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广州车展: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日趋成熟,充电焦虑有望成为过去时
本次广州车展上包括吉利银河E8、极氪007、奥迪Q6 e-tron、星途星纪元ES、理想MEGA、智界S7等产品都将搭载800V超充技术。从这一趋势来看,800V高压快充技术加速走向大规模普及时代。
理想MEGA,造型否符合每个人的审美不好评判,但是业界唯一的5C充电速度、2025年3000座5C 充电站的建设规划,有非常高的关注度。
什么是800V高压快充和5C 充电速度
充电功率=电压*电流。能看出提高充电功率有三条路可选:①电流不变,提高电压。②电压不变,提高电流③电流电压一起提高。
800V快充是相比400V平台做的电压提升。
5C 充电速度:C用来表示电池的充电倍率,C倍率越大,充电效率越高,充满电用时越少。简单来说,通常一个电池的容量被称为1C,1C充电就是一个小时将电池的电量充满,5C充电就是0.2个小时将电池的电量充满。倘若一节电池的容量是1.5Ah,那么1C充电就相当于1.5A,3Ah的电池,1C充电则相当于3A,也就是说1C充电相当于多少A是由电池容量来决定的。
至于1C充电实际相当于多少A,除了取决于动力电池包的容量以外,还会受到充电电压和功率的影响,通常充电的电压和功率越大,电流也就会越大。
以续航800公里,100度电池包的车辆为例 |
---|
1C |
2C |
3C |
4C |
5C |
理想MEGA |
400V公共充电站 |
800V公共充电站 |
*以上数据皆为理论最大数值 |
根据广州车展上各新能源车企的发布情况,对于充电功率的提升大部分车企的做法是800V+3C4C的电芯;理想MEGA是800V+5C的电芯。800V充电技术的大规模普及,车辆超过300kW的充电功率,真正可以做到在30%-80%的最佳SOC区间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一首歌的时间满电出发。
更高的充电功率更快的充电速度,为什么还要说5C 不值得付费?
在实际充电过程中影响充电功率的3个环节:电池充放电倍率、充电终端的最大输出功率、充电站的可用功率。
通过广州车展可以看到,电池充放电倍率已经没有技术上的障碍。
充电终端的最大输出功率也没有障碍。根据行业龙头特来电的公告,公司面向乘用车量产安装的的液冷超充可以实现1000V电压、600A电流,最大600kW的功率输出。笔者了解到,特来电和路特斯共同开发私有协议,路特斯800v平台的车辆在特来电充电终端最大充电电流600A,充电功率高大480kW。公司面向公交车的大功率充电弓可以实现1000kW,面向商用车特种充电设备可以达到1200kW的充电功率。
充电站的可用功率成为制约5C 超快速充电的掣肘
首先是充电边界。 在11月智界S7的发布会上,华为车事业部余承东介绍,“5C充电是吹牛,充电是有边界的。如果一辆车500kW的功率充电,它一充,其他车就都得停掉,(华为液冷超充是600kW的建站总功率,多个车位共享功率)这是不现实的”。通过上表我们也可以看到800v平台+600A电流的480 千瓦的超充桩和 理想5C 充电,实际体验下来也就是1分钟的差距,提升不大。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也在多场合表示”超大功率充电适用于特种车辆,乘用车超大功率快充(480kW以上),充电网作为基础设施是无法大规模支撑的,电网会爆掉”。
其次,是现有公共充电不支持5C以上的充电速度。 根据充电标准协议,现有充电终端支持的最大电流是400A,换算下来800V 充电电压最大支持功率320kW,这一功率在目前的超级快充站都可以实现。即使支持5C 充电速度的车型实际体验下来,也就在320kW以内,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广州深圳为代表的超充之城,都是此类。
第三,3000座超充站的建设规划落地后也是杯水车薪。 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截止到2023年10月,成员单位共计上报公共充电桩252.5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09.0万台(60kW以上),交流充电桩143.5万台。大家还是感觉充电站少,充电不方便。少量的5C充电站分布在全国,有充电需求的时候几乎是找不到的。为了5C补能,开车30多公里去充电,怎么看不如把这1小时的时间在家门口找个120kW的普通直流终端更实际。
充电焦虑的正确解决思路
充电功率需求离散化、场景两极化、场站能源化已成为行业共识 。
功率离散化:车辆50V-1000V宽电压;充电需求功率从20kW -400kW不等;
场景两极化:在小区和企事园区等驻地站车辆长时间停放,充电方便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无需大功率充电;在高速和一些公共快充站有快速补能需求,配套大功率充电网。
场站能源化:光储充放一体化,V2G车网互动,综合能源的调度和管理,提高全社会绿色用能占比,提高充电站可用功率。
广州车展无论是800V高压快充的普及还是5C 充电速度的探索,代表电动汽车超快充技术日趋成熟。800V+3C4C的快充方案,在满足用户在高功率需求的同时也完全适配目前已建成的超充终端。现有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面向用户充电离散化、两极化趋势,根据不同的充电场景可完全满足用户差异化的充电需求。电池充放电技术和充电技术、电站功率三者在这个“充电边界”做到一个完美的相互支撑,共同打造更合理、更高效、更经济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解决用户充电焦虑。
审核编辑 黄宇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