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泛亚携手谷东科技开启汽车AR装配维修新模式

描述

据IDC报告,2023年全球在工业互联网上的支出将从2019年的7450亿美元增加至1万亿美元。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明显,汽车行业在生产、制造、运营、协作等方面成为数字化转型重要环节。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制造模式和业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未来,传统汽车厂商需要加强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更高效的协同和协作。通过智能化设备和大数据的支持,企业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更迅速的响应市场变化以及更好的利润空间掌控。 ​

上汽泛亚是国内领先的汽车设计开发中心,具备丰富的汽车研发和生产经验。谷东科技则是一家专注于AR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公司,拥有先进的AR技术和成熟的解决方案。双方的合作将AR技术引入汽车装配和维修领域,助力汽车行业实现全面提升质量、效率和智能化。

在汽车行业,装配和维修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装配和维修方式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

1. 纸质化装配工单不便于解放双手,影响效率;

2. 查验人员自由决定步骤顺序,容易遗漏,装配人员是否按照正确顺序安装;装配得每一步骤是否合格无法判定;

3. 纸质化作业指导,不够具象,查询手册费时费力,纸质化工单记录,不便于保存操作繁琐,难以管理和追溯;

4. 遇到⽆法判定的问题,需要爱多部门协同,等待专家回复,回复慢,效率低;​

通过AR技术,上汽泛亚可以实现电子化工单的植入和展示。装配人员可以通过头戴式眼镜查看工单内容,并根据语音操作指令进行装配工作。这种方式可以完全解放双手,提高整体装配效率。同时,作业指导书也可以支持文字、图纸、视频、三维模型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化展示,使装配过程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此外,AR技术还可以解决装配步骤顺序易遗漏的问题。通过实时数据化记录和全过程录制,每一步装配过程都会形成相应的工单记录,确保装配顺序的正确性。

同时,AI技术也可以辅助判断装配是否正确,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遇到无法判定的问题时,AR眼镜还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呼叫远程专家进行远程指导。专家可以通过现场工作人员的第一视角画面进行指导,并通过语音、标注等方式提供技术支持。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一对一、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谷东科技的AR数字化智造系统覆盖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以及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积极推动汽车全方位数字化升级,助车企实现降本增效的核心目标。我们将生产环节和制造流程数字化管理,将形成的生产数据进行融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生产大数据,供汽车维修和设计作为参考依据,从而让汽车从设计开始到生命周期的终止,全部的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链,形成真正的智慧生产。 ​

在汽车的智慧生产、维修中,AR的应用场景主要可分为针对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和一线作业人员的辅助作业。员工穿戴的AR设备可实时记录视野内的设备数据和人员行为数据,并上传至后台,后续一旦出现问题,可依靠AR系统对每个零部件、工艺制程、操作动作的数据进行追溯。在员工进行车喷漆、零件安装、接线等操作时,AR前端设备叠加上后台Al的能力,辅助员工判定喷漆颜色光泽是否达标、零部件是否符合正确的车型、安装操作是否正确等。

为了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和专业知识,车企每年都会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时间进行各种培训,如新车上市培训、售前岗位培训、售后维修技师岗位培训以及各类新员工培训等。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谷东科技AR数智化智造系统可以通过将虚拟场景与现实操作相结合,构建真实场景下的学习环境。该系统支持多种操作场景的模拟,涉及售前、售后、维修等多个领域。系统还支持多语言版本,确保培训内容能够真正地辐射到全球,进一步提高了培训的覆盖率和效果。

而在运营管理方面,日常运营主要涉及EHS巡检、故障上报、专家指导等环节。每个设备可能一天多次巡检,在巡检过程中,AR设备内嵌的巡检流程信息可实时指导员工按照标准执行巡检。另外,可通过AR设备,内嵌的专家系统在遇到故障代码时会进行识别,根据过往经验为现场员工推送多种解决方案。AR利用预防性检测的实时数据、知识图谱来提供实时技术支持的能力,其所对应的需求其实就是整个汽车制造行业在进行自我升级的过程中自然孵化而来。

这些能力本质上是在原有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带来业务模式的改变,而不是简单的由工具替换带来的业务提升,具备优化流程、提升组织协作能力和挖掘数据的价值,在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或者运营提供了更多数据接入端口的同时,也为数据发挥更大的价值提供了输出的端口。 

上汽泛亚与谷东科技的合作为汽车装配和维修领域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未来,AR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我们期待更多的汽车企业加入到这个领域中来,共同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的科技企业与汽车企业合作,共同探索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汽车产品和服务。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