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原理特性与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的选择

描述

继电器是一种电气控制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电路中实现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是其设计和使用的基础,而额定工作电压的选择则是保证继电器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对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额定工作电压。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继电器的输入信号x 从零连续增加达到衔铁开始吸合时的动作值 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立刻从 y=0 跳跃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 x 继续增大,输出信号 y 将不再起变化。当输入量 x 从某一大于 xx 值下降到xf,继电器开始释放,常开触点断开。我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也叫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一、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1.工作原理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电磁效应。当继电器线圈通电时,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对铁芯产生吸引力,使铁芯带动触点动作,从而实现电路的断开或接通。继电器的动作过程可以分为吸合和释放两个阶段。

负载电流

2.特性

(1)隔离作用:继电器可以实现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气隔离,保护下级电路免受上级电路的影响。

(2)扩大触点容量:继电器的触点容量可以远大于其线圈的额定电流,从而实现对大电流的控制。

(3)转换信号:继电器可以实现信号的转换,如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或将直流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等。

(4)延时功能:部分继电器具有延时功能,可以实现对电路的延时控制。

二、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的选择

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是指继电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选择合适的额定工作电压对于保证继电器的正常工作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在选择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电源电压:首先要根据电源电压来选择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应略高于电源电压,一般可选择电源电压的1.5倍作为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这样可以确保继电器在电源电压波动时仍能正常工作。

2.负载电流:负载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在选择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时,要考虑负载电流对继电器触点的压力。如果负载电流较大,需要选择额定工作电压较高的继电器,以保证触点不会因过载而损坏。

3.工作环境:继电器的工作环境对其额定工作电压的选择也有一定影响。在高温、高湿、腐蚀性气体等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继电器,其额定工作电压应适当提高,以保证其在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工作。

4.安全性:为了保证继电器的安全使用,其额定工作电压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来说,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应比实际工作电压高出20%左右。这样既可以保证继电器的正常工作,又可以防止因电压波动等原因导致的触点熔焊等问题。

总之,选择合适的继电器额定工作电压是保证继电器正常工作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在选择时,要根据电源电压、负载电流、工作环境和安全性等因素综合考虑,以确保继电器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性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