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来源:半导体投资联盟,谢谢
编辑:感知芯视界 万仞
集微网报道 那边厢国际大厂在接力裁员,这边厢国内“富二代”IC设计公司则相继爆雷。继TCL摩星半导体之后,复星集团旗下复睿微电子被传出解散。加上前不久的OPPO哲库“失联”,不禁要问:“富二代”为何如此命比纸薄?
尽管“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总结这些“富二代”陨落的缘由,既要看企业自身的小循环问题,也要看行业的大环境影响。
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近日在朋友圈中分享了这些“富二代”企业突然解散呈现的特点:一是都是“攒局”式发展。核心团队是用远高于市场合理的薪水攒起来的,非整建制,无凝聚力也缺乏使命感,容易派系林立。二是都是背靠金主“输血”。金主无论是喂资源,还是喂订单,或者直接喂钱,一旦停止了也就散了。三是都是无法被并购。本就是背靠大企业孵化的公司,被并购的约束太多,所以原地解散是最简单粗暴直接的。四是都没活过一个周期。半导体行业3~4年一个周期,这几家企业成立时间都不超过4年,最短的不超过两年,都是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这些特点无疑也道出了诸多“富二代”的通病,看似背靠大树好乘凉、有钱有资源有人才,但也导致生命力不顽强、战斗力羸弱。从深层次来看,这些厂商难以维系的原因除团队内耗、躺平思想严重之外,定位或是一大主因。
以摩星为例,其产品方向涉及智能感知交互、AI图像处理、智能连接以及新型显示驱动IC设计。一个初创团队本应集中火力尽快实现单点突破打开局面,而四面出击的结果也只能是遭受“十面埋伏”。复睿微电子主要聚焦于车规大算力芯片,包括智能座舱、ADAS芯片开发,尽管金主爸爸贵为复星集团,但在汽车市场缺乏资源和洞察,对车规级芯片的开发难度、认证周期、落地挑战认识不足,加之面临高通、Mobileye等巨头以及国内布局多年的地平线、黑芝麻、芯擎等的激烈竞争,最终折戟沉沙。
从大环境来看,近年来的经济衰退、下行周期、需求不振、地缘政治……半导体产业经历了波诡云谲的变革和多重因素导致的周期性下滑,引发全球半导体市场格局的重塑,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内部的调整和重组已成为必然。
就连叱咤风云的国际巨头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选择余波不断的裁员作为应对行业下行期的策略。对于处于初创阶段的“富二代”IC设计企业来说,由于主业表现欠佳,自身又融资困难、需求低迷、造血无望,那么也就来不及在夹缝中求生存,就被“雨打风吹去”。
尽管不断有“先烈”在前,但进入芯片设计业的系统级厂商名单仍在拉长,昆仑芯、平头哥、小米芯、vivo芯、字节芯、腾讯芯、蔚来芯、理想芯等等,而要想“活”得长久,从上述“富二代”IC设计公司的陨落中得到的启示值得“细思量”。
首先要有长线思维。IC设计需要跑“马拉松”,除了围绕芯片加强研发、持续迭代之外,还需要持续投入,长期作战,以穿越产品周期、组织周期、行业周期和宏观周期。跨界造芯不是行不通,但一定要有足够的敬畏心,更要有足够的决心和耐心。从华为、苹果、三星的历程来看,均跨越和经历了多个半导体周期的生死考验,才得以百炼成钢。
其次要淬炼竞争力。行业人士指出,芯片业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架构创新、设计创新,还是通过工艺、Chiplet、先进封装等优化,芯片制胜之道仍无止境。而华为海思的成功告诉我们,坚持自主创新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突破和迭代,才能实现自身的逆袭。
国内IC设计公司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可通过追求先进制程来提升性能从而建立门槛,通过打磨芯片把成本和性能做到极致,通过供应链优化来降低成本,通过扩大朋友圈来构建生态圈,打造芯片极致的性价比、强大的生态支撑力或可独树一帜。
最后要攻守有道。在当前行业低迷的环境下,IC设计公司需要勒紧“裤腰带”,加强资金控制、成本控制以及提升效率,以守成为主,保证资金和供应链安全。而在挺过这一周期走向复苏之后,则要充分利用资金杠杆,加强横向并购和纵向整合,扩充多元化的护城河。
可喜的是,在被周期按在谷底反复摩擦的同时,即将到来的2024年,新一轮景气周期曙光似乎正在开启,全球多家分析机构无一例外给出同比上涨的预期,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同比增长20.2%,达到6330亿美元。
放眼未来,半导体行业既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半导体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已经成为行业内的共识,这一增长背后是AIGC、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和AIoT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它们对先进半导体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行业细分领域依旧不断涌出颠覆性变化,红海中不断涌现新蓝海。
即便有众多公司铩羽而归,也不会阻挡新进入者趋之若鹜,更不会阻挡先行者的步伐。对于“剩者为王”的IC设计企业来说,能否把握这一波澜壮阔的1万亿美元市场机遇,不只决定自身的运命、行业的走向,更是中国国力所系。引用华为海思的故事来总结:“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本平台旨在提供行业资讯,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感知芯视界立场。
今日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有任何问题,或者想要获取更多行业干货研报,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审核编辑 黄宇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