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智能手表行业洞察 | 独立通信成重要趋势,千元档位最受青睐

描述

       

 

智研所联合紫光展锐发布《2023 智能手表行业洞察》报告,参与调研人数 1075 人,本次报告研究了智能手表行业从业人员及消费者对智能手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

 

洞察报告显示,行业人员及消费者认为智能手表的技术趋势将呈现多样化发展,独立通信成为近年来的一大新趋势,但应用功能仍然是消费者购入智能手表的重要考虑,近 76% 受访者认为,应用功能丰富性是消费者购入智能手表的购买因素。

 

调研还对智能手表细项需求进行了洞察,对于儿童手表、健康类手表的细分品类也进行了关注。

 

 

智能手表技术趋势呈现多样化发展,超七成受访者看好独立通信

紫光展锐

 

智能手表是最为成熟的智能穿戴品类,业界对智能手表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调查表明,被访者认为智能手表技术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智能化、独立通信、应用生态、长续航、安全与隐私保障都是被寄厚望的发展趋势。

 

其中,73.49% 受访者认为独立通信是技术趋势之一,这是近年以来智能手表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支持独立通信的智能手表无需借助智能手机即可上网、通话、收发信息。

 

紫光展锐

 

不过,受访者也认为,在购买时,应用功能仍是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因素,被 76.19% 的受访者所选择,长续航、价格、外观设计和品牌则次之,说明消费者对智能手表的核心价值仍是功能。另外,58.98% 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者会考量外观设计,超过了产品品牌认知(55.81%)。

 

 

「长续航」的心理标准已达 7 天以上,儿童手表需高精度定位

紫光展锐

调研对智能手表细项需求及细分品类进行了洞察。

 

在关乎智能手表使用时长的续航时间方面,报告指明,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智能手表理想的「长续航」时间在 7 天以上,其中,34% 受访者认为智能手表理想长续航时间为 7 天,22% 受访者认为这一时间应为 10 天,30% 用户认为 10 天以上方能称为「长续航」,仅有 14% 用户选择了 5 天的选项。

 

报告数据指明用户对智能手表续航能力的期望进一步提高,但目前主流全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多在 1 天 - 5 天之间,与消费者期望尚有一定距离,需进一步提升。

 

 

近九成受访者认为健康管理类智能表,首推指标监测功能

紫光展锐

 

对于健康管理类的智能手表,88.56% 受访者认为指标监测功能最为重要,其次是对这些指标的预警通知与数据分析能力,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还期望健康管理类智能手表具备健康知识推送的能力。

 

 

超八成受访者认为高精度定位是儿童手表未来发展方向

紫光展锐

 

对于儿童手表,82.42% 的受访者则认为能精确到室内的高精度定位是儿童手表未来发展方向,显示出用户及市场对儿童手表的定位、安全监护功能最为重视。同时,儿童手表也急需在适用年龄上向上延伸,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青少年手表”“大童手表”“中学生手表”等,就是儿童手表适用人群扩展的表现。

 

紫光展锐

 

对于实现独立通信的 eSIM 技术,69.62% 的受访者认为,智能手表独立通信、落地 eSIM 方案的首要难点在运营商对接环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eSIM 业务处于发展期,终端厂商对各类对接及规范要求了解不够,需要主流 eSIM 方案商和平台商形成基础标准适配和对接指引。

 

 

受访者认为千元级智能手表最受青睐,但用户对付费服务接受度仍低 

紫光展锐

 

调查还针对智能手表用户的付费习惯情况进行了研究。

 

智能手表总体价位段方面,超半数(54%)受访者认为,用户对智能手表接受最广的价位段是 799 元 - 1299 元之间,即常规所言的「千元级」,目前国内主流级智能手表、轻智能手表大多均位于这一价位段。

 

799 元以下的「百元级」价位段则占比 29%,这一价格段目前主要由智能手环产品占据;1299 元以上占比则达 17%,苹果、华为、三星等一线品牌的智能手表均在此价位段中。

 

紫光展锐

 

用户对智能手表上的付费服务接受度仍低。87% 的受访者认为,相较于需付费的医疗专业分析,用户对手表自带的 AI 算法分析接受度更广,说明现阶段用户对手表服务付费不太感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厂商已经推出了付费专业分析的服务,例如付费 ECG 异常解读、远程健康指导等,但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仍需一段较长的时间。

 

完整报告获取方式:

点击文首关注紫光展锐微信公众号,后台发送:「2023 智能手表行业洞察」即可获取完整报告。

 

 紫光展锐  

 

End


原文标题:2023智能手表行业洞察 | 独立通信成重要趋势,千元档位最受青睐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紫光展锐UNISOC】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