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的分类方式有哪些?

控制/MCU

1840人已加入

描述

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即主控芯片,又称微控制器或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 CPU、存储器(ROM/RAM)、数据转换器(A/D、D/A)、输入/输出接口(I/O)以及计时器等多种功能模块的微型、芯片级计算机。MCU适度缩减了 CPU 的规格与频率,从而满足各类计算控制设备对空间、功耗、实时性等方面要求,广泛用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搭载嵌入式系统的场景。

mcu

MCU 通常配备了各类输入/输出口接口,可与传感器进行连接,真实世界的温度、光线、压力、电压等物理量可以透过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经由信号放大器的扩大,通过模数转换器(ADC)将模拟信号离散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信号,传递给 MCU 进行算法运算和逻辑决策,生成控制信号,再经由数模转换器(DAC)转换为模拟信号,经由功率驱动器的放大传输到外界的执行设备。

mcu

MCU按用途可分为专用型和通用型,通用型 MCU 2020 年占比约 73%,其不针对特定应用,将可开发的资源(ROM、RAM、I/O 等)全部提供给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相应开发来满足特殊需求;专用型 MCU 市场占比约 24%,其面向特定用途设计和优化,通常会在 MCU 内集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硬件单元,实现在特定功能上的实时性和低功耗。

mcu

MCU按存储器结构可分为哈佛结构和冯·诺依曼结构,绝大部分 MCU 为哈佛架构,ARM-Cortex M 是典型代表,2020 年基于该架构的 MCU 的出货量占据全球 MCU 的 52%。冯·诺伊曼结构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哈佛结构将指令和数据分别存放于两个不同的存储器中。
MCU按总线宽度主要分成 8 位、16 位、32 位,位数越高,性能和功耗、开发难度亦越高。

mcu

MCU按指令集架构可分为复杂指令集架构(CISC)与精简指令集架构(RISC)。指令集是计算机硬件可以识别和执行的指令的集合,是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交互的规范标准。CISC 架构以 X86 为代表,其指令集极为庞杂,适合复杂运算。而以 ARM、RISC-V、PowerPC 和MIPS 为代表的 RISC 架构指令集更为精简易懂,成为 MCU 芯片开发的主流选择,市场占比约 76%。

mcu

2022年全球 MCU 市场为282亿美元,中国MCU市场规模约为390亿元人民币。

参考资料:IC Insights等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