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理想L7却只卖半价?这家新势力,会成为今年的黑马吗?

描述

前段时间,我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张图,名为《新势力死亡名单》。

零跑

这茫茫多的LOGO里面,有像威马一样曾经风光过,到现在马上要垮台的,也有赛麟、拜腾这种起步还没把车造明白就凉凉的,也有像恒大这种苟延残喘,肯定没救的。

当然,也有我听都没听说过的。

经过一轮又一轮洗牌之后,除了刚刚入局的小米汽车以外,“2014届”造车新势力活到现在,且暂时不存在重大生存危机的,只有理想、蔚来、小鹏、零跑、哪吒这5家。

论2023年全年成绩来看,狂销37万辆的理想毫无疑问是最大的赢家,已经处于断层式领先了。

零跑

而另一家进步特别大的“黑马”,是零跑汽车。其2023全年交付量达到了14.41万台,已经悄无声息的超过了小鹏,愣是挤到了第三的位置,属于闷声发大财那种。

从具体月交付量来看,零跑汽车在最近几个月发挥尤为出色,连续3个月都达到了1.8万辆以上。

零跑

毫无疑问,对于零跑汽车而言,2024年的首要目标就是冲击这近在咫尺的2万辆大关。

当然,零跑也明白,光靠现有的产品体系,想要稳赢竞争激烈的2024,肯定是有不小的难度的。

于是,在1月10号零跑出牌了,推出了现阶段最能体现零跑技术水平的新车型——零跑C10。

其实上市之前,我对C10这款车是有些担忧的(价格的事,我们待会再说)。

首先,这车命名就是个大问题,必须要吐槽一下!

零跑目前C字辈的车一共有两款C11和C01,再加上C10,未免有些容易让人混淆了。

或许,这种命名方式是为了致敬二进制,来体现自身理工男的气质?

另外C10和C11的定位都是中型SUV,除了前者轴距略短、外观内饰设计略有不同以外,两款车在尺寸上也比较接近,也就差个几毫米。

零跑

难道……零跑也向理想看齐,学会用“套娃”大改款了?

但从发布会上的信息来看,事实并不是这样。新款C11会在3月份推出,届时C10也将上市交付。所以至少对零跑自己来说,C10跟C11就是不同的两款车。

这就不得不详细谈谈零跑C10跟C11那些表象上不太能看出来的区别了。

关注车圈的朋友,会知道零跑在去年9月曾经远赴德国,参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慕尼黑车展,而那场零跑展厅的“C位”车型正是C10。

在当时零跑就已经透露,C10是零跑首款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在欧洲会借助Stellantis集团的渠道和资源进行售卖。

相比C11这个主打国内市场的车型,C10想要卖到国外去,必须得符合全球碰撞标准才行,所以C10从设计上就是照着满足欧洲和美国的5星碰撞标准去造的。

说白了,就是C10比C11更“皮实”了。

零跑

除了市场定位不同以外,C10也拿出了零跑目前压箱底的技术,“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

零跑

纵观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历程,从大趋势上基本上是从分散式、到域控制、再到中央集成式转变。

想了解的小伙伴,戳这里:“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来了!电子电气架构,竟然比机械素质更重要?

简单来说,分散式电子电气架构广泛应用于传统燃油车上,其特点是车上的各种功能控制器都是分散在车的各个部位的,而且数量众多,少说也得有500多个,控制器与控制器之间基本上没什么交互。

如果想要给车增添新的功能,比如弄个中控大屏什么的,只能找后市场拆车重新设计内部走线布局,非常麻烦。

后来,特斯拉开创式地搞出了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以往大量零散的控制器被整合成了前、左、右3个区域控制器。

其中前域控制器负责车身控制、电池热管理、智驾传感器等等,左域控制器负责仪表盘、座椅调节和车门窗,右域控制器负责空调、高位刹车灯、电机油泵等等。

其带来的好处在于,一是线束和传感器成本降低了不少,二是智能化体验的提升非常明显,车内很多功能都可以互联互通了,OTA升级也成了可能。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新能源车,采用的也都是这种域控制的电子电气架构。

而零跑C10的四叶草架构则更进一步,把原本动力、座舱、车身、智驾这4个域控制器、以及左右后3个域控制单元整合到方盒子里,构成了一个“中央超算平台”。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相当于八爪鱼,用好几个大脑来控制同一个身体,而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相当于哺乳动物,只用一个大脑来控制身体。

所以理论上来说,这种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是比域控制更先进的。

零跑

回归到体验,它的好处有几个。

首先是OTA升级更无感了——座舱仅用时7秒就能OTA下载和安装,1秒就能实现新老系统的切换,大幅减少OTA对于用户用车体验的影响。

零跑

而且C10用到了高通8295车机芯片,配合5nm的制程工艺和30TOPS的顶级算力,车机流畅度肯定会有不小的提升。

不过有一说一,现阶段搭载8155的车机基本上都能保证流畅了,优化好一些的甚至不需要这么高规格的芯片。那为何零跑C10要上8295车机芯片呢?

这就要提到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的另一大优势了。

因为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都集成到了同一个方盒子里,二者可以实现互通。

因此智能座舱芯片这部分冗余的算力,能用于支持智能驾驶!

零跑C10的智驾版本,在智驾硬件部分采用的是1颗主流的英伟达Orin-X芯片,而传感器用的是11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颗128线激光雷达的方案。

虽然看起来不够豪华,但在不到20万的价格区间里,已经是独一档的存在了。

零跑

但得益于8295芯片提供的额外AI算力支持,同样可以让C10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关键是零跑还声称,C10的领航辅助驾驶是不需要开通城市的,落地就能用。如果真能实现的话,确实是技术革新体验。

除此之外,C10上还要上一个在新势力中比较独特的智驾功能——解放双脚的ACC智能巡航。

在开启之后,ACC会始终保持工作,来实时控制跟车距离,你需要做的只有控制方向盘,整个脚都是可以不参与驾驶的。

零跑团队认为,相比智驾解放双手,解放双脚不仅能一定程度上减少驾驶疲劳,还可以防止依赖智驾之后因走神发生事故的情况,算是一种新形式的“人机共驾”。

具体好不好用,等到C10上市之后我们会给大家简单做个测试,敬请期待。

零跑

当然,中央集成式架构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优势,就是把好几个域控制器都攒成一个以后,能省不少硬件成本。

这,恰恰也与零跑主打性价比的路线是相符的。

在电动化层面,C10用上了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同时还做了2.0升级,集成度比上一款旗舰车型C01更高。

与比亚迪海豹、小鹏G6所用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不同的是,C10的CTC选择的是去除电池包上盖,用整车地板来充当电池包上盖。而CTB刚好倒过来,去除的是整车地板,用电池包上盖来做充当车身上地板。

无论是CTC还是CTB,其效果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电池集成度,至于孰好孰坏,涉及安全性、修车方便程度等很多方面,还需要更长时间去验证。

不管怎样,CTC技术与中央集成式架构技术一样,最核心的意义对于零跑来说,仍然是“省成本”。

零跑

值得一提的是,在悬架布局方面,C10采用的是麦弗逊前悬,而老款车型C11则采用的是双叉臂前悬,也是很多人诟病“降级”的一点。

虽然具体底盘质感如何,主要得看工程师调校的水准,但单从硬件成本上来说,C10的悬架肯定是要比C11更便宜的,核心仍然是俩字——省钱!

不过,个人对C10这款车有些遗憾的点是,它并没有上整车800V技术。

虽然C10支持最大充电电流250A,从0-80%充电相比老车C11来说要快个10分钟左右,但相比市面上众多搭载800V技术的旗舰车型,动不动就充电5分钟,续航+300km之类的,还是要略显逊色一些的。

至于为什么没上整车800V?后来我跟零跑相关技术负责人了解到,他们是有800V技术储备的。

但C10与C11不同,他们主要想打的是年轻群体,性价比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上了800V技术,C10可能要整体贵个1-2万块钱。

不管怎样,这是C10为了性价比所做出的取舍。

这也是C10发布会上,朱江明要着重强调“要做50万以内品价比最高的SUV”最大的原因。

零跑

在预售价格方面,C10分为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其中增程15.18-18.18万元,纯电比增程整体贵4000块钱。有用户认为C10比C11还贵、不如等性价比更高的新款C11。

但其实正如我们之前分析的,C10和C11更像是“1+1>1”的两款车型:

C10明显更偏向智舱和智驾,更适合需要智能化体验的年轻人;而C11的普适性更强一些,产品力也更均衡更全面。

况且,现在C10还是预售阶段,等3月份正式上市之后或许价格还有新惊喜。

至于C10的直接竞品是谁,朱江明毫不犹豫的挑明直说了:“理想L7,当然15-20万元价格的所有车型,都是我们的对手。”

C10能不能真的卷到“50万以内品价比最高的SUV”?就看朱总下手狠不狠了!

写在最后‍‍‍‍

发布会过后的第二天,我被临时安排参加了零跑C10的线下媒体沟通会,原本上午8点飞回北京的航班,也被公关改签到了下午4点。

在去沟通会的路上,路过前一天发布会的会场时发现,会场外的布局跟前一天完全不一样了,搭起了一环又一环的硬质泡沫板的拱门,挺有仪式感的。

后来在午饭时我问零跑的人,他们说下午要开零跑供应链大会,前一天的会场第二天稍微改改就能接着用,能省不少钱。

不得不感叹,零跑为了省钱,真的是一丝不苟啊!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媒体沟通会上,朱江明一直在反复强调两个字:成本。

毕竟自零跑造车4年半以来,已经累计亏损122亿之多了,虽然去年3季度零跑汽车毛利终于由负转成了+1.2%,但面临2024年更加内卷的市场以及价格竞争,零跑必须做好更艰难的准备。

“BBA可以达到50%、60%的毛利,但这不是零跑要走的路,零跑一定要贴着成本卖车才行!”朱江明说到。

显然,科技平权之路注定是充满艰难险阻的,需要在刀尖上行走的勇气和魄力。

“3年超过特斯拉,2025年产出80万辆车”,这是朱江明在2021年7月所立下的Flag ,相信朱江明本人是不会忘的。

零跑在半年之内超越特斯拉是基本不可能了,但或许正是这份野心,成了零跑这几年快速成长的动力。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恰恰需要有野心卷死同行的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