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原子校源行”公益项目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与腾讯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发起。双方携手通过建立高校开源社团、普及开源文化、研发开源课程体系等方式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为高校开发者提供更大的实践舞台,培养更多的开源综合型人才,拓展开源贡献新领域,推动开源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一所高校该如何开展好开源教育?如何通过开源软件、开源社区以及开源理念做好人才培养?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发展路径。
带着这些问题,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副秘书长辛晓华和“校源行”公益项目代表一行赴浙江大学交流,与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尹建伟、副院长陈丽、副书记胡高权等共同探讨了开源人才高校培养模式。
在交流会之前,项目组已对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的成绩有所了解。然而,通过座谈会上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尹建伟教授和特聘研究员倪超老师的详细介绍,项目组成员仍被学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深深鼓舞。
●在Kubernetes社区的代码贡献超1400万行
●参与贡献50+个开源社区,包括MindSpore,Docker,Kubernetes,PyTorch等
●携手华为打造升腾和鲲鹏开源生态,完成200+ AI 算子,100+ 网络模型,10+ HPC引用的开发
●2015年浙江大学成为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的创始成员
●毕业生张磊在2021年成为CNCF TOC委员,全球唯一华人
●高相林等5位同学在校期间就成为CNCF知名项目的维护者
●主动发起近100个开源项目,其中不乏EasySpider等知名项目
随后的访谈围绕浙江大学的开源探索以及基金会和浙江大学未来的合作开展。
浙江大学的成绩起源于抓住开源实践的机会。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副研究员才振功在交流会中介绍说,早在2011年左右,浙江大学就参与到云计算操作系统OpenStack的学习和贡献中。并因为这些工作,有机会在2015年成为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的创始成员。软件学院以云计算操作系统为抓手,持续在Kubernetes上深耕,在实际工作中,磨炼了一批理论和实操水平都很高的学生,包括后来的CNCF TOC成员张磊。在参与开源项目实践的指引下,逐渐在更多优秀开源项目中做出贡献,也主动开源了很多项目。
抓好产学研合作是开放人才培养的持续拉动力。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副研究员梁秀波重点介绍了开源融合的“产学研开”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人才、树人、创新、产业“四链”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为培养人才提供了新途径。在华为昇腾产学合作项目中,这一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学生们的贡献也得到了开源社区的认可。
疏导学生动力为开放教育提供机制推动力。虽然有开源实践和产学研合作的拉动,但学生从事开源学习和开源项目依然有普遍性的阻力。通常情况下,大部分高校并未将开源领域的投入作为升学和保研的评判标准,这使得学生缺乏动力参与课程学习以外的活动。浙江大学根据实际情况,在电子信息类研究生毕业标准中纳入了开源项目上的贡献。这一点从机制上保证了更多学生投入开源学习和贡献。
当谈及为什么别的学校不能这样做时,倪超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开源贡献价值评价体系。针对当前高校开源教育对学生参与开源活动的整体评价不足的问题,倪超团队牵头研发了太乙评价系统。该系统从定性和定量两大维度对开发者的贡献价值进行评估。系统根据用户在开源项目中的参与情况,定性描绘其开源能力画像;根据实际贡献的开源内容,定量衡量其贡献价值。此系统已为浙江大学软件学院服务两年,助力学生评奖评优。同时,浙江大学软件学院还设立了开源贡献奖学金,以奖励在开源社区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学生。这些举措让动力机制有了数据基础,有了衡量标准,考核机制才能落地。
辛晓华介绍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平台资源、发展定位等。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资深研究员郭晧介绍了近一年开放原子校源行的优秀成果,包括西北工业大学捐赠到开放原子的CrowdOS开源项目、上海杉达学院开设的开源通识和实践课程,以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举办的丰富多样的开源社团活动等。这些案例激发了广大师生对开源的热爱和参与,鼓励他们为开源事业做出贡献并回馈社区。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与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就如何深化开源教育合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希望与基金会形成合力,共同探索提升评价系统的影响力,并提供资金支持以协助搭建基础设施,共同建设平台。二是期待基金会能将更多优质项目和意向企业引入校园,利用浙大软件学院现有的教学体制,实现学生“可毕业、可就业、可开源贡献”的三合一效果,同时反哺激励项目和企业输送人才。三是希望与基金会共同设立开源奖学金,区别于一次性表彰,该奖学金是在学生参与开源过程中,根据他们的贡献价值进行实时激励,以形成良好的引导作用。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推动开源教育在校园内的深入发展。
此外,基金会还将基于丰富的专家资源,支持形成评价系统的项目及赛事白名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开源活动。同时,基金会积极与“开源大咖”接洽,为学院的开源课程提供社区视角,丰富教学内容。这些举措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开源教育的发展。
授牌仪式
现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与浙江大学软件学院举行了“开放原子开源社团(浙江大学)”授牌仪式,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副秘书长辛晓华为社团授牌。
编后语
开源教育的开展之所以困难,一是高校接触开源时间较短,了解不足;二是不同起点的高校,资源情况不同,切入开源教育的角度不同,而目前我们也缺乏一个适应所有高校的指导框架。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的优秀案例,为部分高校提供了一个思路,即选择几个优秀项目,积极投身开源实践,并沿着这条道路,解决攀登之路的动力问题,认识问题和资源问题;积极与优秀企业和基金会合作,通过产学合作带动能力提升。
开放原子校源行公益项目后续希望连接优秀企业和社区,向高校提供从开源讲座、开源课程、师资培训、学习社区、实际开源项目对接和开源贡献衡量等不同层次的服务,和高校一起做好开源教育。
开放原子校源行
Open Source Way to School
开放原子校源行公益项目旨在培育开源人才,推动我国开源生态繁荣发展。开放原子开源社团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将充分依托企业、学校、学生等各方力量,打造开放、包容、共享的优质高校平台,期待更多高校积极参与,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开源人才。
开放原子校源行课程体系
已在AtomGit正式发布
即刻访问,学习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访问
原文标题:校源行 |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开源教育是从开源实践中走出来的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开放原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