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产数据库正酝酿新变局!

描述

随着互联网、5G、AI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数据的持续激增,数据资产的核心价值正在凸显,大数据时代数据库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增长。

作为数据存储、处理、分析的关键系统,核心基础软件之一,数据库对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据 Gartner 统计,2017年我国数据库软件市场规模为120亿元。据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为833亿美元,我国数据库市场规模(包含数据库服务、安全等周边生态)为59.7亿美元(约合403.6亿元人民币),占全球7.2%。6年时间内,我国数据库软件市场始终保持平稳增长,且增速呈现递增趋势。预计到2027年,我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286.8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6.1%。

在市场增长与技术升级的双重机遇推动下,众多国产数据库在市场上涌现。奥星贝斯的 OceanBase、华为的 GaussDB 以及传统的南大通用、人大金仓等“老四家”最被人所熟知。但也有很多新兴数据库企业,找准了更加细分的赛道,以其优势打开局面,有的甚至登上了技术创新的高地。如福建星瑞格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瑞格”)日前发布的新型数据库产品“SinoDB V16.8”,旨在打造具有行业特征的专用数据库,满足党政、金融、通信、能源、物联网、智慧园区等传统业务场景下的数据库替代需求,为业务连续性提供重要数据保障。

技术创新涌动、市场竞争加剧......可以预见,2024年国产数据库产业正在酝酿新变局。

一、国产数据库的四十年突围之路

作为数字经济的“根技术”,数据库的重要性不亚于芯片。人们每天的社交、餐饮、游戏、支付、打车等日常活动,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程序应用,它们的背后,都离不开数据库。正是这样的关键性决定了数据库必将朝着国产化的方向发展。而数据库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数据库产品是以一个销售商品的概念进入中国。七十年代中期,甲骨文(Oracle)公司成立并收获了美国海军、中情局、国家航天局等一批用户,迅速走上正轨。彼时,神州大地万物复苏,中国计算机学会敏锐把握到了科技的脉搏,在黄山召开了第一届数据库学术会议,数据库学科在中国形成。可惜的是,这个时代中国的数据库技术,始终囿于高校和科研机构里。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数据库技术大规模进入中国,本土数据库企业相继成立,但因规模较小、发展环境不利,市场主导权仍在国外企业手中。

2000年后,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我国IT巨头在应用方面几乎都做到了第一,但各大科技企业的核心数据库C位仍被Oracle与MySQL等国外产品牢牢把持着,国产数据库只能占领一些缝隙市场。不甘落后的互联网龙头开始入局数据库领域,自主研发数据库产品,让国人逐步树立了对国产数据库的信心,本土企业则利用学习开源产品的契机,进行创新改进。之后,中国数据库相关论文不断发表,技术自主能力逐步增强,国产数据库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

近10年,中国数据库产业在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后迎来了第三阶段“黄金时代”。相关行业标准出台、理论技术不断创新、产品形态日益丰富、产业生态加速变革、产业热度持续升温......均预示着国产数据库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创新都能带来产业革命,当前国产数据库繁荣发展的背后也有隐忧。从互联网掀起的“去IOE”浪潮到国产替代如火如荼,数百家数据库企业喷涌而出,百花齐放却也带来了高度的碎片化。想要在激烈竞争脱颖而出,国产数据库企业需要瞄准细分赛道,尽快在技术创新和业务落地上找到突破口。

二、国产数据库新势力的破局之道

机会永远属于敢于破局的人。

金融业数据库使用情况一直是数据库产业发展的风向标。1998年,IBM DB2、Informix在金融核心系统落地商用,奠定了此后20年大小机在核心系统的格局;如今,金融业成为大小机下移的急先锋。随着近年来数据库国产化工作推进,国产数据库在金融业IT系统需求火热。

据金融信息化研究所2022年编撰的《金融业数据库供应链安全发展报告》显示,当前银行业办公系统与一般系统,中国产数据库使用比例已突破50%,但在核心系统使用比例仍在15%左右;而在证券和保险业,非核心系统国产数据库使用比例均低于30%核心系统低于20%。要知道核心系统与非核心系统数据库采购价格有倍数差异,无法突破核心系统可能使许多数据库厂商难以形成商业正循环,最终影响到其业务连续性。

2023年,某头部保险公司历时5年完成了总部及所有分公司上千套核心系统国产数据库替换,同时实现了所有小机下移和全国产平台的尝试,综合性能提升至原系统四倍以上。这其中,本文之前提到的星瑞格SinoDB功不可没。

注:福建省星瑞格软件有限公司是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全资子公司、福建省国有企业中唯一一家基础软件企业,专业从事国产数据库产品研发和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星瑞格不仅做到了,且连续服务5年未宕机。而近日,在福建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大会上,星瑞格又重磅发布兼具高并发性、高稳定性、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的新型数据库产品“SinoDB V16.8”,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数据库更多的可能性。

数据库

SinoDB V16.8是星瑞格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一款成熟稳定、自主可控的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一方面,它具备成熟的多进程+多线程运行时架构,保证系统充分利用硬件计算能力的同时,具有稳定的性能,使系统在高并发负载、连续运行状态下,吞吐量指标TPMC值随业务压力而产生的波动几乎无感。

另一方面,它具备基于日志的内核级高可用技术,可构建高效的共享存储集群和可靠的主备集群,支持算力故障和存储故障的连续自动转移,实现秒级切换(RTO<30s),保证数据零丢失(RPO=0),以此为基础的“两地三中心”容灾高可用方案,进一步为业务连续性筑牢数据支撑底座。

此外,SinoDB BizWrapper技术的创新可以为行业用户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通过SinoDB的BizWrapper技术,开发者可以定义具有业务特征的数据类型、基础元数据、业务逻辑等封装到SinoDB的数据库服务端,形成面向特定行业业务的专用数据库产品;把原来不得不在应用系统中实现的业务逻辑下推到数据库层,降低用户业务系统的复杂度,简化应用开发过程,更适应低代码开发的要求;缩短业务数据的处理流程和网络间的传输,实现基于全库数据的库内运算;减少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基于以上技术,星瑞格与开发者共同完成或正在开发中的组件有:全文检索组件、时间序列引擎、国际海事地图组件、某行业BIM模型组件、某行业图像识别组件等。

数据库

在安全性、自主性、产品性能方面SinoDB V16.8也已获得“官方认证”。经测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为星瑞格展示并说明了供应链风险分析报告、开源代码检验报告、核心代码对比报告、知识产权风险分析报告;电子标准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出具了集中式数据库符合性检测报告、GB 18030-2022《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检测报告以及国标GB 18030-2022 最高等级认证;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出具了星瑞格SinoDB V16.8性能效率确认测试报告、可靠性确认测试报告。谈及这款数据库产品,星瑞格副总经理杜国旺表示,它代表着星瑞格最新的基础软件技术攻关成果,也意味着星瑞格在年初“福建省基础软件技术攻关誓师大会”上立下的“国产基础软件技术攻关”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数据库

从原型创新到技术自研再到行业落地,在国产数据库发展第三阶段入局的“新势力”——星瑞格用自己对数据库行业的专注与努力走出了一条阳关大道。

结语

随着国家提出的”2+8+N“行业信创自主应用体系逐步落地,用户的部分需求将从通用转向结合实际需求的专用化、定制化产品,而数据库产业是一个优势积累型的市场,一味追赶永远无法实现领先,唯有通过创新开辟新赛道,才有机会改变格局。

2024年,在国产数据库新变局下,我们期待更多的破局者!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