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静电放电有几种主要的破坏机制 ESD失效的原因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ESD静电放电有几种主要的破坏机制 ESD失效的原因 

静电放电(ESD)是由于静电的积累导致电荷突然放电到不同电势的物体上而引起的一系列现象。ESD可能对电子设备和电路产生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对于电子行业来说,理解ESD的机制和原因至关重要。

ESD静电放电的主要破坏机制有以下几种:

1. 瞬态击穿:当静电放电的电压超过了设备或电路的击穿电压时,就会发生瞬态击穿现象。这导致当量形成电流,可能瞬间破坏晶体管、绝缘层等关键元件。

2. 热击穿:静电放电引起的高电流和瞬时高温可能烧穿晶体管或金属线等电子器件。这种情况下,电子器件的热容量不足以稳定温度,导致物质本身的热膨胀和损坏。

3. 电压压倒:当静电放电过程中的高电流通过线路、连接器等器件时,可能引起电压压倒效应。电压压倒意味着设备或电路的工作电压被过高的电流击穿,导致电子元器件故障。

4. 电压转峰:静电放电可能会引起电压快速上升或下降的转峰,超过了设备或电路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这种电压转峰可能导致电子元器件的电气性能变差或损坏。

ESD失效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1. 人体静电:人体静电是最常见的ESD失效原因之一。当人体与电子设备接触时,可能通过触摸、摩擦等方式产生静电,静电电荷通过身体释放到设备上,引起设备故障。

2. 外部静电:除了人体静电,还有其他环境因素会导致ESD失效,如高温、低湿、空气干燥等。这些因素增加了静电放电的风险,并导致设备故障。

3. 工艺缺陷:ESD失效可能与制造过程中的工艺缺陷有关。例如,器件封装过程中的气泡或杂质可能导致局部冷却或局部突然放电,引起设备故障。

4. 设计缺陷:设备或电路的设计缺陷也可能导致ESD失效。例如,电线的布局不合理、防护措施不足等都可能增加ESD的风险。

综上所述,ESD静电放电的破坏机制包括瞬态击穿、热击穿、电压压倒和电压转峰。ESD失效的原因可以是人体静电、外部静电、工艺缺陷和设计缺陷等。为了防止ESD失效,工程师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静电接地、静电消除器、防护罩等。同时,在制造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合适的测试方法也能减少ESD失效的风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