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密发动机的难点和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工业控制

1221人已加入

描述

“就算我们把图纸拿给中国,让他们花费50年也造不出来跟我们同样的发动机。”这是一位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面对日本厂商的言论,我们在愤慨之余也要正视自身不足。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驱动力来源。目前我国在汽车发动机制造业上仍有许多不足亟待解决。那么目前困扰我们造出精密发动机的难点和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核心技术受钳制

日本厂商如此自信说出这句话背后自然有他的依据。首先日本的发动机的制造大多是无缝衔接制造,也就意味着想要拆开发动机查看内构的难度极大。如果强行拆开,极有可能造成发动机内部损坏。 如今我国车企大多仍然是合资企业。当初一汽与奔驰合作,一汽缺乏发动机技术于是收购了萨博,连带其发动机技术。一汽最初构想将萨博的发动机安装到奔驰车上,无奈奔驰公司并不答应,只得转向和奥迪合作。然而萨博发动机的表现不尽人意,只得又换回奥迪发动机。

如此曲折的合作,恰恰证明了我国在发动机技术上的短板。目前我国汽车发动机仍有较大一部分来自依赖进口。外资企业掌握主动权,也就让我国企业不仅难以从中获取利润,还要受制于外企的管理。尽管我国已逐渐重视工业制造的发展,但我国在汽车制造业上起步较晚,因此要想赶超经验丰富的发达国家仍然需要一定时间。

二、制造业存在短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若想有自主制造的发动机,不仅要掌握核心技术,更要有能制造精密构件的机器。对比工业化发达的德国等一众发达国家,我国缺乏高精密机床,自然难以加工精密零件。即使我们有能力解析出发动机的构造,自己也很难加工出需要的零件。

上述短板未来我们都能克服,却仍然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那就是专利权。日本等一众发达国家早已申请了自己的专利权,哪怕我们有能力一比一复刻出同样的发动机,也避免不了被别人反制的命运。 说到底缺乏核心技术是绝对不行的。唯有自主创新,培养专项技术人才,掌握研发技术主动权,由产业制造转型技术研发,才能打赢这场技术翻身仗。

三、打破桎梏,弯道超车

随着近几年我国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发动机也实现了突破。2019年发布的蓝鲸发动机,其内燃效率高达40%,更是凭借连续运转259小时46分45秒的超长续航,打破了世界记录。奇瑞的鲲鹏发动机更是出口到日本,成为三菱汽车的专用发动机。 我们在传统汽车的行业取得了成就,同时一些人选择另起炉灶,认为换个赛道奔跑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我国不少企业转型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已经占据了30%左右,给传统汽车市场构成了极大威胁。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技术以跻身世界前列。世界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老板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汽车公司是最值得尊敬的,未来在电动汽车领域能做到仅次于特斯拉的车企很大可能来自中国。”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掌握了以电机、电控、电池为核心的“三电技术”在车规级芯片、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应用上,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获得了多项专利。经过多年的研究创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居于世界首位。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已成为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许多电车品牌专用电池,比亚迪的电池更是销量与日俱增,甚至一度超越特斯拉。 仅2022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就达到688.7万辆,占据了全球份额的63%。伴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批优秀的新能源车企脱颖而出,如比亚迪、飞凡汽车、蔚来汽车等等。

总结

尽管我们的汽车发动机研究基础较晚,仍不能阻止我国对发动机技术的攻关。随着我国在发动机领域取得越来越瞩目的成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世界高端汽车。 大家对我国未来汽车发展还有什么美好展望吗?欢迎分享。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