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给自动驾驶带来新解题思路

描述

甲子引力年终盛典在北京开幕,大会以“致追风赶月的你”为主题,对科技落地产业的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智行者联合创始人&供应链副总裁霍舒豪受邀出席,并在“新动能与新赛道”专场的《技术创新驱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主题圆桌环节参与讨论。

以下为根据现场实录编辑整理的霍舒豪主要观点:

坚定看好高级别自动驾驶

L4级别自动驾驶的兴衰是跟商业化契合的。无论多么高精尖的技术最终都是要落地应用的。一旦技术落地到商业化应用,那就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所以L4级别的robotaxi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落地,根本上还是因为技术替换司机后的成本没有实现大幅下降,那这个商业闭环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就是不成立的。但我还是认为robotaxi落地未来肯定会实现的。

在从场景来看,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并不局限于robotaxi、robobus等乘用车上,在一些特定场景,如无人清洁、无人矿山等细分领域,已经可以实现100%的无人化运营。同时,在这些场景中,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切实帮客户实现了降本增效,那这个商业化闭环就已经是成立的。

大模型给自动驾驶带来了新的解题思路

大模型的应用对自动驾驶产业来说是利好的,最直观的就是它们对算力的需求,给英伟达等算力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聚焦到自动驾驶车辆来看,我认为大模型会率先在智能座舱实现落地。受限于车端算力等因素,大模型在短时间内还没办法在自动驾驶相关功能上落地。但是我们可以参考大模型的一些设计思路来优化自动驾驶技术及系统架构,比如多模态、预训练等思路,目前最典型的应用就是BEV+Transformer的方案。

未来智能驾驶将成为汽车的标配

整体来看,国内自动驾驶上车较为激进,一方面是非常“卷”,另一方面也给像智行者这样的Tier1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客户和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使用和体验自动驾驶技术。

类比之前的新能源汽车,在达到一定的续航里程之后,大家的接受度就开始迅速提升了。那回归到智能驾驶上,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的自动驾驶系统越来越智能、越安全的时候,人们就会接受它成为一个车辆的标配。

而这从消费者的反馈上也可以得到印证,过去我们的父辈在买车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变速箱等信息,但现在年轻消费者对这些指标的关注度开始降低,他们开始关注动力性、操纵性等性能指标。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