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持续推进 固态电池再现最新进展

描述

 

摘要

固态电池已成为行业一大风口。

产业化持续推进,固态电池再现最新进展。

近日,广汽集团方面表示,固态电池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时,能够满足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广汽计划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搭载。

国外方面,美国全固态电池企业Solid Power称,已生产出首批固态电池A样品并交付宝马汽车。宝马汽车也提到,或于2025年之前推出第一辆基于Solid Power电池技术的原型车。

相比于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在成本、能量密度、安全性方面带来极大的提升,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变革的一大趋势。

从技术难点来看,当前固态电池工艺壁垒集中在“固-固”界面带来的锂离子传导,以及采用固态电解质后内阻陡然增大的问题。

应对上述问题,固态电池已经诞生多套解决方案,如削薄固态电解质厚度从而降低锂离子通行内阻;从正负极表面原位生长固态电解质,使“固-固”界面进行融合;在正极与固态电解质中保留薄层液体,留出锂离子通行通道等等。技术改良推进,也使得固态电池量产加速推进。

在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动化浪潮带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价值重塑,更掀起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产业链技术争夺。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一项前沿的技术,对整个新能源产业发挥关键作用。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竞争当中,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布局固态电池。

在韩国,LGES将建设半固态电池生产基地,三星SDI已开始建设业内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韩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投资20万亿韩元(约合1117亿人民币)用于固态电池在内的先进技术研发。

在日本,日产计划在2028年前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传统燃油车龙头丰田提到在固态电池材料方面取得突破,丰田或于2027-2028年大规模生产固态电池。

在欧洲,大众计划在欧洲自主生产固态电池,并考虑在2024-2025年实现量产。今年5月,欧洲固态电池企业ProLogium宣布在法国敦刻尔克建立首个国际固态电池超级工厂,涉及投资金额52亿欧元(约合408亿人民币)。

在国内,宁德时代、辉能科技、卫蓝新能源、赣锋锂业、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德等十几家动力电池企业都已深入布局固态电池。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上半年,仅辉能科技、卫蓝新能源、赣锋锂业、清陶能源、太蓝新能源等5家企业固态电池产能规划已达257.2GWh。

此外,国内车企上汽、长安、北汽等已通过产业链合作或者自研的方式推进固态电池布局。

其中,上汽集团通过与清陶能源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固态电池发展,合资公司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博士在2023高工锂电年会上表示,上汽清陶计划分阶段实现全固态电池,2024年实现固态电解质量产,2025年实现高电压锰基正极材料量产,2026年实现一体化成型工艺和装备量产,2027年实现含锂负极量产。  

短期来看,由于材料和技术难点,全固态电池中固体接触面和固态电解质内阻问题难以解决,但是产业界的研发热情已经从材料到应用,从国内到国外形成卷卷风潮,固态电池已成为行业未来的一大风口。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