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电池率先进入量产装车阶段

电源/新能源

3438人已加入

描述

半固态电池已率先进入量产装车阶段。

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的乌云几乎笼罩了整个锂电产业链的2023年。

而年关将至,随着半固态电池装车量突破400MWh关口、并创下了超过40倍的单月增速,市场对于“动力电池进行成本与技术的迭代、进而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殷切期望,终于开始得到回应。

在本周公布的动力电池月度数据中,卫蓝新能源的装车量表现引发业内关注:2023年11月,该公司实现动力电池装车量约0.41GWh,环比上月的0.01GWh大增4000%,一举跻身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第12名、三元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第7名。

由于卫蓝新能源目前实现交付的产品即为半固态电池、且公司为国内实现半固态电池批量装车的主要电池厂商,该公司的最新装车数据也意味着,国内半固态电池的装车规模首次突破400MWh,产业化应用出现首次大幅提速。

今年6月,卫蓝新能源360Wh/kg半固态电池正式交付蔚来汽车;累计至11月,公司共完成半固态电池出货0.44GWh。结合蔚来汽车此前披露的“搭载150kWh半固态电池包”的信息来看,卫蓝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超2900辆。

除此之外,近日有更多电池厂、主机厂也纷纷在半固态电池赛道中释放出升温的信息。本周,蜂巢能源正式发布全球首款量产方形半固态电池(即二代果冻电池),突破了方壳中高镍掺硅体系膨胀的瓶颈,目前已进入A样开发阶段。

太蓝新能源半固态电池二期项目正式投产,规划产能达2GWh。中创新航半固态电池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500km,最大续航里程1000km,将于2024年四季度装车某外资豪华品牌。

主机厂方面,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也宣布了在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规划。其中,长安汽车计划不晚于2027年推动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电池的应用,广汽的目标则是在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搭载。

目前来看,作为全固态电池的过渡形态,半固态电池装车虽然在部分品牌、部分月份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增长,实现了先于固态电池进入产业化阶段,但其量产验证还有待深入与加速。

而成本仍是半固态电池实现大规模上车的最大阻碍。在锂电全产业链降本的主旋律下,半固态电池的产品竞争力正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业内认为,从终端和下游来看,整车厂和电池厂在2023年的降本诉求都愈发凸显,2024年或还将促使上游挤出10%-20%的降本空间。虽然半固态电池具备高比能、高安全性等优势,但由于其材料体系革新、制程工艺开发难度大,进展慢,成本高,生产规模小,整体成本也就还居高不下。

2023年,半固态电池的车规级应用虽然以C级高端电车为突破口,但由于成本高昂,车企还需要通过引入电池租赁模式来降低实际使用成本,包括岚图追光、蔚来汽车等。

蔚来曾公开表示,一个半固态电池包的价格相当于一辆ET5。也就是说,其搭载的150kWh电池包的成本接近30万元,换算为度电成本是2元/Wh,是当下铁锂电芯价格的4-5倍、三元电芯价格的2倍。另有行业报告显示,国内部分厂商披露半固态电芯成本高达3元/Wh。

不过,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也指出,随着半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半固态电池的理论总成本将与液态锂离子电池接近,最终实现差值小于0.1 元/Wh。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