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无电池自供电传感器,实现环境能量获取

描述

  MIT科研团队研发出无需电池即可自供电的传感器,充分利用环境能源完成任务。此装置摆脱电池及维护更换困扰,轻松植入不易触达之处,如船用发动机内,持续收集机器功耗和运行信息。

  通过优化设计的温度感知设施,此传感器能从传输电力的电线附近产生磁场的环境中汲取能量。只需要靠近与电机相连的输电线路,便可自动收集并储备能量以监控电机的温度变化。

  据麻省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EECS)教授,电子实验室成员史蒂夫·李布(Steve Leeb)介绍,该传感器工作原理为在特定的焊接接头上收集能量,使其易于安装布置。

  相关论文已在IEEE传感器期刊1月特刊中发布,提供了针对能量回收传感器的设计指南,帮助工程师在环境中的可用能源与感知需求间寻找平衡。同时提供了关键元件及控制能量流动的流程图,目标不仅限于收集磁场能量的传感器,亦适用于采用其他能源来源(如振动或太阳光)的传感器部署。

  在环保、廉价且安全方面,这项设计架构有巨大潜力。只需对工厂、仓库和商业空间进行布局,便可形成一个集成度高的传感器网络,解决安装和维护成本问题。

  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三项:系统启动优化;顺应环境能源;尽量减少维护费用。他们具体步骤如下:利用先进的集成功率和晶体管网络技术,使系统可在无初始电压状态下启动;设定到达一定量度阈值后再开车;在不依赖电池前提下有效导入与转化所获得的能量,减少火灾发生概率;优化储能技术,采用小型电容器替代电池并预设充电时间上限,保证设备正常启动与收集电能;为满足长期监测需求,设计足够容量的电容器即便因时间流失部分能量,仍能保持适当的能量供应量。

  最后,他们还开发了一系列控制算法,用于动态测量和预算设备收集、存储和使用的能量。微控制器是能量管理界面的 “大脑”,它不断检查储存了多少能量,并推断是否要打开或关闭传感器、进行测量,或者将收割机调到更高的档位,以便收集更多能量,满足更复杂的传感需求。

  利用这一设计框架,他们为一个现成的温度传感器构建了一个能量管理电路。该设备收集磁场能量,并利用磁场能量不断采样温度数据,然后通过蓝牙将数据发送到智能手机接口。

  研究人员使用超低功耗电路设计该设备,但很快发现,这些电路在崩溃前可承受的电压有严格限制。收集过多电能可能导致设备爆炸。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们在微控制器中安装了能量收集器操作系统,一旦存储的能量过多,该系统就会自动调整或减少能量收集。

  未来,研究人员计划探索能耗较低的数据传输方法,例如使用光学或声学。他们还希望更严格地模拟和预测进入系统的能量,或传感器测量所需的能量,以便设备能有效地收集更多数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