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诞生

描述

自动驾驶渐进式路线的阶段性胜利。

苏州一位工程师,用7年时间抱回一个“港股自动驾驶IPO”。

今天,知行汽车科技(以下简称“知行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此次IPO,知行科技全球发售2211.6万股股份,中国香港发售股份221.16万股,国际发售股份1990.44万股;发售价为29.65港元/股。

截至12月20日中午12:00,知行科技总市值为66.65亿港元。

业绩方面,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知行科技的收入分别为4765.5万元、1.78亿元和13.2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27.2%。公司尚未盈利,2020年至2022年调整后净亏损分别为0.36亿元、0.34亿元和0.17亿元。

按2022年收入计,知行科技是中国第二大第三方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占率达26.2%;若将自研域控制器的整车厂计入,知行科技则是中国第四大整体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占率为8.6%。其中,前三家分别为特斯拉、德赛西威、蔚来。

在上市后,知行科技接受了「甲子苏州」的独家专访。问及上市的心情,知行科技CEO宋阳保持了一如往常的情绪稳定,“其实我对于上市这件事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上市对公司业务能起到好的作用,这对客户获取、人才获取都能起到助力。”

作为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知行科技的基调是务实。在自动驾驶行业里,不追求天马行空的幻想,更期待与合作伙伴步步为营、直至生态升级的终点。这反而成就了这家苏州企业,也构成了很多人对知行科技的第一印象。

1.工程师创业:不天马行空,但一定落地

相比上市时资本的狂欢汹涌,宋阳反而显得淡定如初。

回忆知行科技创立7年的历程,宋阳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话来描述心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作为公司创始人的宋阳曾任博世中国智能驾驶研发部创始人、原KSS主动安全中国区总经理,先后带领团队做了非常多乘用车的自动驾驶项目。

跨国公司16年的工作经验,给了他一个深刻启示:自动驾驶在乘用车上落地,核心就是工程化。

工程化,刻在了知行科技的创始基因里。

2018年初,国中资本执行总经理李程晟首次接触知行科技,他清晰地记得当时苏州知行团队一共只有26个人,前一年的营收也才100多万。但是小而全,“团队的完整度很高”。

这种完整度体现在创始团队不仅仅是单点突出,更是在硬件、中间件、软件算法,以及开发流程上打出一套组合拳。“要真正做到到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L2的落地,工程化能力非常重要,知行在这方面是有突出优势的。”李程晟补充道。

2018年,国中资本独家领投知行科技A轮融资,2020年B轮追加投资,经历了知行科技从第一款车型定点到量产收入突破10亿的艰辛与喜悦。

这不仅仅是国中资本一家机构对知行科技的印象。在元禾原点合伙人姜明达看来,知行科技是典型的工程师文化,同时也很务实。“创始人也许不会讲天马行空的概念与故事给你听,但他跟你说的这些事情,他会一步步地落到实处。”

这或与团队长年的产业经历有关。翻开创始团队的履历,每一位都在产业界“摸爬滚打”多年。

知行科技联合创始人罗红精通汽车电子控制器硬件开发,2015年加入KSS,一手建立硬件开发部;CTO卢玉坤,曾任博世智能驾驶研发部经理、原耐世特亚太区创新投资总监,还是国内首批ADAS及自动驾驶系统专家。

另外,截至今年6月末,知行科技共有250名研发人员,约占公司总人数的74.2%。

如此工程化的团队,构成了知行科技的底色:对汽车产业很熟悉,也能明确主机厂的诉求。姜明达认为这是知行科技很大的优势面,“他们一直在产业里与主机厂、与上下游同频共振。”

知行科技定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其拥有已商业化的L2级至L2+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正为整车厂开发L2至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是L2级至L5级自动驾驶的任务关键组件,身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大脑”,融合并处理来自汽车传感器的数据,以作出自动驾驶决策并触发车辆中的执行器。

域控制器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主要部件,图片来源:知行科技招股书

作为产业界跑出的一颗“自动驾驶新星”,知行科技引来了一众投资方的青睐。

自2016年12月成立以来,知行科技共进行过9轮融资,背后的支持者包括明势资本、理想汽车、国中资本、元禾原点、建银国际、中银粤财、国家混改基金、华强创投、永鑫方舟、讯飞创投、雅枫投资、HL Klemove、乾融控股、招商启航等知名机构及战略合作伙伴。

大后方的加持,无疑让知行科技的底气更足。这也是宋阳眼中办自动驾驶企业“很重要的一件事”。

“过去我们认为创业只要会做产品、懂市场,这就可以了。但其实后来发现,企业如何与资本市场相匹配,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研发投入非常重的自动驾驶行业。如果没有很好地定位产品商业化和资金投入这两件事情的交叉点,自动驾驶公司很难存活。”宋阳告诉「甲子苏州」。

招股书显示,2022年,知行科技研发投入达到1.04亿元;今年上半年,知行科技再度投入1.04亿元的研发费用。

“对于我们来说,做自动驾驶,必须要把握好什么时候该交卷了,而且它要分期分批地交卷。”

在这位工程师眼中,此次港股上市,也仅仅是其中一次分期地交卷。“现在上市的时间点对我们来说比较合适,这无关于股市行情的高低。到了这个阶段,知行科技需要跨出这一步。”

2.大客户依赖并非坏事,重要的是向前走

本次上市,“客户依赖”成为外界对知行科技最大的担心。

知行科技借着极氪量产的东风乘势而上。但同时,收入高度依赖吉利集团与智驾方案供应商Mobileye。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知行科技来自吉利集团的收入分别为9450万元、12.78亿元及5.16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53.0%、96.4%及95.0%;知行汽车为极氪提供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解决方案分别占总收入的48.2%、93.6%及93.5%。

这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极氪的智能驾驶方案由国际知名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提供,知行科技是Mobileye智驾方案的系统集成商。知行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Mobileye可直接与吉利集团合作,而吉利集团或Mobileye可与其他一级供商合作,甚至吉利集团也可以自行研发自动驾驶系统。不过,知行科技也表示,董事会认为该风险较低。

就像硬币的一体两面,对于早期初创公司而言,大客户不是砒霜,而是蜜糖。知行科技就是靠吉利这个国产主机厂“上了牌桌”。

在元禾原点合伙人姜明达看来,知行科技成立7年,在自动驾驶的小领域实现技术突围、在汽车安全的大领域实现订单突破,这并非易事,从前期产品研发到客户认证,到最后量产,天然需要很长一段周期。

“我觉得对知行科技来说,早期有大客户给他背书、认可他的这个产品、给他提供订单,这对一家年轻的Tier1来说是好事。”姜明达说道。

在宋阳眼中,掌舵一家自动驾驶企业,首先要“活下来”,其次才是“活得好”。资金与技术的平衡是考验判断力的一件事。也许前方忽而雨过天晴,但在下一个狂风暴雨来临时,需要运筹帷幄。

“尤其是像我们做汽车厂的这种ToB的业务,那我们先获得了一个客户的订单并让这个订单变得特别大不是坏事。”宋阳感慨。

当然,知行科技并不打算一直靠吉利停留在牌桌上。宋阳打出了另外两张牌:一张是推出新一代iDC Mid产品,研发实力升级,自力更生。

招股书显示,知行科技具有全面的自研能力,包括自研算法及软硬件协同设计能力,提供多种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产品,包括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及iFC产品(其包括一个由SoC支持的控制器及一个摄像头)。

宋阳告诉「甲子苏州」,过往与Mobileye的合作,对业务是一种促进。“有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环环相扣。

“我们在和Mobileye的合作推进基础之上,我们也和很多其他的芯片公司合作,这里面包括了软件、算法还有硬件一直到生产制造。直到知行科技全栈自研的iDC Mid产品推出,知行也打消了外界对于我们与合作伙伴绑定过深的疑虑,所以这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宋阳说。

域控制器

知行科技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流程,图片来源:知行科技招股书

宋阳打出的另一张牌,是拿下吉利之外其他客户的订单。

招股书显示,知行科技已收到来自不同主机厂的六份有关iDC Mid的定点函。知行科技是奇瑞汽车星途揽月及星途凌云车型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该车型搭载iDC Mid产品。截至12月4日,知行科技已获得与16家知名OEM客户相关的定点函,如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汽车等,覆盖车型超过30款。

这也意味着,iDC Mid将使知行科技的客户群体更加多元化,不再只是倾靠一棵大树。

从工程师创业到拿下大客户,再到技术升级、四面开花,宋阳带领知行科技走得每一步显得稳扎稳打,中途也力挽狂澜,但在宋阳看来“不是坏事,重要的是向前走”。

提到上市后的规划,宋阳脱口而出“公司主要是还会把钱投在研发上”。他看到了7年后的市场前景,并在其中寻找站位。

数据显示,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渗透率在飞速提升,由2019年的0.1%上升至2022年的2.6%,预计于2026年及2030年将分别达到23.8%及62.7%。

“所以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整个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对于我们来说,这时上市,一方面扩大公司的资本结构,另一方面扩大影响力、更好地获取客户。”宋阳透露,知行科技已经确定下来两条产品路线。

一条路线是以更大算力的芯片做高阶智驾,另外一条则是运用中小算力芯片做出价格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域控制器

知行科技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产品及特点,图片来源:知行科技招股书

这两条路线符合宋阳对自动驾驶的定位与理解。“如何把我们的高阶自动驾驶做到性能领先的同时,又能让这个高高在上的产品落地到10万元左右的乘用车上,而不只是在二三十万以上更贵的车中。”

“高级智驾,它应该在90%以上的车上都要装,这是我们最想做的一件事。”宋阳说。

3.“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知行科技上市,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自动驾驶渐进式路线的阶段性胜利。这也是宋阳认为现在自动驾驶行业最大的共识,“我认为对于知行科技来说,只有渐进式的路线是一条真正可以走的路线。”

过去几年,自动驾驶的实现路径存在渐进式与跨越式之争。渐进式路线是指从相对基础、难度较低的辅助驾驶入手,从L1逐步到L5;跨越式路线则是提倡直接研发L4、L5的高级别自动驾驶。

前者偏实用主义,安营扎寨、步步为营;后者更偏技术主义,追求一步到位,直抵科幻终点。

如今,大批跨越式的自动驾驶公司倒闭裁员,路径之争的答案呼之欲出。“自动驾驶公司的路线逐渐回归到渐进式方向。哪怕有一些布局了跨越式,现在其实他们也开始降维。”姜明达提到。

2022年,专注L4的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宣布与博世联合研发L2、L3级别的量产自动驾驶系统,并计划于2023年实现量产;L4级自动驾驶通用解决方案公司轻舟智航进入L2赛道;百度在推进Robotaxi大规模落地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Apollo领航辅助驾驶的量产落地。

今年以来,AI大模型深入各行各业。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宋阳显得乐观又冷静。“AI大模型对自动驾驶肯定有助力,但如何让AI大模型结合数据并且代入到自动驾驶里面?我觉得这是一个工程化的过程。”

在宋阳看来,AI大模型或是高级智驾,“都不只是是飘在天上”。它是一个大趋势,但落地需要一定时间。宋阳告诉「甲子苏州」,明年知行科技会量产选用更高算力芯片的iDC High。

这也将与市场上的方案作出差异化。“现有城市NOA的方案中,有很多都是比较贵的。而我们将运用独特的工程化能力,将成本做到现在市场上方案成本的1/3以下。”

谈到这,宋阳感慨“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在面对新兴的自动驾驶技术时,所有人刚开始都是新奇,继而有人探梦,有人务实。

宋阳回忆,十三年前开始做自动驾驶的时候,市场上并没有多少国产芯片,也没有大模型等等,还是一个很原始的状态,当时完全不能想象后来激光雷达会这么便宜。

“毕竟自动驾驶产业链非常长,而且接触特别广。横向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我们做的域控制器,这里面涉及V2X和地图的关系,涉及用怎样的芯片、软硬如何分离、如何国产化;纵向的话,车厂有自研的车厂,也有不同的芯片供应商,有非常多的上游供应商。比如模组,它的技术深度越来越深,我认为它是整个电动车里面,最复杂的一件事儿了。”宋阳说道。

对此,国中资本执行总经理李程晟认为,高阶辅助驾驶系统(ADAS)使得汽车成为可以自主决策及行动的智能体,这一技术实现甚至超越了智能手机兴起的交互式智能化。

知行科技上市后,宋阳发了一条朋友圈,没有豪言壮语,而是引用一句谚语——“独行快,众行远”,他期待知行科技能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乘用车自动驾驶产业化。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求知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求知的完成。对于知行科技来说,亦是如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