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 海力士 DRAM 市场占用率已达 35%,英飞凌推出PSoC 4000T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传感新品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研发的钻石量子传感器可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约10%】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关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电动汽车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然而,里程焦虑仍然是车主们的一块“心病”。不过,量子技术领域的突破为解决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科学家研发的钻石量子传感器可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约10%。该技术可精确测量储存的电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车载电池的性能,他们的目标是最早在2030年将这项技术投入实际应用。

电动汽车电池测量有误差

通常情况下,电动汽车电池的电流可达数百安培,但由于难以准确测量充电量,电池的设置容量比实际可储存电量要少10%左右。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教授刘晓兵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动汽车电池电量难以测量的原因有多方面。

例如,电池电压和电流的微小变化都会明显影响电量的检测,尤其对于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其放电曲线平缓,电芯电压测量精度难以精确控制,传感器的任何小幅度误差都可能导致较大的电量测量误差。

其次,电池包通常由几十个电池芯组成,整体性能由最弱的电芯决定。精确评估电池电量需要对每一个电芯实时监控,这对空间布置以及成本控制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此外,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池处于持续变化的充放电状态,这就要求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这些变化。然而,快速的充放电循环和动态的负载变化可能超出传感器的快速响应能力。

“因此,如果有能以较高的精度测量充电量的传感器,将能充分发挥车载电池的性能。”刘晓兵说。

钻石在量子传感领域备受青睐

长期以来,钻石凭借其相干氮-空位(NV)中心、可调节自旋、磁场敏感性以及在室温下工作的能力,一直在量子传感领域备受青睐。刘晓兵介绍说,钻石本身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耐用性,是世界上硬度最高导热性最好的材料,这也使得钻石量子传感器非常适合于恶劣环境长期应用。

东京工业大学和汽车零件生产企业矢崎总业公司就将目光投向了钻石量子传感器。他们在钻石的部分结晶中设计特殊结构,使其具有在绿色激光照射下发出红色荧光的性质。根据内部电子的量子状态,荧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受周围电流、磁力、温度的影响,电子的量子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根据荧光强度就可计算出磁力。

据报道,该传感器可安装在被称为“母线”的金属部件上。“母线”是蓄电池输送电力的通道。传统传感器以1安培为单位测量电流大小,而新开发的传感器以10毫安为单位,精度提高100倍。因此,可让充电量接近电池实际可储存电量,而不用预留10%的空间,电池的续航里程从而得以延长。

刘晓兵进一步解释了钻石量子传感器的科学原理。他表示,NV中心是钻石晶格中的一个碳原子被氮原子替代,并伴随一个相邻位置的空位形成的复合缺陷,具有可操控和读出的电子自旋态。通过光学激发,可读出其自旋态,进而得知外部环境信息。NV中心对外部环境极为敏感,具有纳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在检测环境微弱电场与磁场变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使得钻石量子传感器在测量充电量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各国争抢量子钻石高地

相较于已投入应用的超导量子干涉仪,钻石量子传感器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与空间分辨率,而且具备操作简单、环境适应性强、应用范围更广等多种优势。

目前,钻石量子传感器也成了国际量子竞争前沿领域之一。美国、英国、欧盟等西方国家均将NV中心量子调控与量子传感器应用作为重点支持方向。

矢崎总业公司的目标是,最早于2030年实现钻石量子传感器实用化,面向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制造商供货。虽然现在周边设备较大,但通过使用小型半导体激光等,可将量子传感器大小缩小到10立方厘米大小,成本也与以往的电流传感器相当。

不过,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波多野睦子表示,最大的成本因素是钻石。用于制造量子传感器的钻石是人工合成的,这与从矿山开采、用于珠宝首饰的天然钻石不同。使用廉价线路板,采用从沼气中提炼钻石的量产方法,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刘晓兵称,我国作为电动汽车生产与消费的大国,量子级钻石仍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这也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他带领的团队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功制备出人造量子钻石,我国山东超晶新材料公司已经实现了厘米级量子钻石的规模化生产。

刘晓兵认为,虽然钻石量子传感器目前面临成本挑战,但考虑到其独特性能和潜在应用,以及后期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传感动态

【「华旋传感」完成超1亿元B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

据传感器专家网获悉,近日,华旋传感完成B轮超1亿元人民币融资。该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容亿资本、中信建投资本等头部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投资。去年11月华旋传感完成了A轮融资。

此次融资将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快业务爆发式增长中的产能扩建速度,推动公司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助力国产传感器的发展。

华旋传感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传感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传感器行业有数十年的技术积淀,是国内实现国产替代进口,打破进口高价惯性,专注于传感器行业发展的专业化品牌。华旋传感已实现与国内知名整车厂和Tier1的深度合作并且在海内外实现了高质量稳定的供货。

华旋传感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40000平方米新工厂的整体搬迁并正式投入运营。

【英飞凌推出PSoC 4000T,信噪比提高10倍且支持多重传感应用的超低功耗微控制器】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近日宣布推出PSoC 4000T系列微控制器(MCU)。这一全新的MCU系列以出色的信噪比、防水特性和多重传感功能,以及最高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实现了同类最佳的低功耗电容式传感解决方案。

电池

PSoC 4000T系列微控制器

PSoC 4000T MCU扩大了基于Arm Cortex-M0+的PSoC 4 MCU产品阵容,其特点是采用了英飞凌第五代高性能CAPSENSE电容式传感技术。与前几代产品和同类解决方案相比,新一代技术的信噪比(SNR)性能提高10倍,功耗则降至1/10。

PSoC 4000T触摸感应功能可实现低功耗和待机功耗下的人机界面(HMI)操作,从而优化Always-on触摸感应设计并延长电池供电产品的电池续航能力。设计人员现在可以充分利用PSoC 4000T 提供的各种传感支持,如接近、湿度、温度和环境光传感等。第五代CAPSENSE技术为交互式用户界面提供了更好的设计,如接近感应及手势、电容式滑块、电容式触控板、小尺寸触摸屏、穿戴检测和液位检测等。

英飞凌科技物联网、计算和无线业务部高级副总裁 Steven Tateosian 表示:“英飞凌致力于提供创新的尖端技术,以满足客户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采用我们第五代CAPSENSE技术的PSoC 4000T是人机界面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大飞跃,为该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士兰微49.6亿元定增完成 国家大基金二期斥资12.4亿元参与认购】

11月22日晚间,士兰微发布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显示,公司完成发行2.48亿股公司股份,发行价为2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49.60亿元,募集资金净额约49.13亿元。定增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36万片12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SiC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汽车半导体封装项目(一期)和补充流动资金。

此次成功认购士兰微股份的投资者既有国家级基金,也有多家头部公募基金与知名外资机构,其中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大基金二期”)、北京首钢产业转型基金、财通基金、诺德基金、天安人寿保险、中国人寿资管、摩根士丹利、UBS AG等14名对象获配,限售期均为6个月。

在认购名单中,最受关注的即为国家大基金二期,其出手认购的股数也是此次投资者中最多的,达6197.50万股,共斥资12.40亿元,占到士兰微本次总募资的25%。

天眼查APP显示,国家大基金二期注册资本达2041.50亿元,共有27名股东,第一大股东为财政部,其余股东包括财政部控股的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上海、武汉、重庆、成都、浙江、北京、广东、深圳等十余家地方投资平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旗下的投资平台等。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千亿元级规模的国家级基金不断加码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并与士兰微建立且持续加深关系,表明了国家产业投资对半导体行业未来前景的看好,以及对IDM半导体龙头士兰微发展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士兰微已经连续受到国家大基金二期的青睐。就在今年5月22日,士兰微公告称,公司与国家大基金二期将共同出资21亿元认缴成都士兰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其中国家大基金二期以自有资金出资10亿元。

8月29日,士兰微公告称,为加快“SiC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的推进,拟与国家大基金二期、厦门海创发展基金共同出资12亿元,认缴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士兰明镓”)新增注册资本。

天眼查APP显示,士兰明镓11月7日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12.7亿元增至约24.6亿元,国家大基金二期完成入股,士兰微获得士兰明镓控制权。而此次公司定增募资投入的“SiC功率器件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建设主体,正是士兰明镓。

据悉,借助本次募投项目的建设,士兰微将进一步提升汽车级功率模块等新兴产品的产能规模和销售占比,推进产品结构升级转型,形成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先发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

“定增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将有助于士兰微加快实现公司碳化硅功率器件的产业化,完善公司在车规级高端功率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经营效益。”钱向劲表示,“国家大基金二期作为重要合作股东的加入,将有望推动士兰微公司行业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就在近日的一次机构调研中,士兰微高管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电路和器件成品的销售收入中有接近70%的收入来自大型白电、通讯、工业、新能源、汽车等高门槛市场。公司电路和器件成品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70%以上,这意味着公司产品已经有一半以上进入了高门槛市场以及高门槛市场中的头部客户,今后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

【SK 海力士 DRAM 市场占用率已达 35%,为该公司有史以来最高水平】

 11 月 26 日消息,随着 HBM 内存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不断增加,DRAM 行业已开始逐渐朝着以质量为中心的赢家通吃的格局转变。

市场研究公司 Omdia 的最新分析显示,SK 海力士今年第三季度的 DRAM 市场占有率已达 35%。

Omdia 高级分析师 Jung Sung-kong 表示,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AI 服务器的比例正在增加,预计中长期内对 AI 的需求将继续增长。DRAM 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也导致了相应需求的增加。他强调了 HBM 出货量的显著增长,而这目前正是 AI 内存的关键焦点。

他预测,从今年到 2027 年,DRAM 市场收入的年增长率为 21%,而 HBM 市场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52%。HBM 在 DRAM 市场收入中的份额预计将在今年超过 10%,并在 2027 年接近 20%。

他还提到:“全球主要 IT 公司都在排队等待 HBM。”“尽管 HBM 制造商计划明年将产能提高一倍以上,但长达 52 周的订单积压似乎不足以满足所有人需求。”

HBM 成交价已经比标准产品高出 5-7 倍,而且更换周期更短,仅为 1-2 年。SK 海力士在 DRAM 市场的份额也因 HBM 效应而增加。

他表示:“根据 Omdia 的调查结果,SK 海力士在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 35%,这是该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他预计 HBM 的供不应求局面将会维持很长时间。此外,从明年开始,DRAM 公司可能会越来越关注像 HBM 这样的高端产品,将主流产品置于较低优先级。由于供应限制,这种转变可能会增强 DRAM 公司在主流产品价格方面的议价能力。

“并非所有人都能进入 HBM 市场;在接下来的上升周期中,只有少数具备技术能力的公司才能占据主导地位。这将导致一种转变,即技术先进的公司不断垄断并产生利润。”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