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科分享 | AR世界揭秘:从二维码的起源到数据识别与位姿技术的奇妙融合!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引言:探索AR的神奇世界,我们将从二维码的诞生谈起。在这个科技的海洋中,二维码是如何帮助AR实现数据获取与位姿识别的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一、二维码的由来

二维码是将数据存储在图形中的技术,在1994年由腾弘原(Masahiro Hara)发明。这里还有一个趣闻,腾弘原在发明二维码后放弃了申请专利,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这种技术其实随便找个网络工具就能实现,所以这么简单的东西,我就不收专利费啦。”,这也是二维码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于1999年,加藤博一等人率先将AR技术与二维码联系起来,结合二维码技术,开发了ARToolKit这一AR工具,这一工具在当今仍被广泛使用。让我们切回主题,谈一谈二维码是如何在AR中得到应用的。

二、二维码的工作原理

二维码可以为AR提供两样信息:ID和位姿,接下来让我们一一介绍

1.ID识别

首先,我们需要约定二维码的尺寸:
二维码存在 40 种尺寸,也就是二维码每行/列中的小方块的个数,在官方文档中,尺寸又被命名为 Version。尺寸与 Version 存在线性关系:Version 1 是 21×21 的矩阵,Version 2 是 25×25 的矩阵,每增加一个 Version,尺寸都会增加 4。 接下来,我们会为二维码划分区域,并编码:
 二维码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作用,基本上可被分为定位、功能数据、数据内容三部分:

二维码

1)定位区域:

定位图形:用于标记二维码矩形的大小;用三个定位图案即可标识并确定一个二维码矩形的位置和方向

定位图案分隔符:用白边框将定位图案与其他区域区分;

校正图形:只有在 Version 2 及其以上才会需要,用于矫正二维码的形变

2)功能数据:

格式信息:存在于所有尺寸中,存放格式化的数据

版本信息:用于 Version 7 以上,需要预留两块 3×6 的区域存放部分版本信息;

3)数据内容:剩余部分存储二值化的数据内容,例如黑色方块代表1,白色方块代表0,此外数据内容还包括补齐符、纠错码、结束符等

接下来是识别:

输入图像,通过相机捕获图像

图像二值化,通过图形算法将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即将图像变为黑白两色的图像

提取具有一定面积的连续区域

提取矩形区域的轮廓

对矩形区域内部的图案进行解析,识别标识内容
由此,相机可以“认出”二维码及二维码的内容,将二维码的功能数据中的ID提取出来,这些ID可以是网站,可以是一个登录申请,也可以是激活设备某个功能的字符串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

2.位姿识别

此外,二维码也可帮助AR设备进行位姿识别,什么是位姿识别呢?就是让设备知道自己和二维码之间的距离和相对的姿态关系,也即二维码离我多远?二维码是左右倾斜、还是前后俯仰?
位姿识别过程与ID识别类似,不过不同之处是,在提取各区域的轮廓后,位姿识别最需要的信息,是二维码区域4个角的顶点坐标(Xi,Yi)。

首先,我们用示意图表示摄像机的坐标系、图像坐标系(摄像机拍摄的平面图形的坐标系)、标识坐标系(二维码在现实中所在的坐标系)

二维码

我们通过相机拍摄到的图像坐标系的点(Xi,Yi),与相机内置的矫正矩阵K,可以求得旋转变换矩阵R与平移向量t,其中,R表示二维码相对相机发生的旋转,t表示二维码相对相机发生的平移
大致求解流程如下:

二维码

结合对二维码在图像坐标系的4个顶点所得的4项公式,我们便可求得矩阵R与t,得到二维码的旋转方位与平移方位,也可由此利用二维码实现各式的AR应用。 

三、各式各样的二维码

以上是对二维码工作原理的简单介绍,而在实际生活中,二维码的形态也在不断更迭,除了我们日常见到的二维码,现在已经出现了防遮挡二维码、红外隐形二维码、随机点二维码、微透镜片二维码等,这些新型二维码,也可以和AR结合,帮助我们更好地与现实世界的物体进行交互。

参考文献

[1]: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琦小虾」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二维码生成原理及解析代码 

[2]:《增强现实(AR)技术权威指南》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