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区充电桩如此难以推广和应用?

描述

小区充电桩,为何这么难?

买了辆新能源汽车

物业却告诉我不能在小区安装充电桩

这位网友的经历,每天都有人在上演,甚至闹到打官司的地步。

有数据显示,随车配建的私桩比例不足50%,这就代表超过一半的新能源车主只能花高价去外面的充电站。

但这就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初衷背道而驰。

为何不能像手机一样,新能源汽车在家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充就充呢?

关键问题

对于车主来说,核心需求在于充电便捷和经济便宜;

对于政府来说,它聚焦于用电的安全性和充电桩的统一管理;

但由于老旧小区变压器容量不足,车主在小区安装私人桩的申请被拒,就只得花高价前往外面的充电站,且待上30分钟才能回家。

或者是违规将充电桩接在家用电表后,但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并且由于每个私桩的施工不统一,管理难度加大。

这就造成车主与政府之间的需求发生冲突,没有办法交集。

充电桩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政府提出统建统管模式。

充电桩运营商闪亮登场

运营商能够做到建设统一标准的充电桩,保证用电的安全性和施工的规范性。

并且一个小区,政府只需要管理一个责任主体即可。

换句话说,有啥事儿,政府只找运营商,不必再与充电桩散户对接,管理难度大大减小。

对比外面的充电站,小区充电需求稳定,且用户群体集中。

换句话说,运营商不用打价格战、担心用户集体"跳槽",属于躺着赚。

因此,运营商和政府之间产生了交集。

充电桩

再来看运营商与车主之间,前者希望可以快速回收成本,持续盈利。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得让后者"负重前行"。

运营商提供充电桩,让车主拥有使用权,以运营维护的名义,正当收取服务费。

以成都为例,服务费普遍为0.35元/度,但某些安置小区高达0.6元/度。

tips:北京服务费0.8元/度

按照每周30度电计算,一年仅服务费就至少需要500元。

而电费,则要看当地政策,有些实行工商业电价,有些实行居民峰谷电价。

但无论哪种,车主每年至少都得多付几百元。

千万不要认为几百元不多,可别忘了车主们的购买初衷。

另外,运营商建设的充电桩都集中在同一块区域,车主们不能实现在自家停车位即插即走。

甚至发生充电需排队,充满电后还得下来挪车的情况。

运营商虽提供了充电服务,但在便捷性和经济上不能很好地满足车主需求。

因此,虽然统建统管模式提出好几年了,但渗透率依旧很低。

为了解决居民充电难问题,统建统管的大旗必须由政府来扛、来主导,而不是运营商。

怎么做

道理都明白,但怎么做却无从下手,要是有一份学霸的作业可以抄该多好。

在2023年的5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已印发《北京市居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统建统服”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方案》提出着力解决居住区有车无停车位、无私人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难"问题。

准备利用两年时间,打造一批"统一选址原则、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的"统建统服"充电服务试点。

为居住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三个5"的用户体验—找桩距离不大于500米、服务费不高于0.5元、排队时间不长于5分钟。

政府方面,建立"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制度,建设场地、奖励补贴、绩效考核,缺啥补啥。

运营商方面,按照相关标准建设充电桩,并提供日常运营服务。

往上对接政府,往下连接车主,除了服务费,做得不错还有奖金拿。

车主方面,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老旧小区由于车位数量、产权、容量等各因素的存在,难以做到车桩比1:1。

因此,在自家小区充电,车主得退一步,只要排队时间不长于5分钟,找桩距离不大于500米,便捷性上也是能接受的

用车经济性上,既然是统建统管,必定存在服务费,不过较比商业场地,每度电最低少0.3元。

同时,政府加强统建统管模式宣传,提高车主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降低抵触情绪。

这样,车主与运营商才能产生交集。

政府实现了用电的安全性和充电桩的统一管理,运营商可以快速回收成本,持续盈利,对比商业场地用电,满足车主的充电便捷和经济便宜。

三方才能乐呵呵地产生交集,形成正向循环,彻底解决居民充电难的问题。

充电桩

等北京试点结束后,估计全国就会开始抄作业,到时小区充电市场从蓝海变为红海,又将迎来一场残酷的战争~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