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介绍了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同种离子的双类型量子比特编码,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串扰的量子网络节点。这项成果对于未来实现量子通讯和大规模量子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段路明教授课题组长期以来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并提出使用同种离子的双类型量子比特来实现量子网络节点的方案。
该团队利用同种离子的两对超精细能级结构,分别编码出了用于与光子产生纠缠的“通讯比特”和用于存储信息的“存储比特”。同时,他们还利用激光实现了微秒级别的相干转换,使得两种量子比特之间可以进行高质量的转换。
研究人员通过比较在有无离子-光子纠缠生成操作时存储比特的保真度变化,证实了两种量子比特之间低于实验精度的串扰误差,从而实现了无串扰的量子网络节点。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预测,尽管目前量子通信网络建设规模较小,但随着技术的成熟,未来它的规模将不断扩大。预计到2026年,中国的量子通信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元以上。
审核编辑:黄飞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