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近场通信标准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

描述

NFC近场通信技术提供了一种短距离通信格式,以实现低数据速率的传输。

使用近场,可以在射频载波中传输频率为13.56MHz的有效感应数据,但是通过使用近场而不辐射电磁波,信号的传输距离很小。

通过限制信号传输的距离,可以带来高水平的安全性,尽管需要其他形式的安全来确保系统免受所有形式的黑客攻击和欺诈。

天线和磁场

由于近场通信使用的频率,NFC为13.56 MHz,因此使用基本的天线理论可以确定半波偶极子的近似长度为10.5米。这将辐射出高水平的电磁场。

这对于手持设备来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它们可能具有直径为 20 厘米的环,尽管这将取决于所使用的设备,并且可能更小。

这大大减小了范围,并将场限制在具有短范围的感应场。

NFC技术射频接口

NFC近场通信是一种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无线技术。它在全球可用且不受监管的 13.56 MHz 频段内以 13.56 MHz 的频率工作。因此,在这些频率上运行不需要许可证。

除此之外,使用NFC的无线电传输是半双工的,因为同一通道用于发送和接收。此外,为了防止两个设备一起传输,它们运行所谓的先听后说协议。只有当设备之前侦听检查没有其他设备正在传输时,它们才能传输。鉴于涉及的短距离,NFC使用的协议不需要像其他无线协议那样全面。

当两个NFC设备组合在一起时,它们之间会建立连接,因此将两个设备关联起来没有困难。当两个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约 4 厘米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尽管实际距离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已经看到最大通信距离为 20 厘米的数字。通过这种方式,简单的挥动或触摸就可以建立NFC连接。由于传输范围非常短,因此支持NFC的交易本质上是安全的。

为了提供标准接口,NFC技术的底层遵循正常的ISO标准。

NFC技术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是 106、212 或 424 kbps。应用程序本身设置初始通信速度,但以后可能会根据通信环境和要求进行更改。

NFC 技术设备类型

NFC近场通信标准定义了两种类型的NFC设备。它们被称为通信的发起方和目标。顾名思义,发起方是发起通信并控制数据交换的设备。目标设备是响应来自发起方的请求的设备。

NFC近场通信标准定义了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

主动通信模式: 在有源NFC通信模式下,两个设备都会产生一个RF信号,并在该信号上传输数据。

被动通信模式: 在这种通信模式下,只有一个NFC设备产生射频场。作为目标的第二个无源设备使用一种称为负载调制的技术将数据传输回主设备或启动器。

除了NFC操作模式外,还定义了三种通信模式:

读/写: NFC近场通信中的这种操作模式允许应用以NFC Forum定义的消息格式传输数据。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并不安全。还需要注意的是,非接触式通信 API 支持此模式

NFC卡仿真: 此 NFC mo 使 NFC 设备能够像标准智能卡一样运行。在此模式下,数据传输是安全的,非接触式通信 API 也支持该模式。

对点: NFC中的第三种模式是点对点模式,它支持设备到设备的链路级通信。值得注意的是,非接触式通信 API 不支持这种 NFC 通信模式。

NFC 标准和功能

随着近场通信在许多应用中被广泛接受,该系统已被许多全球公认的标准机构标准化。NFC 的标准已被 ISO (18092)、ECMA (340) 和 ETSI 接受。此外,NFC还兼容飞利浦的MIFARE®(ISO 14443 A)和索尼的FeliCa智能卡协议。

NFC技术现在已经发展成熟,并被纳入许多形式的非接触式数据传输中。现在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在支付卡和票务系统中,用于进行快速和简单的交易。尽管NFC技术起源于RFID,但NFC使用近场来影响其通信链路,因此它非常不同。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