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前史,“八叛徒”与仙童半导体的故事

描述

 

半个多世纪以来,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伴随的不仅是Intel和AMD两家公司的相爱相杀,还有摩尔定律,CPU,集成电路,这些都跟一家公司有关,这家公司叫仙童(Fairchild),Intel和AMD可都是从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衍生出来的亲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

 

 

现在的仙童半导体,名气早已不如以前,在半导体行业混来混去的工程师,可能都没有把这家公司的offer放在眼里,可是在我们还没有出生的年代,它可是名气震天响,那个时候硅谷还不叫硅谷。

那叫什么呢?谁知道呢!仙童的来由,要先从一个技术大牛说起。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晶体管是什么东西?

 

三极管晶体管是最基本的半导体器件,每一个学过模拟电路的人都知道这个名词,这个学习的过程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晶体管之父” 威廉·肖克利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的晶体管(其它还有飞机、无线电、阿司匹林、汽车、计算机等),让肖克利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还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做上班族,没错,就是发明电话、C语言、unix操作系统的贝尔实验室,本来好好地做他的科学家,可是他不安分,偏要跳槽去办公司,许多年后他手下的八个工程师跳槽去开办公司的时候,他骂人家是“八叛徒”,难道当时的他就不是贝尔实验室的“叛徒”吗?据说肖克利能招到牛逼的工程师,不是因为他像刘备那样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而是因为他的招聘信息是以代码的形式刊登在学术期刊上。还有这种操作!这个想法简直是天才,不愧为诺贝奖获得者!

 

庆祝肖克利获得诺贝尔奖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许多工程师和科学家都慕名而来,想必跟着这样的技术大牛应该前途无量,可惜,他们都想错了,不久以后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未来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办公司就办公司,可是因为获了奖,肖克利喜欢到处演讲,就跟今天很多企业家到处演讲成功学一样,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公司的业务上,结果可想而知,几年下来公司也做不出一个产品,每天花着投资人的钱,不亦乐乎,是不是跟今天好多公司有点像!历史总是相似的!有句话说得好:变戏法就变戏法,练武功就练武功,你偏偏都要干,最后啥都干不好!放在今天,这可真不是好的CEO,耽误了手下那么多慕名而来的优秀工程师。要知道在20世纪,最贵的也还是人才。只能说肖克利是天才,天才的想法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这里有个故事足以说明肖克利的想法之神奇,据说有个员工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不小心划破了手,芝麻绿豆大的一点事,本来也没有什么,可是他不这么认为,他的才华不仅是能发明晶体管,还能把内部矛盾上升到了敌我矛盾,觉得是公司里有人故意搞破坏,非要把这个“五类分子”揪出来,他一个个排查,甚至使用了测谎仪,对全体员工进行测谎,貌似美国人特别喜欢用测谎仪。

 

说到这里,肖克利这个人物就要翻篇了,是时候让这八个年轻人出场了,因为他们要创造历史、改变世界。

肖克利公司的工程师们都是聪明人,看到公司里人心涣散,业务荒废,这么下去公司迟早要黄,他们也迟早失业,狡兔死,走狗烹,于是有八个人商量,决定一起辞职,换一种说法,就是把老板给炒了。

 

他们是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戈登·摩尔(Gordon Moore)、谢尔顿·罗伯茨(Sheldon Roberts)、朱利亚斯·布兰克(Julius Blank)、尤金·克莱纳(Eugene Kleiner)、金·赫尔尼(Jean Hoerni)、杰·拉斯特(Jay Lsat)、维克多·格里尼克(Victor  Grinnich)。

 

硅谷

 

摩尔定律其中戈登·摩尔在几年以后提出了“摩尔定律”,其意义就跟苹果砸在牛顿的头上,提出“牛顿第一力学定律”一样,依靠这个定律,戈登·摩尔名垂科技史。“摩尔定律”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1964年)。这条半导体“第一定律”始终指导着行业的决策,左右着行业的发展。摩尔定律作为预言,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都非常准确地预测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可惜,近年竟然失效了,这下全行业的人都要傻眼了,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未来该依据什么了,等着有个大神出现,告诉他们第二条定律。说回“八个叛徒”,跳槽也是一门技术活,八个人辞职的想法真是胜过任何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他们竟然在一张美元上签字署名,这种仪式感有点像我们古代的“投名状”(幸好不是八个人去杀一个人),放在今天要是有人在人民币上这么乱涂乱画,肯定会以故意破坏人民币问责,要负刑事责任的。

 

 

签字署名的那张美元还是前面那句话,天才的想法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这张美元作为“物证”,现在还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没有被“销毁”。办公司谈何容易,要有钱呐!于是他们找了投资公司的亚瑟·洛克(Arthur Rock),这个人被称为“风险投资业之父”,日后也是苹果公司的投资人之一,而且连同当时苹果公司的CEO约翰斯卡利,把创始人乔布斯赶出了公司,这就是另外的故事了。可能因为这个原因,电影《乔布斯》里把亚瑟·洛克(Arthur Rock)塑造成了无情势利的类似华尔街的金融人士。

 

 

“风险投资业之父”亚瑟·洛克(Arthur Rock)亚瑟·洛克不负众望、顺理成章地促成了新公司的投资,八个人从肖克利的公司出来后成立的公司就叫“仙童”(Fairchild)。

 

Fairchild,其实是费尔柴尔德家族的姓,亚瑟·洛克找了很多投资人都被拒之门外(肯定是因为当时的他没有使用微软的powerpoint软件做ppt),快要泄气的时候,有个救星一般的人物出现,谢尔曼·费尔柴尔德(Sherman Fairchild),只有这个人同意投资,因此公司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Fairchild。谢尔曼·费尔柴尔德同时也是IBM最大的个人股东,后来仙童的第一笔订单就是来自IBM公司。

 

 

说到这里,很多人好像都喜欢用自己的名字给公司取名,比如:博世、西门子、飞利浦、戴尔、森海塞尔、爱立信、波音、奔驰、福特、杜邦等。

还有我们中国的公司:李宁、雷允上。估计是过度自恋吧。

八个年轻人创办仙童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去改变世界,没有想到这个公司对硅谷将来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改变世界,那是他们的后辈,多年以后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其实八个“叛徒”的出走,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今天的21世纪,看看我们今天美国公司里的员工,不是都像蚂蚱一样跳来跳去吗。成立之后的几年里,仙童公司得到迅速地发展,像搭载了火箭一样。可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拿了投资人的钱,就要听投资人的话,在签订投资协议之初,费尔柴尔德同八位仙童半导体创始人约定,投资人拥有对仙童半导体的决策权,并有权在八年内以300万美金收回所有股份。后来,这位费尔柴尔德还真这么干了!在公司迅猛发展、展现极强盈利能力的时间里,大老板费尔柴尔德强制回购了“八叛徒”的股权,这样的做法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知道这样的老板当时怎么想的,怎么只能给兔子们大棒,不给萝卜呢!

在公司里给员工“吃盒饭”的结果就是,员工跳槽。“八叛徒”再一次要叛逃了。这一次,他们没有集体出动,而是单兵作战。可是“杀伤力”一点也不小。

 

 

 

Teledyne产品最早“叛逃”得是赫尔尼、罗伯茨和拉斯特,在1961年离开了仙童后,三人共同创办了Amelco也即是后来的Teledyne。

 

 

1962年,克莱纳离开,创办了Edex以及后来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凯鹏华盈(KPCB)。

 

 

到了1968年,诺伊斯带着戈登·摩尔与工艺开发专家安迪·格鲁夫(Andrew S·Grove)离开了仙童半导体公司,而由他们三人所创立的公司就是由仙童衍生出来的公司中最为人所熟知的IT业巨头——英特尔(Intel)。

 

 

提到Intel,就不能不提AMD。仙童销售部门主任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带着几名员工创立了AMD半导体公司,成为英特尔的主要竞争对手。之后陆陆续续从仙童出走的人,创办了很多公司,遍地开花,到2013年为止,由仙童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公司共达到了92家,几乎所有硅谷的半导体公司都源自仙童,他们都是仙童的子子孙孙。因此,仙童被称为“世界半导体公司之母”那“世界半导体公司之父”又是谁呢?不能不说,仙童真是一家神奇的公司。

 

 

“八叛徒”的出走,虽然繁衍了很多公司,却也导致了仙童的迅速衰弱,之后被卖给法国公司,后来辗转又被卖给美国公司,难以避免被卖来卖去的命运。

仙童半导体公司就象个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

——乔布斯就像乔布斯说的,仙童就像一只蒲公英,飘来飘去。后来呢?后来才有了Intel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CPU—4004处理器,与微软联盟,ARM,高通这样的半导体公司出现。再后来呢?再后来的故事都在《硅谷之火》这本书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