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固态电池原材料及技术难点

电源/新能源

3440人已加入

描述

固态电池原材料有哪些组成的

固态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组成:

1. 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用于分离正负电极以及传导离子。常见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包括氧化物类(如氧化锂石榴石、氧化锡、氧化铋等)、硫化物类(如硫化锂、硫化钠等)以及多相界面材料等。

2. 正极材料:正极材料是固态电池中储存正电荷和参与电化学反应的关键组成部分,一般由过渡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构成。常用的正极材料包括氧化钠铁、氧化钒、氧化钴、钴酸锂等。

3. 负极材料:负极材料是固态电池中储存负电荷和参与电化学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负极材料主要是金属锂、碳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等)以及合金材料(如锡合金、硅合金等)。

4. 电极导电剂:电极导电剂用于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常采用的材料包括碳黑、碳纳米管、导电聚合物等。

除了上述的主要原材料外,固态电池还可能包括导电添加剂、黏合剂、隔膜材料等辅助材料,以及当前正在研发中的新型原材料,如含锂硅材料、离子液体等。

固态电池与目前主流的传统锂离子电池最大的不同在于电解质。固态电池则是使用固体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和隔膜。而传统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组成。正负极材料决定了电池的容量,电解液及隔膜作为传输锂离子的介质。

电解液

固态电池体系革命更小。锂硫电池、锂空气等体系需更换整个电池结构框架,难题更多也更大,而固态电池主要在于电解液的革新,正极与负极可继续沿用当前体系,实现难度相对小。锂金属负极兼容,通过固态电解质实现。锂硫、锂空气均需采用锂金属负极,而锂金属负极更易在固态电解质平台实现。

固态电池技术难点是什么

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面临几个主要难点:

1. 界面稳定性:在固态电池中,固体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电池的长期运行和高效率。然而,由于化学反应和界面相互作用等原因,界面可能出现不稳定性,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损耗或失效。

2. 离子导电性:固态电解质必须具备高离子导电性能,才能实现快速的离子传输,提供足够的能量输出和快速充放电速度。当前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往往存在着导电性能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

3. 电极材料的兼容性:固态电池的电极材料需要与固态电解质材料相容,以确保良好的界面接触和电荷传输。然而,许多传统的电极材料在固态电解质中反应活性较大,导致界面不稳定和电池寿命下降。

4. 制造成本:固态电池的制造过程相对复杂,并且需要高纯度的材料和先进的工艺技术,从而增加了开发和生产的成本。因此,如何降低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是一个重要的难题。

当前,科学家们正在通过探索新的固态电解质材料、改进电极结构设计以及优化制造工艺等方法来解决这些技术难点,以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化应用。

审核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