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电池大厂深度布局全球电池回收已成趋势。
电芯头部企业正加快对电池回收业务的布局。
近期,由国轩高科董事长实控的合肥轩鑫循环科技有限公司50GWh电池回收项目环评获批,建成后预计年处理35万吨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和2万吨正负极片。
在此之前,国轩高科已在多地进行了电池回收业务布局。2023年3月,国轩高科与日本爱迪生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开拓日本储能和电池回收市场;2023年7月,国轩高科与大众合作在德国建设电池工厂,并在电池梯次利用和电池回收方面开展合作;2023年8月,国轩高科与斯洛伐克电池制造商InoBat合作,就生产废料和报废电池循环再生产进行探讨。
至此,国轩高科在电池回收方面已实现“国内+国外”两步齐行的布局态势。
不仅仅是国轩高科,在推进“国内+国外”电池回收业务布局方面,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都已经深度推进。
宁德时代在国内已有邦普循环等大型电池回收企业的基础上,正与欧洲、北美伙伴商建立本土化电动汽车电池回收站。
亿纬锂能则在推进国内金泉新材料的电池回收合作之余,与北美最大的锂电池回收商Li-Cycle签订合作备忘录,探索海外工厂电池废料的循环利用。
相比于以往,电池回收业务主要由于国内锂电材料厂商谋划,如容百科技、格林美、华友钴业、天奇股份,均已深度布局海内外的电池回收业务。
容百科技早在2013年和2022年在韩国投资了三元正极材料废料回收企业TMR和JYT;格林美则在2018年在欧洲建设镍资源工厂,2020年在韩国设立电池回收工厂。
如今随着产业链整体出海的形式演进,在推进国内到国外的电池回收业务布局上,已越来越多电池企业亲自下场。
其原因也在于,一方面在于制造当前磷酸铁锂、三元电芯的核心关键材料,碳酸锂、氢氧化锂、镍、钴、锰占据电芯的主要成本。在过去数年时间里,镍价、锂价相继飙升,也直接引发中下游在由供应链传导带来的成本隐患。
电池回收作为未来锂电池制造的重要原材料来源,宁德时代预计,未来退役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将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对于电池企业而言,深度布局全球电池回收业务将进一步保持核心原材料供应链的多元化,并推进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体化,进而增强锂电企业的产业链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则是锂电企业基于产业大规模出海,破除贸易壁垒,适应海外供应链本土化的生产要求。作为国内锂电产业出海最重要的两大市场,欧洲和美国已经接连发布了《新电池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IRA法案)。
欧洲新电池法于2023年7月28日正式生效,就电池回收效率和本土化采购比例做出明确规定。美国IRA法案亦提到本土建设的电芯工厂在本土化材料采购比例将逐年提高。正因此,国内电芯企业在推进海外建厂,推进循环利用和本土化材料供应,电池回收也成为重要一环。
审核编辑:刘清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