point”,取代代号Pheonix的锐龙7040系列,定位高端市场。

它将继续采用4nm工艺制造,集成12个Zen5 CPU核心、RDNA3.5 GPU核心,还有第二代XDNA2架构的AI引擎,算力45-50TOPS,可能会叫锐龙8050系列。

目前锐龙7040系列的初代AI引擎,算力为10TOPS,下一代将有四五倍的提升。

amd


锐龙8000/9000系列

进入2025年,我们将看到三款Zen5移动处理器。

顶级旗舰的是“Fire Range”,取代现有的代号Dragon Range的锐龙7045HX系列,工艺也升级为4nm,最多16个Zen5核心,部分型号集成3D缓存,预计会叫锐龙9055系列。

“Strix Halo”(Sarlak)是新增加的次旗舰序列,可以看做Stirx Point的加强版,工艺架构相同,但有最多16个Zen5 CPU核心,GPU CU单元数量也增加到多达40个,也就是2560个流处理器!预计会叫锐龙9050系列。

Strix系列之下是“Kraken Point”,同样的4nm、Zen5、RDNA3.5的组合,但最多只有8个CPU核心,AI算力倒是完全不变,可能会叫锐龙9040系列。

不过在它之前,2024年初将会有一个“Hawk Point”,说白了就是Pheonix系列的马甲,还是4nm、Zen4、RDNA3,但是AI算力会提升到16TOPS——可能会叫锐龙8040系列。

到了2025年,Hawk Point系列将会改名为“Escher”系列,定位则降低一个档次,取代老旧的Rembrandt-R,也就是本身就是马甲的锐龙7035系列,从而淘汰7nm、Zen3、Vega组合的代号Barcelo的锐龙7030系列,可能会叫锐龙锐龙9030或者锐龙9035系列。

入门级市场上未来两年都是Mendocino系列,6nm、Zen2、RDNA2组合的锐龙7020系列。

amd


对比锐龙7000系列

amd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