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各层功能及协议 osi七层模型有哪些

描述

OSI七层模型,是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简称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4年定义的一种网络协议架构,用于划分和组织计算机网络中的功能和任务。该模型由七层组成,每一层都有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可以实现不同层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层的功能和常用的协议。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是OSI模型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在物理传输媒介上传输数据比特流。其功能主要包括:

  1. 数据的物理传输:通过电缆、无线等物理媒介将比特流从源传输到目的地。
  2. 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将数据转换为传输媒介可以识别和传输的信号,且在接收端进行解码。

常用的物理层协议和标准包括:Ethernet、Wi-Fi、蓝牙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之上,主要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组织成帧(Frame),并在相邻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其功能主要包括:

  1. 定义帧的格式:将原始比特流组织成帧,包括头部和尾部等信息。
  2. 差错检测和纠正:通过循环冗余检验(CRC)等技术,检测并纠正数据链路层传输中的差错。
  3. 数据链路的控制和管理:定义数据链路的访问控制、流量控制等机制。

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标准包括:以太网协议(Ethernet)、无线局域网协议(Wi-Fi)、透明传输协议(PPP)等。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负责数据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传输和路由选择。其功能主要包括:

  1. 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为数据包分配唯一的IP地址,并根据路由算法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2. 为数据的分片和重组提供服务:根据网络情况将较长的数据包分割成较小的片段,并在目的地重新组合。

常用的网络层协议和标准包括:互联网协议(I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等。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和错误恢复机制。其功能主要包括:

  1. 分段和重组:将数据流分割为较小的段,并在目的地重新组装。
  2. 差错检测和纠正:通过校验和、确认应答等机制,实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 端口管理和多路复用:通过端口号将数据传输分配给相应的进程,并实现多个应用程序共享网络资源。

常用的传输层协议和标准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其功能主要包括:

  1. 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提供会话控制、同步和数据交换等功能。
  2. 提供会话的恢复和重启:在通信中断后重新建立和恢复会话。

常用的会话层协议和标准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网络磁盘协议(NFS)等。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主要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加密和解密等操作,以确保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能够正确地解释和理解。其功能主要包括:

  1. 数据格式的转换:将数据转换为特定的表示形式,以便于接收方正确解释和处理。
  2. 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常用的表示层标准和协议包括:压缩和解压缩技术、加密协议等。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是OSI七层模型中的顶层,提供与用户应用程序直接交互的接口。其功能主要包括:

  1. 提供网络服务:向用户提供各种不同的网络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
  2. 实现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通过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常用的应用层协议和标准包括: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域名系统(DNS)等。

综上所述,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各自的功能和协议,分别在不同层次上负责不同的任务,通过各层之间的协作和通信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网络的功能。这种模型的标准化使得不同供应商的网络设备和协议可以相互兼容,为网络通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