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近日,多家外媒发布消息称,EDA龙头企业新思科技(Synopsys)已提交收购工程软件供应商安世(Ansys)的要约,Ansys收到的报价高于每股400美元,因此收购总价接近350亿美元。如无意外,这笔收购将会是2024年里半导体产业标志性大型收购之一。
并购是EDA产业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纵观全球EDA三大企业(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门子EDA)的发展历程,并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这一产业定律在国内目前并未很好地起到作用,反倒是国内EDA公司数量在飞速上涨,并购事件却是寥寥。
EDA公司不在量多
如果说哪个产业并不以数量取胜,那么EDA产业肯定要算一个。EDA是一个强者恒强,强者拥有非常高护城河的产业,因此国际EDA三大家对这个产业有非常强的控制力。
实际上,这和EDA的本质有关系。回顾EDA发展史,还要追溯到1980年加州理工学院教授Carver Mead和全录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程式设计师Lynn Conway共同发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导论》论文,这是EDA起源的标志事件之一。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导论》提出了通过编程语言进行芯片设计的创新思想,随后才诞生了VHDL和Verilog等工具。随着专用集成电路或 ASIC 的诞生,设计人员发现,EDA工具需要一个标准化的流程和元器件库,这样就可以大幅提升芯片设计的效率。
随后,EDA产业确定了扩展、兼并和收购的发展路线,新思科技、Cadence和Mentor(现为西门子EDA)开始快速崛起。随着并购不断进行,设计人员发现,更大规模、功能更强大的EDA工具,能够支持更大规模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同时设计效率也更高,系统设计会更加简单。因此,当前的EDA工具已经完成了设计、制造、封装的全覆盖。
在这个过程中,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门子EDA都经历了大量的并购事件。就以新思科技来说,自1990年开始该公司对外收购Zycad之后,接下来30几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并购史。其中,有官方声明和报道的就有数十起并购案例。有统计数据显示,新思科技发展至今并购数量超过了80次,为EDA三大家中最多。这些并购中,除了上面提到的350亿美元拟收购Ansys这样的大型并购之外,最经典的并购案例当属2002年新思科技8.3亿美元收购Avanti公司,当时后者刚与Cadence结束专利诉讼,此后新思科技不再是只占前端,而是补齐了数字集成电路 EDA 全流程所需要的团队和技术。
并购不仅意味着EDA工具规模的增长,同时也让EDA工具能够融合更多的技术。EDA的主要创新并非算法创新,而是创新性地将现有算法应用于更多场景,或者是以先进技术来提升当前算法的效率,无论何种目的,并购融合都是主要的途径。
国产EDA的并购难题
区别于EDA三大家的体量增长,国产EDA产业的发展特点是数量在飞速上涨,和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呈现一样的特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关键词为“芯片设计”和“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共有16.83万家;国内现有EDA公司超过70家,居全球首位。
那么,为什么国内EDA企业不去效仿EDA三大家以实现快速的扩张和增长呢?答案在于能力不足和价值不够。笔者此前写过一篇国内EDA全流程发展的内容,其中提到,华大九天、概伦电子、芯华章都已经实现了EDA全流程覆盖,同时合见工软和鸿芯微纳等公司也在朝着全流程去发展。不过,我们的EDA全流程才刚刚跑通不久,在芯片设计产业的验证还很有限。也就是说,国内的EDA企业目前还不太清晰哪些环节是下一步要着重补强的,因为相较现有EDA三大家提供的工具而言,全流程都需要补强。那么,从工具本身来说,国内相对体型较大的EDA公司,目前在工具层面还没有达到发起并购的时间点。
第二点在于消化能力,从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门子EDA的并购来看,很多时候并购过来的工具并不值那么多钱,团队和客户反而价值更高。不过,对于国内的EDA企业而言,现阶段并购有高质量客户的EDA企业先不说标的较少,且基本属于“蛇吞象”,容易给企业发展造成难以承担的负担,且并购过来的团队也容易打乱原来的团队部署和产品策略。
再说标的质量。从国际环境来说,国内EDA公司很难从国际上找目标并购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的关注以及企业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保护,大概率会让这类型的并购胎死腹中。而看回到国内,国内目前差不多70家EDA公司,绝大多数都在做点工具,这些点工具很多都是依附于新思科技、Cadence和西门子EDA的工具链。这就导致发起并购的一方,如果真的感兴趣,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了解工具,看看是否能够和自己的工具匹配,这和EDA三大家瞄准市场第四来并购的策略,在效率上相差甚远。
因此,总结而言,国内EDA产业还没有到并购整合的时间点,大部分国内EDA公司过于依附EDA三大家也会让并购的价值降低。现阶段,国内EDA企业只是数量多,但是以自主创新和全流程为使命的却很少,那么能够发起并购的企业也不过五指之数。只能说,国内EDA产业发展还处于早期。
结语
如果不考虑到外围因素,实际上我们是不需要国产EDA工具的。不过,现在的情况是我们不得不打造自己的EDA工具。从发展逻辑来说,EDA产业发展离不开扩展、兼并和收购的发展主线,只是从发起并购方和被并购方来说,国内EDA产业还不到这个时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