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锂电产业卷出新高度!
穿越不平凡的2023年,产能过剩的阴影将继续笼罩2024年。
近日,在2023高工锂电年会上,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表示,经历跑马圈地的上半场,锂电产业迎来乘风破浪的下半场。
从下游到上游材料端,锂电全产业链过剩已成产业界领袖们的共识,行业继续推进结构性产能清理并寻找新的市场增量空间成为锂电企业的共同出路。
从车端来看,旧车型、旧渠道已积累大量库存,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渗透率提升减速的情况下,燃油车车企和新能源汽车车企轮番降价,多数新能源车企在毛利+库存承压下直接导致亏损。
电池端来看,行业深刻洗牌下,头部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其中国内动力电池装机Top10的市占率近四年来每年市占率都提升近2个百分点,2023年1-10月Top10市占率已经达到97.6%,预计2024年Top10的市占率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对应的,龙头电芯厂商的强势表现给广大中小电芯厂商更大的生存压力,随着龙头厂商市占逼近极限,中小电芯厂商将直接淘汰出局。
材料端来看,一方面是下游强烈的降本诉求,另一方面是产能的超前规划和规模放量,导致供大于求的失衡状况持续。市场数据显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细分产业链目前的产能规划均远超于2025年市场的需求上限。加之,部分企业为推进规模降本能力,加快产能投建、爬坡的速度,使得产能过剩的时间节点提前,产能过剩的严峻性拔高。
由上述不同产业链环节、多重因素引发行业周期性变化,已经在电芯、隔膜、铜箔、碳酸锂等全产业链价格引发降价潮。
对于产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多位产业界领袖表示,产能过剩持续,2024年全产业链价格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行业深度洗牌下,锂电产业已进入“剩者为王”的时代。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表示,锂电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式的发展,而是蛇形的曲状。产业周期淘汰下,回归行业发展的主题和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技术和质量能力。
产业拐点何时将至?
从近期的材料价格表现来看,全产业链价格又开启新一轮下跌。
进入11月份以来:
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分别下跌为15.7%和15%,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跌7.1%;
电解液、三元材料(8系)和磷酸铁锂(动力型)、隔膜、人造石墨(高端)价格分别下跌4.5%、11.9%、11.9%、15%、5%;
磷酸铁锂方形电芯价格跌破0.5元/Wh,下降幅度约5%。
就目前的价格形势,行业的盈利水平快速倒退,加上不同环节锂电企业保市占、抢订单引发的价格战,行业的盈利实质已朝“二八定律”演进,即少部分企业真正实现盈利,多数企业已进入亏损状态。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所长于德龙在2023高工锂电年会上表示,就利润走势来看,电池盈利企业屈指可数。
价格走低背后,还有“量”的下降。
根据高工产研(GGII)的周期预测,随着产业链价格走低,行业产能利用率将进一步下跌,以电池环节为例,2024年电芯价格或进一步下探0.4元/Wh,届时锂电池整体产能利用率或将跌破50%。部分企业坦言,就锂电产业的增速来看,可能头部企业出现高于行业增速的增长,但是多数企业会面临零增长甚至负增长。
在市场拐点上,高工产研报告显示,到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产业产能利用率有望回升,周期拐点亦将显现。
不过,据高工锂电观察,在不同的产业链环节,不同企业面临的内卷程度和周期拐点亦有不同。总体来看,电池大厂的拐点周期到来更快,材料端更慢,主要也是受到行业需求传导的影响。
部分电池大厂表示市场回暖将在2024年一二季度会出现,届时也将带动设备订单回暖,装备端受益。
在材料端,正负极材料仍在血拼价格和成本,隔膜领域即将迎来产能规模放量,电解液等待锂价进一步下探,材料端的周期拐点或将出现在2024年下半年甚至2025年。
可以确认的是,锂电产业极致内卷下“剩者为王”。材料价格下跌和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波动,还将进一步对产业利润进行分配和再平衡。
走过价格“血洗”的2023年,在迎接2024年乃至2025年的产业拐点上,产能出清完毕,锂电产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基本定型。
极致内卷下的产业出路
“产能过剩是永恒的主题,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在2023高工锂电年会上,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如是表示。2023年初以来,产业界对市场回暖翘首以待。临近年底,多家产业界高层表示,尽管已经下修2023年的增长预期,但实际的内卷程度仍超想象。
这样的产业形势,也必将带来行业出清。对于锂电产业链的不同企业而言,也到了不得不“拼刺刀”的时候。
找寻极致内卷下的产业出路,多数产业界人士表示,一个是上下游快速的响应能力,另一个则是出海。
杨红新表示,在特斯拉、比亚迪带动,小米、华为等造车新势力接连入局的情况下,锂电产业已经到了重塑阶段,电动化是基础,智能化是关键。锂电产业跟进下游的进化速度,到了比拼快速响应能力的时候。
从下游新能源汽车的迭代速度来看,新能源整车的研发周期已经从三年缩短到两年,甚至是一年。整车迭代的加速势必导致旧产品、旧产能的滞销,对于锂电企业而言,势必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跟上下游智能迭代步伐。
另一方面,下游的降价诉求十分明确,产业链利润的重新分配成为必然。过去锂电产业链的利润主要由上游截取,从2023年来看,部分材料环节的利润仍显著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在行业的内卷推动下,上游产能大量释放,供应商增多,主动响应下游降本诉求是重要一环。
出海方面,近期中美、中欧、中日等合作持续向好,带来锂电产业国际市场升温。
从海外主流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来看,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均低于20%,部分主要工业化国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甚至低于10%。对比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海外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需要中国锂电企业填补产能空白。
容百科技联席总裁佘圣贤表示,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突破2000万台,到2030年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会在5000万台到6000万台之间。加上全球储能市场的飞速增长,将带来整个锂电产业的高速增长。目前,容百科技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已有2万吨正极材料在韩国投产了,并给国际客户供货。在欧美工厂,容百科技预计到2025年开始给欧美电池供货。
在出海方式上,中国锂电企业在海外募资、本土化工厂建设、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探索。不过,中国企业出海亦有多方面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是产业链配套,欧美锂电产业链的空白不仅仅需要电芯厂商出海,还需要材料、设备厂商的海外配套,从而强化整体供应链的实力。
其次出海时间点,海外锂电市场仍有窗口,但是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在吸引众多海外和本土企业的布局,产业出海要趁早。
最后,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提到,出海模式成其久远,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理念。在产能上要注意中国产能和日韩产能、欧美本土化产能的平衡;在价格上,要控制价格生态,避免恶性竞争;在经营模式上,要秉持“先进+绿色+文化融合”的理念,力求长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