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汽车零部件巨头裁员,供应链渠道证实苹果率先使用台积电 2nm 工艺芯片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传感新品

【西安交通大学:研发一种能够在液氮至1200℃温度范围内使用的高灵敏柔性温度传感器】

温度作为表征物体状态和性质的重要物理参数,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柔性薄膜温度传感器以其能变形、易附着、轻薄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在人体温度测量和日常温度测量领域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然而,现有的柔性薄膜温度传感器受柔性衬底、温度敏感材料等限制,难以实现高温场的温度测量。现有的高温温度测量手段受限于设备尺寸大、需要破坏结构、破坏气流场、受环境干扰等,难以实现对温度场的无损实时温度监测。因此,如何继承柔性薄膜传感器的优势,实现柔性薄膜传感器在高温环境下的安装与应用是值得我们考虑与关注的。

图1:在此次工作中,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气凝胶毡基板的柔性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设计理念,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以氧化铟和氧化铟锡作为温度敏感层的温度传感器。基于气凝胶毡基板的柔性温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测试灵敏度可达226.7μV/℃。最重要的是,其可以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从极低的液氮温度到1200℃的高温,这是现有所有柔性温度传感器难以实现的,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传感器

图1 制备的温度传感器与同类型传感器测温温域对比以及传感器在高低温环境中测试。

图2:由于选用具有宽温域的气凝胶毡作为温度传感器的柔性衬底,由于其表面不均匀、粗糙度较大,传统镀膜工艺难以实现薄膜沉积与功能化。因此,在该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制作中,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厚膜来克服上述困难。实际操作中使有机粘合剂混合功能粉末完成浆料配置,再利用高温热处理的方法去除薄膜中多余有机物。同时针对不同应用表面,基于柔性材料可变形可共形的优势,实现薄膜的曲面化制备。制备的柔性温度传感器能够贴附于不同曲率曲面,例如叶片等。同时其也具有超薄、超轻等优势。

传感器

图2 柔性温度传感器制备工艺流程及样品展示。

图3:团队将制备的柔性温度传感器进行了多种实验室与实际测试。其中,包括对小型涡轮发动机的尾喷焰温度进行实时测量、物理爆炸过程中水蒸气温度瞬时监测、对坩埚中金属融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等等。传感器在航空航天、钢铁冶金等领域中展现出了极大地应用潜力。同时团队也期望将制备的柔性传感器能够进一步优化,实现涡轮叶片表面、人体皮肤等大面积的温度测量。

传感器

图3 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实际测试及预期应用。

传感动态

【重庆两江新区:智能传感检测技术研发中心揭牌】

近日,由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四川普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普赛检测)联合建设的智能传感检测技术研发中心在明月湖畔正式揭牌。

 

该中心将主要提供光学闪测仪、复合式影像测量仪、金相显微影像仪、刀具影像仪、半导体芯片影像仪等智能光学测量设备和测量软件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技术服务等。目前,研发中心已引进并安装10余台高精尖专业检测设备,如用于产品平面二维尺寸高精度测量的普赛全自动影像测量仪,用于大型装备尺寸测量的莱卡自准直高精度光电经纬仪,应用于质量控制、逆向工程、产品开发、文物数字化等领域的手持光学3D扫描仪及应用于大尺寸零部件3d尺寸及形位公差测量的关节臂三坐标测量机等。

 

在中心实验室,一个带有许多连接"触点"、中间"镂空"的形似VR科幻头盔的装备引起一众参观者的注意,它就是上述手持光学3D扫描仪。

工作人员现场对手持3D扫描仪进行了现场演示,只见他手持扫描仪对身边物体进行了多维度动态扫描,一旁的电脑立马显示出被扫描物体的3D数字图像,实时传输、即时可显,图像智能生成。

该工作人员介绍,手持3D扫描仪主要特点是便携、精度高、能够快速测量并生成被测物的三维图形,实现质量控制和逆向工程等需求。

长春理工大学重庆研究院执行院长丁红昌介绍,新成立的研发中心将引入该院独自开发的光机电系统集成与精准测控技术、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在线检测技术以及相关高精尖智造设备和检测设备。

比如,获批国家科技部国家仪器重大专项项目的基于多面棱体及自准直仪的0.5秒精度的角度传感器检测平台;又如,可以有效解决人工视觉测量和抽检难题的汽车制动主缸补偿孔及内表面质量光电检测系统等。

此外,研发中心还将全面引入普赛检测开发的高精度影像仪、复合式影像仪、龙门式影像仪、一键式闪测仪、拼接式闪测仪、光学轴类测量仪、刀具检测仪、半导体芯片检测仪、金相显微影像仪等系列高精尖检测设备,可广泛开展陶瓷表面粗糙度检测、金属滚筒表面3D检测、基板激光检测、晶圆硅片碳盘尺寸快速检测、汽车马达叶片平面度尺寸快速检测、液晶显示模组检测等。

两江超精密增材制造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传感检测技术研发中心揭牌成立,意味着明月湖材料检测与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再度“扩员”。共享平台采用“自有+整合+共建”结合方式,已引入吉林大学重庆研究院、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的微观测试设备、力学测试设备、3D打印/加工设备、成分分析设备、热物分析设备,目前共运营科研仪器60余台(套),可对外提供设备共享租赁、检验检测、3D打印等服务。

下一步,共享平台将推动组建一支20-30人的专业团队,整合两江协同创新区内80%以上科研仪器资源,积极赋能地方产业发展。

【哪吒汽车与禾赛合作升级,年内新车搭载 128 线激光雷达 AT128】

在2024哪吒汽车价值链大会上,哪吒汽车与禾赛科技宣布合作升级,将在哪吒汽车新车型上搭载 128 线超高清激光雷达 AT128,打造覆盖出行全场景的高阶智驾系统 NETA PILOT,新车将于 2024 年面世。

查询禾赛科技官网获悉,AT128 是一款主雷达产品,支持 200 米探测距离(@10% 反射率),以及无拼接 120 度视场角,全局分辨率达到了 1200 x 128。

此外,禾赛还有一款正在研发的 AT512 旗舰雷达,目前暂未量产,可实现 300 米标准测远,相比 AT128 提升了 50%。

【行业首家,供应链渠道证实苹果率先使用台积电 2nm 工艺芯片】

1 月 25 日消息,深耕供应链渠道的 DigiTimes 媒体近日更新 "Tomorrow's Headlines" 栏目博文,根据采访多位行业内人士的信息,表示苹果将成为采用台积电 2nm 工艺的首家客户。

在苹果近乎独占地瓜分台积电 3nm 工艺产能来看,这条新闻并没有太令人惊讶,只是从供应链渠道再次证实而已。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台积电 2nm 芯片产能会优先供应给苹果公司。台积电预计从 2025 年下半年开始生产 2 纳米芯片,节点尺寸的缩小相当于晶体管尺寸的缩小,因此处理器上可以容纳更多的晶体管,从而提高速度和功耗效率。

苹果公司今年 iPhone 和 Mac 采用了 3 纳米芯片。iPhone 15 Pro 机型中的 A17 Pro 芯片、Mac 中的 M3 系列芯片都是基于 3 纳米节点制造的,是之前 5 纳米节点的升级版。

从 5 纳米技术跃升到 3 纳米技术,iPhone 的 GPU 速度显著提高了 20%,CPU 速度提高了 10%,神经引擎速度提高了 2 倍,Mac 也有类似的改进。

台积电正在兴建两座新工厂,以满足 2 纳米芯片生产的需要,并正在审批第三座工厂。台积电一般在需要提高产能以处理大量芯片订单时才会建造新的工厂,台积电正在为 2 纳米技术进行大规模扩建。

在向 2 纳米技术过渡时,台积电将采用带有纳米片的 GAAFET(全栅场效应晶体管),而不是 FinFET,因此制造工艺将更加复杂。GAAFET 能够以更小的晶体管尺寸和更低的工作电压实现更快的速度。

【三大汽车零部件巨头裁员!传感器供应链会受影响吗?】

1月19日,博世集团宣布,该公司计划将在2026年底前在软件和电子部门裁员约1200人,其中950人(约占80%)在德国。据了解,这是其两个月内第二次宣布裁员。2023年12月10日,博世集团表示,2025年之前位于德国的两家工厂的驱动器部门需要在开发、管理和销售领域裁员至多1500人,以适应汽车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

传感器

对于裁员的原因,博世很直接地表示,“电动汽车领域就业需求降低,再加上高通胀和经济疲软,不得已削减其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预算。”简单来说,由于传统汽车行业加速新能源化,博世希望通过裁员适应汽车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应对成本上升和增长放缓的问题。博世CEO Stefan Hartung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一至两年,公司将难以达到预期销售和利润目标。2024年将比预期的更加困难,2025年可能也是如此。”

除了博世外,宣布裁员的还有法雷奥、采埃孚。

1月19日,法雷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150人,这是该公司为增强组织竞争力的一项举措。法雷奥表示,裁员是为了提高集团在汽车电气化背景下的竞争力和效率,希望通过建立一个更加灵活、连贯和完整的组织来加强我们的竞争力。

1月18日,采埃孚宣布将在2023年前裁员1.2万人,这几乎相当于采埃孚德国所有工作岗位的四分之一。采埃孚裁员,核心原因还是电动化转型,“我们希望保住工作岗位,但我们知道仅向电动化转型就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采埃孚表示,与内燃机汽车零部件相比,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所需要的劳动力减半。

传感器

不管是博世、采埃孚还是法雷奥,裁员的根本原因都可以归结为电气化转型带来是需求下降。当汽车行业加速电动化转型时,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市场发展空间逐渐被压缩,这些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在汽车电动化趋势中求变,以保持自身的行业地位和未来发展。

在电动车市场兴起之前,博世、大陆、爱信、采埃孚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牢牢把控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不少中国车企将采用爱信变速箱、博世制动系统等作为产品的关键卖点。而随着电动车兴起,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被直接抛弃。此外,新能源汽车时代下,产品的开发周期由36~48个月缩短至18~24个月。在这种环境下,中国供应商呈现出更好的配合度,而海外供应商则显示出了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

在这一轮产业变革之中,无论是中国车企还是中国供应链企业,都呈现出更快的转型速度,而海外车企和供应链企业,尽管早已开启转型之路,但速度显然比中国同行更慢。同时,当下多变的行业、国际局势等外部环境,也让巨头们的大象转身,承受了更多压力。

【开关量传感器的原理】

一、工作原理

开关量传感器是一种将感应到的物理量转换成开关信号输出的传感器。具体原理是:当被测量的物理量超过或低于一定的预设值时,传感器将会发生状态改变,以控制相关器件。通俗地说,就是当被测物理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传感器会输出开关信号。

传感器

二、应用场景

开关量传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工业自动化领域对生产流程的控制、安防领域对门窗状态的监控、家电领域对水位、气压等物理量的感知都需要开关量传感器的支持。

三、常见类型

1. 电磁感应式开关量传感器:原理是通过感应线圈变化来输出开关信号。应用领域比较广泛。

2. 光电式开关量传感器:原理是通过光源和接收器之间的变化来输出开关信号。主要应用于物品位置检测及物品计数。

3. 超声波式开关量传感器: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回波变化来输出开关信号。主要应用于探测物体距离和高度。

4. 电容感应式开关量传感器:原理是通过物体在电容传感区域感应的电荷来输出开关信号。主要应用于检测液位和物品纯度等。

四、总结

开关量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传感器类型,其原理是通过感应物理量的变化来输出开关信号,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家电等领域。常见的几种类型包括电磁感应式、光电式、超声波式、电容感应式等。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