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主控芯片(SSD controller)好比固态硬盘的大脑。这类芯片开发难度大,需要软件和硬件的配合能力、同时也需要适配下游CPU平台和各种存储协议,研发周期也很长。单个存储模组通常由单颗存储控制芯片和一到多颗存储颗粒组成。
SSD主控芯片国内虽然有不少公司在做,但是大多偏消费领域,真正涉足企业级并围绕云计算场景的芯片并不多。企业级SSD主控芯片在功耗、时延、性能等方面相对一直以来都是外资厂商的市场。数据中心对时延要求比较高,数据来回在CPU、存储颗粒和存储主控芯片之间传输,低时延意味着芯片可以快速地处理数据,并在短时间内提供响应。好比说我们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样,低时延就像是没有拥堵的畅通道路,让数据能够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SSD主控芯片国产化率较低,未来发展潜力较大。SSD主控芯片处于存储芯片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与存储颗粒一起构成存储模组(俗称固态硬盘)。存储控制芯片厂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既做存储颗粒又做主控芯片和模组的国外存储品牌大厂,如三星、海力士、西部数据、铠侠,这类品牌厂商是存储主控芯片的主要玩家,市占率合计四分之三,他们的产品是通用类的存储控制芯片,优势是技术研发实力、品牌优势、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规模效应,但他们提供的闪存都是标准化的模块(SSD主控芯片是标准化的),很难满足企业级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2) 第二类是台系主控厂商,市占率合计24%,产品是定制化的存储主控芯片、面向企业级和工业市场,优势是性能好、量比较大、软件跟下游需求深度绑定,以慧荣、群联、点序科技、美满为代表,慧荣已经被美国企业收购,这类企业未来可能存在断供风险;
3) 第三类是国产厂商,市占率不到1%,特点是国产替代和低价、只能做消费类通用市场、技术水平一般、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国产厂商整体处于亏损状态,由于通用市场被品牌厂商占据,定制化市场需要下游大客户深度配合、普通的国产厂商很难进入。存储芯片为芯片的三大赛道之一,2022年长江存储已经量产第三代NAND系统的存储产品,推出了面向个人和B端的产品。
审核编辑:刘清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