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发动机如何突破技术瓶颈?

军用/航空电子

379人已加入

描述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最近推出一款新型无人机,可以在恶劣天气中进行探测,甚至能在空中连续飞行数天。这款无人机配备了两个发动机,每秒转速高达14000转。其目的是为了对抗中国无人机的威胁,因为中国无人机可以长时间不间断地飞行。 对此,《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专家表示,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落后、供应链不稳、研发成本高等问题日益突出。
 

从“0”到“1”:发动机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以前中国人对航空发动机技术的了解,还停留在‘0’的阶段。”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院长罗荣怀说,过去我国航空发动机都是从国外进口,核心技术掌握不了,只能看别人的脸色。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打破了国外对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封锁。“‘飞豹’是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罗荣怀说,在该型飞机研制过程中,我国首次提出了大推力、高可靠性、低成本设计理念,并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刘建中说,“飞豹”飞机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高可靠性和低成本。

从“0”到“1”:攻克关键技术实现航空发动机重大突破

“我们要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垄断,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陈新民表示,只有掌握了关键技术,才能实现航空发动机国产化、自主化。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过组织开展航空发动机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了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与材料设计制造等核心技术,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先进涡扇发动机,掌握了复杂机载系统研制核心技术,使我国航空发动机总体设计、试验验证能力和关键部件制造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从“N”到“N+1”: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路径

从目前国际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航空发动机产业主要以“N”为发展主线,即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然后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先进的航空发动机,这是当前国际上的主流发展路线。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发展具有周期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阶段,二是自主创新研发阶段,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阶段。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在实现“N”向“N+1”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二是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材料的研究投入。  

结束语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航空发动机作为国家高科技制造业的代表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全球航空产业链中的地位。当前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仍面临着技术卡脖子的困境,但只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相信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水平将迎来新的突破,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