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为何要从消费级向工业级方向转型?

军用/航空电子

370人已加入

描述

民用无人机按应用类型可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是工业级无人机,不是工业无人机)。2018年以来,工业级无人机比重逐渐超过消费级无人机,成长为民用无人机的新主体。在此背景下,无人机发展愈发从消费级领域向工业级领域转型。      

一、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的区别

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二者的主要区别有: 1、从搭载的设备上:一般来说,消费级无人机上搭载最多的就是相机,配有云台和图传。而工业级无人机一般会根据行业需求不同搭载各种专业探测设备,比如光学相机、热红外相机、高光谱相机、激光雷达、大气探测器、倾斜摄像系统、喊话器、探照灯等。

2、在应用领域上,消费级无人机多用于个人娱乐、摄影创作、低成本的影视创作以及电视台使用。而工业级无人机可以进行货物运输、专业影视拍摄、地形勘察、野外搜寻、救援、军事用途还有特种任务。

3、在针对的用户上,消费级无人机所针对的用户大多是航拍爱好者和普通消费者,更注重飞机的便携性和易操作性,对价格也很在意,用户希望买到“最好的产品(性价比)”。而工业级无人机主要面向行业用户专业定制生产,着眼于解决方案的整体性,用户希望买到“最合适的产品”。可实现工业三防(防火、防雨、防尘),在雨雪天、高寒地区、高温火场、电磁干扰等多种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工业级无人机在续航时间、载重量、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要求更高,且多为定制生产,产量一般不大,售价普遍较高。可以说,消费级无人机的用户是“从天空看世界”,而工业级无人机的用户则是“利用天空改变世界”。

4、在使用条件上,消费级无人机是为了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大多作为“飞行的相机”在使用,操作上要求易上手,难度尽量低。工业级无人机主要用于各个行业的专业工作中,使用环境复杂多变,要求无人机本身具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从而降低意外带来的自身损害和连带伤害。

5、在性能方面,工业无人机比消费无人机要求高得多,例如抗风更强、续航更持久、抗干扰更强等。

6、营销模式:消费级无人机一般都是固定型号量产销售,工业级无人机则需要根据需求定制。价格上消费级无人机从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而工业级无人机价格却要数万元到数十万元。

IMU

总结下: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不同,工业级市场主要侧重飞机技术指标和行业应用。技术指标重点指续航时间、载重量、任务载荷和作业半径。其中任务载荷是关键,任务载荷可实现的功能是工业级无人机在行业应用中的核心竞争力。工业级无人机在行业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增强是技术与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  

二、为何无人机要从消费级向工业级方向转型呢?

为何无人机要从消费级向工业级方向转型呢?理由主要有以下四点:

1、消费级无人机一直缺乏能击中用户的痛点应用。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应用主要集中在运动比赛、教育表演、摄影娱乐等方面,有些人还曾利用无人机送年货、送戒指求婚,但这些都算不上消费者们的日常需求。与之相比,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物流运输、监控安防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则更加旺盛和迫切得多。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生产模式愈发跟不上潮流的背景下,无人机带来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更加符合各行业升级发展的痛点需求。

  2、价格和功能的不均衡,也成为消费级无人机发展的两大拦路虎。抛开消费级无人机的实际用途和痛点应用,很多消费者还是会被无人机的酷炫科技范儿所吸引,这让消费级无人机拥有一定的潜在客户;但想在这部分因兴趣的客户进一步壮大,则需要在价格和功能上进行满足,可事实是很难满足。

3、由消费级无人机引发的黑飞等问题刺痛监管神经,也制约着其发展。对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对于无人机的认知还停留在玩具层面,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去注意风险与隐患。但其实无人机与玩具大有不同,不规范的应用经常导致扰航、伤人、侵犯隐私等问题产生,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影响颇大。在此背景下,要想保障消费级无人机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增强用户安全意识、强调产品技术标准、强化企业生产责任以及升级有关部门监管力度。

4、消费级无人机已经从爆发步入红海,也是其必须向工业级转型的一大原因。自从2015年我国消费级市场大门开启以来,无人机国内规模已经从8亿猛增至135亿,增长近17倍。在此过程中,大疆更是成为行业独角兽,不仅在国内打遍天下无敌手,更是占据了全球消费级市场70%的份额。鉴于此,我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局面基本已定,已步入红海阶段,其他企业要想分得一杯羹,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开拓新战场、谋求新发展。    

三、市面上的工业级无人机真的达到“工业级”了吗?

何谓“工业级”?相当于民用级,工业级要求更高的可靠性,更多的使用寿命及满足负责工况。   目前,芯片大约分为四个等级,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军工级,还有传说中的航天级(使用温度与军工级一致,但在军工级的基础上增加抗辐射、抗干扰功能)。不同等级与规格的芯片从设计到封装、测试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使用场景也有较大不同。总的来看,规格越高的芯片,芯片冗余性设计越多,封装越严密,测试过程也越复杂严格。

IMU

不同等级芯片要求

IMU

目前,传感器一般被分为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军工级、航天级,也有较特殊的科研级和医疗级。

IMU

IMU

国内元器件质量分级:

IMU

对比下大疆和极飞几款工业级无人机的极限参数:

IMU

话说前一阵子,有个哥们让笔者给他推荐一款多旋翼无人机,要求如下:

1、不含数据链和地面终端; 2、低温-40℃,高温55℃; 3、可在高原,戈壁,冰雪地域使用,海拔高度不低于4500m; 4、机体(含电池,不含数据链),不超过7.5kg,具备挂载2.5kg三光吊舱设备能力。运输状态尺寸不大于850×700×400mm。 5、航时30分钟@机身7.5kg+数据链0.5kg+挂载2.5kg条件。巡航速度不小于10m/s,巡航高度不小于100m,飞行范围不小于10km; 6、国产化:在整机软硬件具有国产自主可控能力。

其中第二条的工作环境温度-40℃至55℃,就是“工业级”对芯片和传感器的要求,然而在工业级无人机上,确实难以达到的极限。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和工业级无人机所采用的锂聚合物电池及IMU传感器有关。在0℃以下的低温下,对锂聚合物电池的放电能力是很大的挑战(-10℃以下时,动力锂电池活性下降到非动力锂电池活性区,无法放电),对IMU传感器也是不小的挑战。所以,最后嘛,笔者没找到能满足他要求的“工业级”无人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民用无人机按应用类型可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行业级无人机,这个说法更合适些。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