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器的失效模式有哪些

描述

电阻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用于限制电流的流动。在电路中,电阻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效的情况。本文将介绍电阻器的失效模式和机理。

一、失效模式

  1. 开路失效:电阻器的阻值变为无穷大或无法测量,导致电路中的电流无法通过。
  2. 短路失效:电阻器的阻值变为零或接近零,导致电路中的电流过大,可能会损坏其他元件。
  3. 阻值漂移超规范:电阻膜有缺陷或退化,基体有可动钠离子,保护涂层不良。
  4. 引线断裂:电阻体焊接工艺缺陷,焊点污染,引线机械应力损伤。

失效模式占失效总比例表

线绕电阻:

电路

非线绕电阻:

电路

二、失效机理

  1. 机械应力:电阻器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机械应力的作用,如振动、冲击等,这可能导致电阻器的引线断裂或接触不良。
  2. 热应力:电阻器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如果散热不良,会导致电阻器的温度过高,从而引起电阻器的阻值漂移或烧毁。
  3. 湿度和腐蚀:电阻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电阻器的金属氧化或腐蚀,从而影响电阻器的性能和寿命。
  4. 电压过高:如果电阻器承受的电压超过其额定电压,会导致电阻器烧毁或爆炸。
  5. 化学反应:某些电阻器的材料可能会与周围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电阻器的阻值变化或失效。

总之,电阻器失效的原因很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在使用电阻器时,应注意正确选择规格和型号,合理设计和安装电路,避免机械应力、热应力、湿度和腐蚀等因素对电阻器的影响,以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