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航标发布:无线系统概述

描述

 

公众通信系统

通信

 

由公共通信运营商运营的通信网,含“有线网络”基础设施(也包括微波中继)、“移动网络”基础设施【核心网+传输网】、TCP/IP互联、各种接入网而面向公众,提供有线无线个人通信服务及互联网业务。

 

通信通信通信通信

 

以LTE-4G为例,eNodeB(简称为eNB)是网络中的无线基站,也是LTE-4G无线接入网的网元,负责空中接口相关的所有功能。

 

基站组成 

天馈系统:负责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包含天线和馈线; 

射频单元:负责射频信号的生成和获取,是基站收发最重要的部分;也叫RRU (Remote Radio Unit--远端射频模块),RRU通过同轴电缆连接天线。 

基带单元:负责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核心中的核心;也叫BBU (Building Base-band Unit--室内基带处理单元),一个BBU可以支持多个RRU。 将基站设备主动分开为BBU与RRU,两者之间采用光纤传输。 

配套系统:为上述各个系统提供支撑,包含铁塔,机房,电源空调等设备。 

 

通信通信通信通信

 

 

 

第二大类

 

专业无线系统

1、 雷达系统

雷达(Radar =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顾名思义就是无线电探测与测距。 

雷达按天线是否转动分为传统雷达 (机械转动) 和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又分为无源相控阵雷达和有源相控阵雷达。

 

 

2、 导航定位 

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NSS)、包括美国的 GPS、中国的北斗系统 BDS、俄罗斯的 Glonass、欧洲的 Galileo,构成了全球定位服务的骨干。卫星导航接收器被放置在移动电话、汽车、手表、个人电脑等设备中。

原理:平面定位有三个导航基站即可(如Loran-C,依据同步的两两基站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差而得到两条双曲线,这两条双曲线的交点即导航接收机的位置),而全球导航星定位是三维空间的定位,至少需要四颗导航星。

 

通信

 

GNSS包括三大块:

天空:GNSS 卫星星座 

地控: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0-13 精准度的铯/铷原子钟) 

用户:GNSS 信号接收机

 

导航星信号包括三部分:

---用于导航的无线电载波

---测距码(伪随机码)--识别来自哪颗卫星

---导航电文(卫星轨道信息、[敏感词]时间信息及星历)--这是接收机自算的依据。

 

A. GNSS系统的运作以卫星信号的几何结构为基础。

B. GNSS利用无线电信号到达接收机的传输时间而测量距离。

C. 每一颗卫星会发出测距码和导航电文。

 (告诉接收机,这个信号来自哪颗星、信号发出时的精准时间和该卫星的精准空间位置)

D. GNSS用户设备接收来自每一颗卫星的信号,识别其测距码和导航电文,记录信号到达的时间。(本设备的内部时钟不需要原子钟那样的精度,因为最后是计算各卫星信号到达的时间差)

当然,接收机能跟踪获得卫星的授时,从而实际上达到原子钟的精度。

E. GNSS接收机依据信号相对时差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到达导航接收器的“两两卫星信号的时间差”可以确定接收者处于某个空间曲面,四颗卫星可以决定三个曲面,三个曲面的交点即接收机在三维空间的位置。

 

 

3、 汽车电子

卫星导航、LTE、5G、802.11p、WiFi、SDARS(卫星数字音频无线电业务)、DAB(数字音频广播)、汽车自身检车控制(胎压)……

以上是涉及无线的部分

汽车本身的保障性和舒适性的电子系统非常多。

 

通信通信

 

4、 近场通信 

近场通信是一种专门的非常近距离的微弱信号通信技术。蓝牙、WiFi、Zigbee也是近距离的。但NFC是特指。

近场通信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新兴的技术,使用了NFC技术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可以在彼此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的,通过在单一芯片上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的功能,利用移动终端实现移动支付、电子票务、门禁、移动身份识别、防伪等应用。 

 

通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