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模块的内部结构介绍

描述

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高输入阻抗、低导通压降和高电流容量等特点。它结合了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BJT(双极型晶体管)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转换器、电机驱动、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领域。

IGBT模块主要包含散热基板、DBC基板和硅芯片(包括IGBT芯片和Diode芯片)3个元件,其余主要是焊层和互连线用于连接IGBT芯片、Diode芯片、电源端子、控制端子和DBC(Direct Bond Copper)。

IGBT模块

IGBT 剖面图

IGBT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截止状态、放大状态和饱和状态。

截止状态:当IGBT的栅极电压为负时,栅极下方的P型基区被耗尽,形成一个阻挡层,阻止了N型发射区和P+集电区之间的电流流动。此时,IGBT处于截止状态,不导通电流。

放大状态:当IGBT的栅极电压逐渐上升至正值时,栅极下方的阻挡层逐渐变薄,允许更多的电子从N型发射区流入P+集电区。随着栅极电压的增加,电子数量增加,电流逐渐增大。此时,IGBT处于放大状态,导通电流。

饱和状态:当IGBT的栅极电压继续上升至足够高的正值时,栅极下方的阻挡层完全消失,N型发射区和P+集电区之间的电流达到最大值。此时,IGBT处于饱和状态,导通电流达到最大值。

IGBT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较低的导通压降和较高的电流容量。此外,它还具有较快的开关速度和较好的热稳定性。然而,IGBT的缺点是成本较高,且需要专门的驱动电路来控制其工作状态。

总之,IGB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转换器、电机驱动、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领域。它的内部结构包括P型基区、N型发射区、P+集电区和N+缓冲区等四个区域,通过多层的PN结和金属电极相互连接。IGBT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截止状态、放大状态和饱和状态三个阶段。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