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关键词:细化、量化、落实
《办法》的首个关键词,是“细化”。去年12月1日颁布实施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要对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关联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实施惩戒。《办法》对《反诈法》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在第三条中将惩戒对象细化为两类,在第五条中将惩戒措施细化为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和信用惩戒,在第六条至第十三条中对执行惩戒措施的单位、惩戒力度的量裁,以及实施惩戒的程序做出了细化。借助《办法》,公安机关、人民银行、工信部能够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惩戒要求落到实处,在加强对涉诈群体惩处力度的同时,对社会公众进行警示教育,更好的推动电信网络诈骗的源头治理。《办法》的第二个关键词,是“量化”。在《办法》中,“三”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数字,在全文中共计出现了8次,分别在第三条、第九条、第十四条当中。“三次、三张、三人”等量化性指标,基于公安部门近年来的反诈实践,结合各地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意见而制定,其明知程度相对确定,社会危害程度相对较高。《办法》对涉诈违法犯罪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及涉事活动次数进行量化后,为执法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执法依据。相关执法单位能够更好地界定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使执法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办法》的第三个关键词,是“落实”。《办法》将惩戒措施分为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三种,并将落实惩戒措施的责任分别划分给了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由其组织监管范围内的金融机构、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落实对应的惩戒措施。《办法》还对惩戒措施的实施程序、被惩戒者的申诉办法做出了明确规定,为相关单位的执法行为提供了依据。金融机构如何落实惩戒措施?
《办法》第六条对金融机构如何落实金融惩戒措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办法》将金融机构作为落实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惩戒措施的主体,这既赋予了金融机构全新的责任和使命,让其能够更好的推进反诈工作,也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金融机构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1.有效识别客户身份为落实惩戒措施,金融机构需要整合内外部风险信息,有效识别客户身份,对新开账户的客户身份进行初次识别,不为惩戒对象新开立账户,同时排查存量账户,持续和重新识别客户身份,对惩戒对象的已有账户进行管控。2.识别、阻断涉诈账户交易行为金融机构需要精确识别惩戒对象金融账户的交易行为,阻断除《办法》允许的交易行为之外的业务操作。3.挖掘关联涉诈账户在执行惩戒措施的基础上,金融机构还要对涉诈账户进行账户风险联控核查,基于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向,挖掘黑灰的资金链,与监管机构联防联控。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对惩戒对象落实以下金融惩戒措施:
(一)暂停惩戒对象名下银行账户、数字人民币钱包的非柜面出金业务,既有协议约定的缴纳税款、社保、水电煤气费等向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公用事业管理部门支付的款项除外;
(二)暂停惩戒对象名下支付账户所有业务,支付账户余额转出、提现除外;
(三)惩戒期内,不得为惩戒对象新开立支付账户、数字人民币钱包,新开立的银行账户应遵循本条第一款要求。
芯盾时代账户风险监测平台(ARM)
芯盾时代账户风险监测平台(ARM),包含数据管理中心、决策模型中心、账户分析中心、案件管理中心、系统管理中心五大模块,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监测全渠道的账户开户、变更、销户和交易风险,建立基于账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动态风险监测系统,帮助企业落实《办法》要求,对涉诈违法犯罪活动实施精准、有效的惩戒措施。
往期 · 推荐
账户风险监测太难搞?那是你没上芯盾时代风险监测平台(ARM)
强监管环境下,金融机构如何依法构建反诈体系?
客户案例丨宁波银行:重构反欺诈平台 交出银行业反电诈“高分答卷”
屏幕共享诈骗怎么防?芯盾时代智能风控决策平台(IRD)了解一下?
原文标题:反电诈《联合惩戒办法(征求意见稿)》解读丨金融机构如何落实反诈金融惩戒责任?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芯盾时代】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